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9课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34765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第9课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第9课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第9课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第9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导学案共案执笔人:张华 审核: 七年级历史组 时间:2014.10.15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批注总第十三课时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学习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学习过程:温故知新: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精讲点拨: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

2、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

3、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1)思想家老子时代与称谓: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2)百家争鸣时间:“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阶级关系

4、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内容:所谓“百家争鸣”,是形容学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达标训练:11根据两节课的学习,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不能看书)。百家诸子时期主张著作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武二、能力提升12孔子的名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的三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