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351095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几何体素描透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素描几何体透视教案一、透视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3、近大远小与消失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2、近大远小与消失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 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教具、图表:投影仪、计

2、算机、黑板教学内容及设计一、导入新课透视图的形成原理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 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 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 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 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 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 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

3、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 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 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 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 视学”。二、讲授新课(一)、基本术语: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

4、的点。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 稳定、庄严的感觉。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 变化。(二)、透视类型: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平行透视是一种表 达三维空间的方法。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有两个透视消失点。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 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 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

5、上。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 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于画面,景物是倾斜的。当物体与视线形成 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宽、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于三个不同空 间的消失点上。(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2)、近大远小与消失 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 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3)、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三、作业:正方形和正方体在平行透视中的画法练习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学生开展互评、教师小结二

6、、平行透视教学目的:合理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教学重点(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平行透视的特点熟悉一点透视图的画法、步骤、规律和技巧;注意容易出现的错误根据理论论述和对一点透视的认识,熟悉室内一点透视、建筑一点透视的画法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运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对画面造成不一样的影响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教学内容及设计一、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又称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

7、(正面)的四边形分 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 为正方形。二、平行透视的特点三、平行透视图作法四、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仅有一种变线,只产生一个灭点。立方体有意个可视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 边线均属原线。等大的立方体,在同角度方向,不同距离位置上的比较,不是同一形状的放大缩小它们之间在近大远小中,含有直角边的平面都要发生形变。平行透视在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错误图示:正确图示:仅有一种变线,只产生一个灭点作业:平行透视中消失点的偏移产生的各种变化、消失点和灭点的变化练习三、成角透视(余角透视)教学重

8、点: 通过透视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成角透视的概念,掌握和运用它的变化规律,能正 确的表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一、成角透视的概念1. 成角透视的概念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余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 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所以成为二点透 视。视图中由视点对物体引的两条视线代表物体的成角方位,彼此互为垂直,两条视线与画面相 交后形成的两个夹角,互为90余角,因此又称为余角透视。2. 成角透视的三方向: 成角透视方体的三组棱边,映现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分别为垂直、向左灭点和向右灭 点。3

9、. 成角透视的三灭线: 地平线、左灭点垂线和右灭点垂线这三条灭线,控制成角透视场景中有关板面的朝向和 透视宽窄。二、成角透视的特点与状态1. 基本特点(1)任何一个面都和画面不平行:以中心点到视点为中轴线,物体两面具有一定的倾斜, 呈与画面不平行状态。(2)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3)两个灭点:两组成角变线,水平消失方向不一,现成两个灭点,成角透视的主要特征, 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视平线以上的成角边线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成角边线向上消 失)。(4)具有生动变化的空间表达:较一点透视更为生动,不拘泥于单一的格局,适合室内室 外两面展现表现方式。建筑效果图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2. 成

10、角透视图的优点:自由、活泼、真实。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 也最富立体感的。在绘画中平行透视多用于室内表现,成角透视多用于室外绘画,可以表现2 个画面效果, 对于建筑的表达较为多面。3. 成角透视图的缺点:角度选择不准,容易产生变形。 常见的问题是视平线分离,也就是同向成角线的灭点分离问题。4. 成角透视的三状态将立方体做 90旋转,对画面的角度总是一平行一垂直;成角透视方物的两对竖立面, 对画面角度则是变化无穷。对众多角度的成角透视,可归纳为微动、对等、一般三种状态 若能熟悉成角透视三种状态的透视特征,在构图中运用自如,就不难画出正确的透

11、视形体 微动状态成角透视:旋转刚启动或者临近结束状态,同平行透视非常接近,称为微动状态。在微动状态中,方体的正面同画面接近平行,灭点(VP)在很远处,上下线接近水平,侧 面同画面接近垂直,灭点离心点很近,上下边线陡斜。对等状态成角透视:旋转的中间站,称对等状态。在对等状态中,方体两竖立面正侧相等,同画面都成为 45。两个灭点相距很近,离心点 远近距离相等。一般状态成角透视: 旋转在微动状态和对等状态之间,称一般状态。在一般状态中,较正的面的灭点在距点 之外不远处,较侧的面的灭点在距点之内。三、方体的成角透视图的基本画法视平线消 失 点消 失 点消失线垂直线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学生开展互评、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