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35042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青年时期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经历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孙培乐各位领导,青年朋友和同志们,你们好!我受组织的委托, 向大家谈一下我的工作成长经历, 或许会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共勉,望大家在科研工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宽广。我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为了青年时期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经历”。我的梦想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成为一个对党和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有着困难、荆棘和挫折,又有着坦途、鲜花和彩虹。下面我就自己梦想的形成和为之努力的几个主要经历向大家汇报, 以求共勉。我汇报的主要内容有:(一)、我的童年与学生时期(二)、我的农业梦的形成(三)、走自学成才之路(四)、在科研工作中

2、发挥作用(五)、科技扶贫(六)、廉洁自律做好行政领导工作(七)、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发挥余热(八)、受到的表彰奖励与体会一、我的童年与学生时期我今年 67 岁啦,出生在山东蓬莱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童年是比1较特殊的。我 3 岁母亲去世,在姥姥家抚养到 5 岁,便回到了继母手中,继母有自己的孩子,我从小就成了家里的“小长工” ,看孩子、拾柴、拾废品、捡粪、什么活都干,还常常挨打挨骂。在整个初小学习阶段,我只能断断续续的上学读书,好在我的学习成绩不错,不需要留级,好不容易读到了高小五年级,我的父亲也去世了,为了家里的生计,我一个 13 岁的孩子失学了,从事农业劳动。次年,继母带着她的孩子改嫁了,我就成了

3、孤儿。村里的干部让我投奔姥姥家,帮我迁户口。可当时只有老舅母和表兄弟姐妹们的姥姥家已迁居在哈尔滨市(大表哥处),他们对我很关心,很想让我早日到他们跟前,可当时正赶上哈尔滨市进行城市下放人口, 不能接收新的户口, 此事被在空军工作的二表哥知道后, 便请假回乡, 把我送到了支边在 857 农场的表姐这里,让表姐对我进行照顾,经济上有什么困难由他负责。我表姐当时是不满 20 岁的支边青年,没有结婚成家,我就被照顾住进了 857 农场修配厂的职工宿舍里, 在食堂就餐, 得到了党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我一心想早日参加工作,经申请,厂和车间的领导同意接受我这个小学徒工。上班没几天,农场领导到修配厂检查工作

4、,发现有我这个小孩在班上, 便指出不准接受童工上班, 叫我到学校读书。这样一来,我也只好插班读书,住进了学校。依我的年龄只能插6 年级下半年的班,插班生没有课本,只好与同桌共用一本书。插班不久,班上进行阶段测验,我满以为学习不会差,可一考试,数学差点考 0 分,因为我原来只读到五年级,六年级上半年的课没有学过。我就认真听讲,努力学习, 补上以前没有学过的课程,在此后的阶段2测试中,我的成绩得到了逐步上升。小学毕业了,我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在初中阶段我得到学校党组织和老师们的关怀和照顾(特别是假期的生活),并保持了优良的学习成绩。三年的初中,幸福的学生时代一晃而过, 我又以优良的成绩考入了密

5、山县第一中学高中学习。36 万人口的密山县,每年只招收100 名高中生(两个班)。我在高中学习中,数学年终平均100 分,为全年级第一名,其他学科也在中上等,在当时我校的大学升学率已达60-70%(为省重点高中),我将来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这时,我在编织着上大学的梦。但是,由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使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便结束了学生时代,投入到了火热的农垦建设中。二、我的农业梦的形成我刚回农场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才 28 元,一些老职工的月工资也只有 32 元,但人们的干劲十足,劳动起来都是比学赶帮超,很有生机和活力。我当时年轻,有活力,虽然身体不算壮实,但无论是干各种农活还是冬天刨土方、兴

6、修水利、上山伐木、抬大木头,我都尽最大努力去做, 并且还要做一些宣传服务工作。 由于我积极劳动并带领大家开展业余文化生活,很快得到了单位的好评,因此,我被安排到了农场科研站实验区做农业试验员工作。 从此,我就和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进入了我的农业梦。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 把我送到北大荒来并供我读书的二表哥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他是一个雷锋式的革命军人, 在空军 3576 部队(航校)任机械师,他热爱党,热爱祖国,他勤奋好学,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事业。他只上过小学,却通过党的培养和刻苦自学,勤奋努力, 创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航空飞行练习器,周总理还亲自驾驶过这架练

7、习器。 他荣立了一等功,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时他参加了国庆观礼, 还参加了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多次被毛主席、 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和刘少奇主席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接见。 他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指引, 我要向我的表哥学习, 坚决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 这是我立下的终生不变的梦想。三、我坚持梦想走自学成才之路我如饥似渴地把握着组织上给我的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机会。 在试验区当农业试验员,我积极主动地学中干、干中学;白天到田间劳动和调查,晚间在油灯下学习,不论冬夏,一年四季,刻苦钻研,学用结合。在此期间,我先后学会了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小麦、大豆的有性杂交、无性嫁接技术和田间

