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36183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变式与造句内容摘要:用词造句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恰恰正是这司空见惯的造句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得其法。笔者以心理学上的“变式”原理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变式教学法在造句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和切入点,总结出变位置、变句式、变词义和变单一训练为综合应用四种方法,用以改变目前造句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和达到课标中“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目标要求。关键词:造句 变式 教学 方法变式原为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是指通过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在造句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2、变换造句教学中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突出造句教学的本质目的,既能达到有效造句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灵活思考的目的,可谓是一举多得。本文就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实例,谈一谈变式教学法在造句教学中的应用。一、变位置,突出造句的根本若仔细观察、静心沉思,我们不难发现某一类词语出现在句子中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某一些词语组合成句时还可以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从语言学角度上讲,前者是语言学中词的聚合规律,后者是词的组合规律。从这一点出发,教学中进行造句训练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词的聚合规律和组合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变换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语言的聚合和组合规律。请看苏教版

3、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中用“建议”一词造句的案例:(1)建议同学们去花果山春游,那里的景色特别美丽。(2)你的建议犹如二月的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3)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三个句子中的“建议”分别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末。通过造句学生就能明白,同一个词语是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的,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词的性质也就可能不相同。长期坚持类似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词的聚合和组合的规律,从而尽快达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课标要求。二、变句式,拓展思维的广度造句是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造句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训练的过程,同时还是发展学生

4、思维的过程。研究表明,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发展与创造能力直接相关,是衡量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或从一个问题出发,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角度解答问题,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造句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变换句式造句或者是变换修辞手法造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同样是用“建议”造句,可进行如下训练:(1)陈述句: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2)祈使句:你必须采纳我的建议!(3)感叹句:这个建议真是太好了!(4)疑问句:你采纳我的建议了吗?(5)把字句:老师把我的建议采纳了。(6)被字句: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了。(7)双

5、重否定:我不得不采纳他的建议。(8)比喻句:你的建议犹如二月的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改变不同的句式和修辞的手法引导学生用“建议”一词造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在此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角度不断变换,学生也必将兴趣盎然,还有效避免了造句教学的枯燥乏味、造句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三、变词义,感受汉语的魅力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除了少数的名词术语是单义词外,大多数都是多义词。这是因为语言用的语音形式是有限的,而词义的区分却越来越细,人们又习惯于用原来的语音形式表示相近、相关、相似的事物现象,因此一词多义就成

6、了普遍现象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一词的多义造句,不仅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究竟”一词有三种解释:(1)结果,原委;(2)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3)毕竟、到底。据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造句如下:(1)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我想去看个究竟。(2)这究竟是什么意思?(3)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办,你给我个说法。四、变单一为综合,彰显词语的应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造句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用词造句的单一练习,

7、还应该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单一的造句练习走向语言的综合应用。于永正老师在水上飞机一课中,引导学生用“究竟”一词的造句指导就是最好的诠释:师:投影词语:究竟生:找出课文中带“究竟”的句子。师:“究竟”在这儿可以换成什么?生:想问个明白师:会动脑筋,“究竟”在这就是想问个结果的意思。师板书:问个究竟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想问个明白、想问个究竟的事情?生:猿猴到底是什么,我想到老师那儿问个究竟。师:生活中有没有想看个究竟的事情?生:爸爸给我买了几只小鸡,我想看个究竟。生:爸爸把一本书藏在衣柜里,我想看个究竟。师:看到了这个字就要说了,板书:探生:这个山洞里到底住着谁,我想探个究竟。生:听说常

8、州有个恐龙园,科学家的这些东西怎么发明出来的,我想探个究竟。师:课件出示: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来到扬州旅游,我也说不清。表示疑问,谁能根据表示疑问的“究竟”来说句子?生:宇宙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谁也说不清。师:出个难题,你们听说过外星人吗?听说过恐龙吗?以外星人为话题,或者以恐龙为话题,用上两个“究竟”说一段话。生: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我长大后要探个究竟。生:我想知道,外星球上究竟有没有外星人。生:我想知道,恐龙究竟是怎么灭亡的。在这个教学片断,于永正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究竟”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究竟”说一句话;接着于老师又引导学生全方位理解“究竟”的意思并造句。至此,学生已

9、经完全会用“究竟”造句了,但于老师没有就此打住,又引导学生用上两个“究竟”写一段话。从单一的造句训练到词语的综合应用,于老师造句教学设计,可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和借鉴。在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造句,不仅能达到“固本强基”的效果,还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收到“一举多得”之效。参考文献:1林祥楣.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 出版社,1999.143-148.2刘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0-216.3陆志平.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9-111.4名师教学.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EB/O.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