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34940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教案二 课时:2 教学步骤: 1、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开始了大规模的碰撞、融合。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开始感到了困难。这就有必要了解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做到入乡问俗。有什么差异呢?请看示例- 2、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说“狗” 汉族人眼中的“狗”: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狼心狗肺 多用于贬抑的方面。及乌”。)a luck dog (直译“幸运狗”,意译“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old dog(行家)、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多用于褒扬的方面 “ 龙 ” 中国龙是汉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祥兽。表示伟大、高贵、吉祥等意。龙的传人

2、、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望子成龙; 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喻指凶暴和严厉的人。His wife is a dragon 他的妻子是一个悍妇。语“秋” 中国文化往往将“悲、凉、伤、愁”与“秋”连在一起。秋风一起,凉意顿生,便有“逢秋悲寂寞”,生出很多“幽怨悲愁”的情愫,如:蒋士铨(17251784) 清代诗人。的“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欧阳修的“夜静风竹敲秋韵,万叶千起皆是恨”等名句。而英语的autumn却正好相反,它不但没有“愁滋味”,而且常与“宁静的秋日情调”联系在一起,如“秋语、秋蛩”等;“秋声”也常有欢乐之意。 3、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

3、影响. 4、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种影响在语言中的反映。饮食文化和民族心理 “民以食为天”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To the people foodstuff is all-important. ) 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文章中相关“吃”的说法(P114) 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鸭蛋脸面、眼如水杏、蒜头鼻子、软面团、菜包子、

4、闷葫芦、老油条、脸像橘子皮、三块豆高等等。 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 富得流油、姜是老的辣、长得不甜、淡淡的样子 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 嚼舌、揩油水、侵吞、啃书本、咬文嚼字、眼馋 “吃”的说法表现人的某方面特征 软面团、菜包子-比喻性格怯懦无能的人 闷葫芦-比喻沉默寡言的人 脸像橘子皮-形容脸上的皱纹很多 三块豆腐高-形容个子矮 揩油水-指占便宜 老油条-借指熟谙世事、处事圆滑的人 语言印证历史变革、文化背景 魏晋时期各种与品评人物,佛教和玄学相关的关于清谈的词汇繁多,受士族门阀制度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称谓词相当集中,也反映出魏晋时代的风尚.例如,崇尚清高,清谈的风尚笼罩了整个社会论坛,

5、使“清”取得了这个时期最活跃的褒美之词的资格,以“清”为修饰语素,组成庞大的褒义词群.慧皎的高僧传中,这样的词语达50多个,如“清平,清坚,清峻,清约,清朗,清远,清严,清敏,清真,清雅,清恬,清谨,清高,清隽”等。 文革时期的红太阳,红宝书,红卫兵,革命样板戏,革命口号等词汇,正是那个动乱时代的真实写照.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 词汇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从中我们能够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的变化 。 汉语中的借用词反映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匈奴

6、,这个叱咤驰骋了几百年的北方民族,今天已消失了。当时在胡汉冲突或交往频繁的情况下,大量北部和西部异民族的文化产品被冠之以“胡”。如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而在汉代,自西域来的物产中也有很多冠以胡名,如胡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等. 汉语中的借用词反映出中外文化的交流。 像机关枪,电灯,电话,扬声器,足球,排球,篮球,信息,网络,电视等则是从西方语言中借用的词. 另外,汉语中还有大量从日语借入的日译汉字词,是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西方语言借词,而汉语取其现成的汉字组合,照搬过来.如社会,哲学,服务,积极,消极,具体,抽象,资本,垄断,义务,企业

7、,节约,合同,归纳,知识,条件,法律,定义等. 这批词汇在本质上反映了科学文化的溶入,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进步作用的. 语言中反映的文化心理。 追求和谐与对称 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十分讲究整齐对称.从平面布局上看,一般都有一条显明的中轴线,把建筑物分成两半,左右两边的建筑物往往也是对称的.在这种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说话为文都讲求骈偶对称.如诗经以四言为主,以二言为一节拍,充满了骈偶对称的句子;散文中也重视语句成双成对的使用。 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也是这个求双心理的一种表现。 姓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观照着民族 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 从汉族人的姓名中,能够看到汉族人崇尚什么,喜好什

8、么,遵奉什么,从而显示汉民族文化的种种特点。 汉族人命名时,有时根据族谱,按字排辈份,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同辈分的皆称同一个字,另一个字能够自由选择。 清稗类钞近人徐珂(18691928)编。珂原名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光绪举人,为辞源编辑之一。记述曲阜孔氏族名中排行字辈,其中“孔氏命名之字派”云:“曲阜孔氏为孔子之后,命名皆有字派.盖自元代之五十四代衍圣公名思晦者起,于是凡五十四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下为克字派,克字以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则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则为令,德,垂,佑,钦,绍,念,显,杨十

