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35429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选择性必修1、2)(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期末考试03(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和必修二)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88年,威廉三世与其妻玛丽一起被接受为英国国王,但条

2、件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B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C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答案】D【详解】根据“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仍然有一定的行政权,故D项正确;英国已经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排除A;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排除B;君主立宪制已经初步建立了,排除C。2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

3、党”“统一共和党”等等。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A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C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答案】C【详解】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形成了党派林立的局面,而党派林立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说明民国初年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C正确;党派林立不等于阶层对立,排除A;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刚刚兴起不久,尚未达到成熟,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3北魏孝文帝规定:“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己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罢官,所宜深戒。”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旨在实现民族融合B得到官民的拥护C沿用了汉族的制度D具

4、有灵活性特点【答案】D【详解】孝文帝根据不同人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灵活性的特点,故选D;实现民族融合是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改革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排除B;学习汉语不是沿用汉族制度,排除C。4在察举制时代,知识分子入仕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到了唐代,读书与做官进一步直接而紧密地结合起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唐代A世家大族不断衰落B实行科考选官制度C选官的权力在地方D读书风气比较盛行【答案】B【详解】根据“而到了唐代,读书与做官进一步直接而紧密地结合起来”可得出这与科举制的推行有关,科举是按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5西方文官

5、制下,高级文官不仅是主管大臣的重要助手,而且还握有某些“控制部门大臣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沉默不语让大臣犯错误。所以高级文官敢于在政策上提出并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必担心被大臣解雇。这是因为( )A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B文官是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C法律赋予文官的制约权D文官违背了政治中立的原则【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不必担心被大臣解雇”可知文官是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故A项错误;文官对大臣没有制约权力,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了A民主化B科学化C制度化D现代化【答案】C【详解】材料“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说明形成制度,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7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 )A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主

7、要是体现君主意志【答案】B【详解】根据“因时所需”、“三到五年修例一次”这些信息可以得出,清代的司法实践带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司法的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出其没有法律体系的支撑,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司法程序,故排除C项;根据“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可以看出并不是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故排除D项。故选B。8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型有名契约无名契约要式契约要物契约诺成契约内容要式买卖、现金借贷等消费借货、使用借贷、寄托、质权等买卖、租赁、合伙、委托、永租等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交

8、换等表格内容反映了罗马()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答案】C【详解】“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种契约只有商品经济的氛围下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对人们构成约束力,C正确;“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条款多,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而会缓和矛盾,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它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交易双方的约定,这种情况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9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

9、“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答案】D【详解】唐太宗并未奉行对少数民族差别对待的政策,而是认为夷狄与汉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需要猜忌,追求各民族四海一家,说明唐太宗奉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具有民族大一统意识,D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古代民族关系不属于外交领域内容,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0下表是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1945年12月1947年10月1949年8月1950年11月

10、1951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社会签订的协定公约具有法律效力,材料中社会各领域的公约协定的出现,反映出当时国际社会法制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材料中不仅建立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同时还制定了保护平民和难民权益的国际公约,而这些并不能体现出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B项;C项与B项同理,所述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不是最佳答案,排除;材料所述并不仅仅只

11、是经济层面的内容,且材料并未就几项不同内容之间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孰轻孰重的结论,排除D。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现实中还建立了民族乡作为补充形式。截止到2005年,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11个因人口较少且聚居区域较小而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中,有9个建有民族乡。以上举措旨在A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B完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C增进各族群众的祖国认同D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故D项正确;AC项都是其客观影响,而不是

12、目的,排除AC;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排除B。1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B已会种植庄稼C保留了类人猿的某些特征D已经饲养家畜【答案】A【详解】由材料“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因此A正确,BCD排除。13旧大陆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但也有人认为旧大陆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

13、害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答案】A【详解】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旧大陆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4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共识,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个人,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勤奋工作就不会出现贫困,市场会自动调节一切社会关系至最佳状态。反对政府的济贫,即使救济,也必须建立在自助基础上。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A基本摆脱贫困问题B奉行经济自由主义C社会救济体系完善D形成勤劳刻苦风气【答案】B【详解】根

14、据材料可知,19世纪初期英国认为政府不应该对贫困进行救济,认为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解决贫困,即依靠市场来解决问题,这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反映,B正确;A不符合史实,当时依然存在贫困,排除;当时英国社会反对社会救济,不等于社会救济体系完善,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5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答案】A【详解】根据表格数据看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说明二战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故选A;B不符合表格信

15、息,排除;表格没有涉及知识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CD。16明代嘉靖年间的河间府志记载,乡镇一级的集市每月有二、三个集日,州县每月大概有五、六个集日,府城则每日一集。这反映出当时A市场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B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C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已被打破【答案】C【详解】乡镇、州县以及府城的集市数量层次不齐,但是普遍存在,说明当时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正确;题干主旨并非关于市场管理,排除A;集市不等于专业化市镇,排除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D。17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