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3502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 在贝多芬传中介绍了闻名的贝多芬的一生,他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梦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1 一个偶然的时机,在沛(女儿)的书架上发觉了这本由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之前曾经听她提到过,说世界上没有第二本书比这本书更励志了,她从中受益匪浅。其实,这几年,她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变化,作为父亲的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过去淘气,软弱,爱哭,贪玩到现在有担当,坚韧,倔强,不服输,喜爱读书,她已经不再是过去我眼中的小女孩了。似乎真有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她?我不禁从书架取

2、下了这本书。 十九世纪后期,在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整个欧洲从自然流派开始,是描写病态,丑恶的事物,文学上颓废之风盛行。罗曼罗兰深刻感受到此时的欧洲需要树立一个伟人的形象,来遏制这种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于是,贝多芬传的首卷贝多芬传问世,罗曼罗兰详细通过描绘了贝多芬传奇的一生,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震撼了当时的欧洲文坛,也为后来的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做好了铺垫。 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二十五岁的他刚刚在乐坛上初露头角,耳朵开始失聪,这对音乐家而言是十分致命的,其中的痛苦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但更难以置信的是他那些传世之作,大局部竟是他耳聋后的作品

3、。当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才华得到认可的时候,有谁问起他所经受的磨难和痛苦?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伟人,他们就像大海航行中前方的灯塔,指引航船前进的方向;就像沙漠中的清泉,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但要知道,越是明星耀眼的人,越有曾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经过撕裂肌肤的痛苦,才重获自由;漂亮的蝴蝶要突破厚重的束缚,才能重获新生。挫折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必有的绊足石,一些人会就此而倒下,一蹶不振;一些人会在痛苦中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大步朝前,这就是成功人与失败者的区别。 能在书籍的海洋中,沛与这样的伟人放开心扉交谈,倾听他们心灵的述语,从而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明白其中深刻的

4、道理,并施之于行动。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2 又是一个寒假。空虚感十分的强。有时候,实在不知道做些来充实自己。偶然间想起,还要阅读名著。在这种所谓命运的安排下,我看了名人传。 这是本由世界闻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虽说,这三个传记的内容看似毫无关联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一个是小说家,且都是不同国籍的。但,它的实质都表达了,这些伟大的天才,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本身“内忧外患”,也敢于和命运作斗争。这种令人折服的勇气,坚韧不拔之志着实令人感动。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读完,会发觉获益良多。 其中我

5、最喜爱的是贝多芬传,“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这句话应该是贝多芬的一个信念之一,支撑着他从万难中走了出来。他的童年并不算幸运。从小,他就展露出在音乐上的才能,但他的父亲急于开发这项才华,并没有考虑贝多芬的感受,用暴力的方式逼迫他练琴。当他略微成长一些的时候,他最爱的母亲也去世了,他悲哀欲绝。但是他于同年成为了一家之主,单独一人承当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还没有几年,他便创作出许多乐曲,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厄运却在这时敲响了贝多芬的门,它在也没有从那扇门出来。他最引以为傲的听觉于他渐行渐远,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最爱的音乐,没

6、有舍弃追求真理、真善美的理想,他选择了与命运做斗争。带给他痛苦的还不只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生活的贫苦,爱情的失意,侄子的不孝顺,更使贝多芬心力交瘁。这么多的苦难,同时压在一个人的肩上,这是沉重的时时刻刻都会令人窒息的一座座大山不可思议的是,他走了过来。既使于1802年10月6日留下了闻名遐迩的海林根施塔特遗嘱,他也没有轻生,不是吗?相反的,音乐作品在这种“风雪交加”的窘境下孕育而生,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正好完美的诠释了贝多芬的“用苦难铸就欢乐”?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3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贝多芬传,贝多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百折不挠,放下贝多芬传,很多感慨涌上心头 贝多芬是闻名的作曲家,他的父亲是

7、一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开始,他父亲就逼他学音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病痛已经悄悄叩门。1796至1800年,耳聋症开始肆意,听觉也渐渐衰退。一个钢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听觉,而贝多芬在他能够大显自我的才能时听力衰退,甚至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可想而知当时的贝多芬是多么的无助,应对的挫折是多么大。假如换做别人,肯定对自我的将来不报期望,从而破罐破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这样,他一向单独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坚持创作,还为他的心上人朱丽塔?圭恰迪尔谱写了闻名的月光奏鸣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诉了他的两个好友

8、。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折服了,他以他惊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坚持下来,要明白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 贝多芬饱经风霜,他经历了挫折也享受了成功,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有汗水换来的”。只有付出过,才会有收获。 记得那次体育800米测试,一向体育不好的我就开始担忧起来。果然,刚跑完一半就跑不下去了,正当我快要放下时,忽然想到了贝多芬的那句话:“我要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想到贝多芬遇到那么大的挫折都没有轻言放下,我才遇到这么小小的困难就坚持不下去了吗?于是,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虽然跑出的成绩不如人意,但至少我坚持了下来。 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然而却又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难就