9、派。” 上述孔氏族名的不同字派,其实便是孔子后裔不同辈分的用字。到了1920年第76代衍圣公孙孔令贻,又在这30字后续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孔氏家族的人名辈分用字,大多是相关国家繁荣兴盛,家庭和睦团结,个人修身养性进而治国安邦的美好字眼,表现了一个宗族的连续的尊卑有序性,维系着宗族的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重大社会运动都会在汉族人名中留下印记。象抗美,援朝,跃进,卓娅,舒拉,卫东,革命,向红等人名,反映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与苏联友好合作等社会活动情况。在“文革”期间,很多男孩取名不离“军”,女孩起名不离“红”。这个时期“大扫四旧”,对很多人威胁很大,其

10、中有的人因名字中或者有点封建意识的流露,或者仅仅带个“修”字,生怕红卫兵上门横扫,于是去派出所改名。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不满于现状,寻求新鲜。人们起名不再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命名表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同样与当代的社会特征相吻合。 语言的文化意义 1993年,有两个在美国留学的日本人,在万圣节晚上去一个美国朋友的家中。因为记错门牌号码,结果敲开另一户美国人的大门。这两个留学生当时戴着鬼脸的假面具,开门的女主人被突如其来的两个“怪物”吓了一跳,家中一人拿枪冲了出来,对着两个人高声叫喊:“Freeze!”一个学生听到喊声就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另外一个留学生

11、没听懂美国人喊什么,于是转身向前跑,美国人开枪了,这个留学生当场被打死。 这个悲剧是因为这个留学生没有听懂“Freeze”的意思而引起。Freeze词汇意义是“冰冻,冻结”,但它的文化意义是“站住,不许动!”(你要动,我就开枪了!)那个站着未动的留学生听懂这个词的意义,因而一动未动,则避免了灾难。 颜色的文化意义 黄色是我国古代的所谓正色之一。在五个正色中,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班固的汉书律历志上:“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他在白虎通义中对黄色的解释又加入神学和儒学的观点,认为“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即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这种色代

12、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所以成为尊色,成为高贵的正色。 红色也是汉民族最常用的颜色之一。在古代,红色又称作“赤,朱,丹”等.在中国古代,朱紫是两种相近的红色,它们也是古代贵官衣服的颜色。杨伯峻为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作注云:“古代大红色叫朱,这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都属此类,也连带地被重视,不用为平常家居衣服的颜色”。春秋时齐国,紫衣曾是齐国的君服。唐代朝廷命官三品以上服紫服,五品以上服朱服。所以朱,紫色有高贵的文化附加意义。这就使“红”色有了高贵,吉利的语义色彩。红色在民俗中是喜庆的颜色,结婚被称作红喜事。所以新娘子要穿红裙子,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戴大红花。大门要贴红喜联

13、,晚上要点红烛,送喜钱也要用红纸或红布包裹等。 5、结尾的话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能够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但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学好语言,学好文化! 6、小试身手 参考答案: 、英译汉 (1)英语中的“blue”除表蓝色外,还可表示禁律严的、下流的、猥亵的、沮丧的、忧郁的、(脸色)发灰的、发紫的等。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 (2)英

14、语色彩词“red”还可表示喜庆、热烈、幸运、流血的、赤字、亏损、负债等。 red rag 激怒的事物(让人生气的东西) (3)英语中的“white”其涵义可表示纯洁、美好、善意、合法、公平、幸福、轻轻的、政 治上反动等。a white lie 无恶意的谎言 /white night 不眠之夜 (4)英语中“yellow”除表示黄颜色外还可表示胆怯的、卑鄙的、靠不住的、妒忌的、(报刊等) 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低级渲染的等。 yellow journalism(美) 黄色新闻编辑方式 (耸人听闻的报道) yellow dog 野狗 杂种狗 卑鄙的人 (5)英语中的green 一词可表示新的、年轻的、嫉妒的、佳境的等。 a green hand 新手 /a green man新水手 /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6)英语中“black”可表示严重的,不受欢迎的,不吉利的、罪恶的、不合适的、不合法 的、愤怒 的等。 black dog 忧郁、不开心的人 a black letter day 不吉祥的日子,倒霉的一天 black smith 铁匠 / black sheep 败家子、害群之马 Black leg 骗子 Mr white is a very white(忠实可靠)man. He w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