8、试验技术及农作物品种的优中选优知识等,并且业余兼任了由原来一个专职人员所做的气象观测员工作。 1971 年,我成为 857 农场(当时兵团 42 团)第一个非专业学校毕业的农业技术员。我在从事品种选育和作物栽培的过程中,深深认识到,良种必须与良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奏效,要想良种良法结合好,就必须了解作物与品种的不同习性和生理生态特性,否则就会缺乏科学性。为了大地的丰收和能够功省宏效地进行农业生产,我便一头扎进了探讨农作物良种良法的实验研究中,其中下工夫最大的是对大豆的实验研究。我在实践中发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如何,很大程度4上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不同熟期类型的大豆品种各个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

9、的反应有较大的差异。 我在试验中发现, 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下,早熟品种的产量,一般都高出中、晚熟品种的10%以上,经查牡丹江垦区各农场历年的品种试验资料, 对此加以了证实。 这与当时书本上所述的观点上有所不同。 为了探讨这一原因, 为了掌握不同熟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各个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不同反应,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自行设计了一个含有我省的极早熟品种(适合黑河以北种植的) 到晚熟品种(适合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北部种植的)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各地区代表性品种在内的品种分期播种生态实验。开始三年,是五天播种一期,从4 月 25 日播到 7 月中旬(有时播到 8 月上旬)的微区实验(类似盆栽

10、实验) ;以后又改为间隔 15 天播种一期,进行了大量而详细的田间生态性状调查, 并对照每天和大豆每个生育阶段所处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一研究工作,我先后坚持了 10 年之久,观测到了各类大豆品种各个生育阶段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生态反应, 摸透了其生态特性。 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很多作物育种与栽培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这使我舍不得去食堂排队吃饭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不用排队打饭,我都是晚点去食堂打饭, 所以经常吃不到较好的饭菜; 每天晚上我都坚持在油灯下工作和学习到 10 点多钟以后,冬天再冷也都坚持。在大豆生育期间外出开会等, 我总要尽早赶回进行田间调查。 为了学习和钻研农业

11、科学,那一时期,我每年冬季都要到省内各地科研单位引种,每到一地,我都要到书店选购相关书籍。 1972 年,一个投稿的机会,5我认识了八一农大图书馆的老师, 从他那里借到了农作物生理与育种等方面的教科书籍; 待国家恢复高等教育后, 我又取得了配套的农业大、中专院校的农学教材, 这些都奠定了我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再此基础上,我又函授学习了农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我当时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技术员坚持自己搞科研, 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认为不过是一个连队的技术员,用不着这样,并且已经岁数挺大了,也不成家,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对这些看法,我没有放在心上,我认为,潜心搞科学研究, 迟早是会用的上的。 在 1

12、9751976 年期间,在农场领导和科研站的支持下,我率先成功地推广了“早、晚、窄、密”大豆栽培技术,结合大豆早熟品种晚播,推广了大豆播前除草技术;在遇到了春天不利条件下, 早熟品种晚播密植大豆的产量仍然获得了比中、晚熟品种高产的结果,并且得到了提早收获。当时在推广这项技术时, 因大豆推迟到 6 月份播种,周围村屯的农民和本单位的一些老职工都觉得很奇怪, 怎么能这么晚播种, 到秋季能开花结荚吗,一些的人为我捏了一把汗; 到了秋天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不但产量好而且提早成熟, 这一技术的实践和推广为农场春天新开荒种大豆,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977 年,我冒味地给当时担任副省长的我国著名大豆

13、专家王金陵教授写了一封我在大豆研究上的一些想法和打算的信, 并将我当时写作的材料寄给了他, 望能取得他的指教。想不到王金陵教授真的在百忙之中给我写了亲笔回信, 给了我挺高的评价和鼓励, 仔细看了我写的材料, 并且还一字一句地进行了修改和提出指导意见, 这件事情是王金陵教授在到北京开人代会6的途中和会间做的,这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此后,我们之间有着十多次的书信往来,使我对大豆科研增强了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科研条件简单,只有笔、纸、一把尺、一架天平、一个计算器和土地与劳动工具,但我到了1979 年时,终于开始取得成果了。在王金陵教授和东北农学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写出的第一篇论文是黑龙江大

14、豆品种的营养体生长与育种,在黑龙江农业科学发表, 被特邀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一次良种繁育学术讨论会。 1981 年,我又相继发表了黑龙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分析 和牡丹江农管局密虎地区大豆的生育产量与气象条件的数量关系研究的论文。同年,我又被我国首届大豆学术讨论会筹委会录用了四篇论文,题目是大豆早熟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关于大豆起源进化及分类问题的商榷 ,不同籽粒类型大豆品种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黑龙江不同大豆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分析 ,第四篇论文是由省农科院推荐并提交大会的。 我被特邀参加了首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这次与会代表共 120 人,录用论文 110 篇。黑龙江垦区代表有当时红兴隆科研所大豆栽培研究室主任王继宗 (后任总局副局长),九三局科研所大豆育种研究室主任赵发,总局农业处处长车广才等,我是会议中唯一一名最基层、最年轻、职称最低的科技人员;作为特邀代表,我成为了首届全国大豆研究会会员。由于走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在 1981 年国家刚刚恢复职称评定时,我被破格拟定为晋升助理农艺师的对象, 当时对晋升助理农艺师以上的人员要求很严格,必须通过大学基础学科考试合格才能晋升。 凑巧,7在我考试前,由八一农大举办学习班时, 我正在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