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36495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坪头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总分 120分)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A 蜕(tu)变 玷(din)污 诅(z)咒 倔(ju)强B 堕 (du)落 贪婪( ln) 禀( bng)告 奢(sh)侈 C 应 和(h) 水藻( zho) 澹澹(dn) 栖( q)息D 枯涸(h) 迸(bng)溅 酝酿(ning) 梦寐(mi)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 酝酿 茏罩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B 镶嵌 湛蓝 以往情深 清澈见底C 响晴 空灵 返老还童 宽敞明亮D 温故知心 恩泽 波光粼粼 春燕啄泥3、下列句子只用了一

2、种修辞手法的是( )(2分)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D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4、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猝然长逝(突然) 具体而微 (微小)B 可望不可即(靠近) 慧心未泯(消失)C 擎天撼地(举起) 小心翼翼(谨慎)D 瘦骨嶙峋(瘦削) 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5、(6分)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

3、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本班“感受大自然”综合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分)感受自然,展开联想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我们会从它那里得到人生启迪,也会从它那里获取写作灵感。比如,在一年四季中,对冬天可以有以下联想:事物联想:冰、雪、棉袄、暖气、梅花比喻联想:刀子似的风诗句联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谚语联想:瑞雪兆丰年;请针对春天也作如下

4、联想:比喻联想: 谚语联想: 6.语言表达 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2分) 7、默写(11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观沧海中体现了作者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之势的诗句是: , ; , 。 默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 , 。 ,夜眠迟,老易至, 。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子曰:岁寒, 。(论语)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14分)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5、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吾日三省吾身。( ) (2)学而不思则罔( )(3)死而后已( ) (4)勿施于人(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 (2) 9.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 分)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0、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

6、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4分) (二)现代文阅读 春(14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

7、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0、本文作者是朱自清,这是一篇 (体裁)。选文分别是 图和 图。11、选文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触觉方面:_ _ _。 嗅觉方面:_ _ _。听觉方面:_ _ _。 视觉方面:_ _ _。12、“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 。“黄晕”是写色彩的,与选段中另外两个描写色彩的词 和 相呼应。1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看,像牛毛,像花针

8、,像细丝(2分)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2分) (三)课外阅读 后母的三巴掌(15分)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

9、的送钱去。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后母二话

10、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14、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描写人物时运用最多的是 描写。(2分)15、给下列字注音(2)拽( ) 沓( ) 喘( ) 抠( )16、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答:1) 2) 3) 17、“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