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360105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评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健康评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健康评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健康评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健康评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评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 临床 教师姓名:杨志强 NO:1课程名称第一章 绪论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中职护理(初)09-3班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与发展;健康评估的目的。2 熟悉健康评估的内容、学习方法和要求;影响问诊的主要因素、问诊的注意事项。3 掌握健康评估的概念;问诊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1.健康评估的内容2.健康评估的方法3.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健康评估概念、内容;健康评估方法;教学难点健康评估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健康评估方法的合理运用主要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训课( );教学过程第一章 绪论1. 概要介绍本次课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目的要

2、求。 2. 健康评估概念、目的、发展沿革;3. 健康评估的内容,方法;4. 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和要求;课后小结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 临床 教师姓名:杨志强 NO:2课程名称第二章 健康史评估;第九章健康资料与护理诊断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中职护理(初)09-3班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史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掌握健康史的内容;3.了解资料的分析内容;4. 健康的护理诊断及构成;护理诊断中的评判性思维。5.熟悉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的护理诊断分类法;合作性问题的定义及陈述方式;护理诊断的步骤;护理诊断性思维方法;5.掌握护理诊断的定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现存的护理诊

3、断及构成;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及构成;护理诊断的陈述形式及其注意事项;护理诊断的排序;教学内容健康史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健康史的内容;资料的分析与护理诊断教学重点健康史的内容及其评估的方法;护理诊断的定义的理解;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陈述形式及其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护理诊断的定义的理解;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陈述形式及其注意事项;主要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训课( );教学过程第二章 健康史评估1.概要介绍本次课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目的要求。2.健康史评估的内容和方法第九章 资料的分析和护理诊断 1.资料的分析和护理诊断:定义,分类,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陈

4、述形式及其注意事项等。 课后小结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 临床 教师姓名:杨志强 NO:3课程名称第五章 身体状况评估 第一节 一般状态评估 第二节 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中职护理(初)09-3班教学目标1. 掌握全身状态的评估内容、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与各异常表现相关的病因;3.了解各异常表现的发生机制。教学内容1.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2.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3.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4.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5.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5、。6.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7.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8.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教学重点1. 异常营养状态的类型、判断标准2.常见典型面容的临床意义3.熟悉年龄与疾病的关系4.常见体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5.常见异常步态及其临床意义6.影响发育与体型的因素7.异常营养状态的发生机制教学难点异常表现的发生机制;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主要授课方式理论课(

6、);实训课( );教学过程先总体介绍身体状况评估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对健康评估课程特点的理解。第五章 身体状况评估 第一节 一般状态评估1.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2.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3.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4.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5.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6.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第二节 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8.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课后小结沧州医学

7、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 临床 教师姓名:杨志强 NO:4课程名称第三节 头颈部评估第四节 胸壁和胸廓评估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中职护理(初)09-3班教学目标1. 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2. 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 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4. 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 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6. 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7. 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8.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教学内容头部评估1.颅形正常状态

8、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2.头部器官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颈部评估1.颈部的外形与分区。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胸部评估1.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2.胸壁与胸廓的评估胸壁血管与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正常胸廓

9、外形与异常胸廓: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单侧或局部性变形等。乳房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重点 头部评估 1.眼球外形与运动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 外耳道与乳突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3. 听力障碍的类型及常见病因4. 口唇、口腔粘膜、牙龈、舌的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5. 口腔气味改变的临床意义 颈部评估1.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2. 颈部外形与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3.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特点4.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病因与特点胸壁和胸廓1. 正常胸壁和胸廓2. 异常胸壁、胸廓的特征及发生原因3. 胸壁静脉显露的血流方向和意义教学难点颈静脉怒张的判定标准、肝颈静脉回流征的检查方法及

10、临床意义;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异常胸壁、胸廓的特征及发生原因主要授课方式理论课();实训课( );教学过程先阐述本次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进行系统的头颈部评估及胸部评估,使同学们对本次课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上节课做简明扼要的复习,处理课后习题头部检查颈部检查胸部体表标志 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 肺部和胸膜的视诊检查 肺部和胸膜的触诊检查 肺部和胸膜的叩诊检查 肺部和胸膜的听诊检查课后小结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 临床 教师姓名:杨志强 NO:5课程名称头颈部评估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中职护理(初)09-3班教学目标1. 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2. 了解头

11、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 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4. 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头部评估1.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2.头部器官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颈部评估1.颈部的外形与分区。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5.甲状腺

12、: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教学重点头部评估1.眼球外形与运动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 外耳道与乳突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3. 听力障碍的类型及常见病因4. 口唇、口腔粘膜、牙龈、舌的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5. 口腔气味改变的临床意义 颈部评估1.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2. 颈部外形与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3.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特点4. 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病因与特点教学难点口唇、口腔粘膜、牙龈、舌的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扁桃体: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瞳孔对光反射及其临床意义。主要授

13、课方式理论课( );实训课();教学过程首先,给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把主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讲解口唇、口腔粘膜、牙龈、舌的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扁桃体: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瞳孔对光反射。最后,提醒同学们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下一课内容相对量比较大。课后小结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系(部):护理系 教研室: 临床 教师姓名:杨志强 NO:6课程名称第五节 心脏和血管评估 第六节肺脏的评估 授课时数2授课班级中职护理(初)09-3班教学目标1. 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2. 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 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4. 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 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6. 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