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35849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6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本讲内容本讲内容包括(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具体内容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一 高考预测本讲内容是正确认识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前提,只有把本讲内容与生物体的各种代谢密切联系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在高考中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中等难度的题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都曾有出现,而且通常会出现有关的实验分析或实验设计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况中解

2、释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在理解和应用方面。二 考点归纳突破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少量的组织也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许多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性质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

3、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都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而更好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环境。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总是处于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和某些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面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重要性。(1)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由于肠胃炎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4、。(2)当我们较长时间没有进食饥饿时,或当我们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较长时间没有进食,血糖来源缺乏,血糖浓度降低。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大脑供血量减少,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头晕。(3)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进而引起四肢无力等症状。这时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3. 水的平衡调节a. 神经调节途径b. 体液调节途径4. 垂体与下丘脑的作用与地位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等,而且还分泌几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分别调节这些内分泌腺的

5、活动。因此,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可合成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同时,相关腺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另外,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这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激素调节。5. 性别与性激素 雄激素与雌激素在机体中作用虽然很不相同,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很相似,两类性激素间可以相互转变。雄性激素在机体内可变为雌性激素,由尿排出;雌性激素也可变为雄性激素,由尿排出

6、。人们已经知道,不论雄性还是雌性动物体内都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雄激素和雌激素,雄性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及睾丸能产生雄激素,也能产生雌激素;雌性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及卵巢也能产生两类性激素,它们在动物体内存在着一定的平衡。雄性动物中,平衡偏向雄性激素方面,多余的雌激素经尿排出。而在雌性动物中,平衡偏向雌性激素,而多余的雄激素经尿排出体外。如果上述的两类激素中的某一种出现分泌障碍,平衡失衡,则会导致人们在动物中发现的“性逆转”现象,实际上是第二性征异性化。 6.兴奋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指当活组织在有效刺激作用下,发生一种能够传播的、并伴有特殊生物电现象的反应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其

7、实质为局部电流的传导。神经纤维在刺激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而刺激后,受刺激部分细胞膜的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引起兴奋,且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此局部电流又导致新的膜电位变化,如此循环向前传递。由此可见,兴奋传导的基本形式是神经冲动,而神经冲动的传递是通过膜电位变化实现的。7. 理解突触的有关知识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和后膜比一般神经元膜略增厚,是特化的神经元膜。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有

8、化学物质一递质。突触间隙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很狭小的空隙。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类。兴奋性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如r氨基丁酸)引起另一个神经元抑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这里,递质起携带信息的作用。8. 免疫(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来 源功 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

9、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细胞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异体组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3)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激发因素反应时机抗体分布反应结果过敏反应过敏原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某些血细

10、胞表面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体液免疫反应抗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使抗原沉淀形成细胞集团三 高考真题体验例1(2005广东)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指点迷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是内环境中重要的部分,此外,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通过血浆的运输与缓冲,因此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

11、过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调节,Na+、K+等主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参考答案 D例2(2004年新课程卷)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察了抗体特异性免疫的关系指点迷津 SARS病毒感染甲后,会引起甲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甲的血清中就会有相应的抗体存在,它能特异性的与SARS病毒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将甲的血清注射到乙体内,甲的血清中抗体就会在到乙体内发挥作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这一过程在免疫学上称为人工被动免疫。另

12、外,在以前,科学家们给抗体起了不同的名称,如把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把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称为凝集素等。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才把这些成分统一称为抗体。参考答案 D例3(2005广东生物)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指点迷津 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出现高血糖

13、,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参考答案 A例4(2005江苏生物)下图表示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和 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 。(2)各类血细胞均采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3)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 (填数字)。 (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

14、 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 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 ,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知识。指点迷津 造血干组胞经历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了各种血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合成的蛋白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血细胞。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细胞核,只是气体运输工具,故失去了全能性。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样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15、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翻译形成)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大量繁殖和产生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的能力。参考答案 (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 和 (4)(动物)细胞融合 mRNA(信使RNA)特异性例5(2005上海生物)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反应而脱落,这是 细胞所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