9、只会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会以自我最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用自我的双手去扼住命运的咽喉,难么成功往往会降临于后者。有时候逆境往往会使人坚强起来,让人拥有惊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我的头,不会屈倒于困难之下。 我明白我稚嫩的双肩很难为自我担起一片属于自我的晴空,我明白我独行的身影很难战胜黑暗的束缚,但我绝不会倒下,也绝不会低下我高昂的头。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会放下自我的追求、自我的理想。在人生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体鳞伤,我也会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站起来,用干裂的嘴唇说:“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为我深知,贝多芬正是用这种毅力坚持到最后;我深知只有拥有这种不服输的

10、精神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深知困难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向我屈服,挫折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倒下,成功会因我这样执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会像贝多芬一样不言放下,会像贝多芬一样坚持到最后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4 名人传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共分三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贝多芬传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逼迫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母亲死后,贝多芬成为了一家之主,担起了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担。后来,贝多芬开始音乐创作。他的耳朵得了严峻的重听,身体也得了病。脾气暴躁的贝多芬又屡次遭到了爱情的否决。但他并

11、没有放弃音乐,最终成为了名人。 在没读贝多芬传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想到他是这么不幸。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是多么痛苦的事啊!除此之外,他还要承受爱情被拒绝的心灵上的煎熬。这些非常人能想象的折磨,并没有使贝多芬变得自暴自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清贫,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一颗热忱的心爱别人。贝多芬以他坚韧的毅力战胜了一切苦难,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欢呼。 有时,我们的灾难是由我们引起的,而有时,则是命运无端加给我们的。我们经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我们必须坚信: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 在我以前学游泳的时候,

12、教练是几个班中最严格的,第一天就要我们跳水。我排在队伍最后面,下不了决心。我本以为不敢跳老师就能放过我,可她竟在我不注意时把我推了下去!毫无防范的我连续喝了几口水,舍命地在水里扑腾,最后终于抓住了老师从岸上伸下来的救命稻草一根竹竿。回到家里,我又哭又闹,死活都不敢再去了。可第二天还是被爸妈送了过去。后来,她又预备了一根教棍,用来纠正泳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位魔鬼教练的“折磨”下我很快就学会了游泳,而且不止一种泳姿。现在,游泳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局部。每到周五,我和同学都会在游泳池里游泳。现在想到原来练习游泳的日子,我觉得我应该感谢我的教练。假如不是她的严格要求,我现在也许只是一只在岸上观看

13、别人游泳的旱鸭子,更得不到现在的欢乐。 每个人都向往欢乐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会经历痛苦。有的人迎难而上,而有的却激流勇退。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想让我们心灵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那么痛苦必是滋润土地的养分。让我们勇往直前,用痛苦换来欢乐吧! 贝多芬传读书感想与笔记5 首先真的要感谢罗兰大师为我们创造了这部享誉文坛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人们道出:任何伟人的天才必定要经过一个与同他对立的社会剧烈斗争的过程,才能完全展现他们的天才,完成他们的创作。观赏贝多芬传时,与其把它当作是一部人物传记,不如把它当成是文学作品来观赏,因为它既有大量翔实的史料,又有通俗生

14、动的文学语言,既有传记的真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审美观。 罗兰的贝多芬传在揭示贝多芬面对各种困难爱情的破灭、清贫的侵扰、致命的耳聋但在精神上依旧坚贞不屈,而且最终在欢乐的凯歌中完成了闻名遐迩的第九交响曲乐章,从中投射出了罗兰对伟人强烈的仰慕之情。 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抒情贯穿始终。贝多芬是一个音乐伟人,于是罗兰在诠释他的人生时,又犹如诠释他的交响乐一般,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在观赏这篇传记时觉得它也像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激昂的原因吧。这篇作品的抒情风格,就犹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抑扬顿挫,其中,罗兰采纳了拟人的手法,满怀激情的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中充满欢乐的情调描绘出来,并且将这种风格贯穿了全篇作品,于

15、是贝多芬传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部激昂的交响曲。 虽然贝多芬传充满了抒情的风格,但在谋局布篇上,罗兰还是忠于传记的写法,以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主人公的坚韧意志。首先,罗兰用了一大段的文字来刻画贝多芬的肖像,让读者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同贝多芬那充满忧郁的双眼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有了第一观感的时候,罗兰带着我们走进了贝多芬的生活,霎时间,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又让读者与其同喜同悲,如同我们是在身临其境地陪伴贝多芬走过他的人生。 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罗兰对贝多芬之死的描写,假如要说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那么他的死是平静而震撼人心的。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让我感觉内心波澜壮阔。罗兰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一个有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是一阵复一阵的狂风,黄昏将近,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夹带着大风雨。接着有了一个大转变:“忽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重还给了我们。”这是罗兰笔下的贝多芬的震撼人心的.死,让我们既感受到了伟人死前的悲壮,也将伟人的精神永久铭记在心。这种写作手法就仿佛是电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不断变换镜头,罗兰最后引领读者从狂风骤雨中走出来,回到晴朗的白天,我想,他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