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345762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交《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F0403905课程名称:基本电路理论/Basic Circuit Theory学时 / 学分:72 / 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适用专业: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文教材:基本电路理论第三版,王蔼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英文教材: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 Alexander,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教学参考书: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翰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电路邱关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电路理论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 基本概念:建立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能正确和熟练应用KCL和KVL列写电路方程;初步建立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图、连通图和子图的概念,树、回路与割集的拓扑概念,关联矩阵,基本回路,基本割集的概念,选取树和独立回路的方法;了解特勒根定理以及它和KCL、KVL的关系;熟练掌握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压源、电流源及其基本波形(直流、正弦、阶跃、冲激、斜波等);熟练掌握电阻器、电容器、电感

3、器的定义、分类、基本性质及其电压电流关系;掌握双口元件(受控电源、耦合电感器、回转器、理想变压器和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掌握线性和非线性、非时变和时变的概念,等效的概念,端口的概念;了解电功率与电能量的计算,有源与无源的概念。2、 线性电阻网络的分析:牢固掌握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含支路分析法),无源和含源(包括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熟练掌握用视察方法列写网孔方程和节点方程,回路方程和割集方程(包括含矩阵形式);掌握替代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的适用条件、蕴含的内容以及实际应用;掌握最大功率传递定律。3、 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深刻理解下列概念:动态

4、电路,过渡过程,状态、初始状态,换路定则,固有频率,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非时变特性,自由分量,强制分量,暂态分量,稳态分量,三要素法;熟练掌握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初始条件的求取与微分方程的求解;熟练掌握用戴维宁等效网络定理结合三要素法直接求出一阶电路的全响应;掌握非时变特性和线性函数的概念在一阶电路中的应用;掌握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求法;深刻理解RLC电路有可能产生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自由振荡的四种工作状态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掌握二阶RLC串联与RLC并联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与各类响应的求解;会用卷积积分法求任意输入的零状态响应;会用运算方法求

5、解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响应。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深刻理解下列概念:正弦量的振幅(最大值)、角频率、相位和初相位,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相位差,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电压三角形、电流三角形、超前、落后,感性、容性、阻抗、导纳、电抗、电纳、网络函数,频率响应,串联谐振、并联谐振,谐振频率,特性阻抗和品质因素,通频带和选频的概念,低通、高通和带通;深刻理解正弦稳态响应的概念;深刻理解相量法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正弦稳态分析中的作用(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电路的相量模型等);能熟练运用相量法计算正弦稳态电路(包括含耦合电感电路及其去耦方法)的电压、电流及功率(

6、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复功率);掌握最大功率传递定律;掌握电路谐振的基本概念;了解三相制供电的基本概念,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制的概念,相序、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的概念,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5、 双口网络:牢固掌握双口不含独立电源时的方程及其参数,以及各种参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和互易条件;掌握双口的相互连接的计算;了解双口的等效电路,具有端接双口的分析方法。三、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1、 基本实验内容:基本元件伏安特性测量,运算放大器与受控电源,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特勒根定理与互易定理,示波器的使用与一阶电

7、路的响应,二阶电路的瞬态响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测量,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RLC串并联谐振,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双口网络的频域特性,双口网络的连接,变压器等。2、 选择的设计性实验内容:万用表设计和安装,自动定时闪光灯,网络函数有源综合,电话拨号识别电路等。3、 学会使用一些常用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稳压电源、示波器、函数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4、 学会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如电压、电流等物理量和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参数的测量方法,信号波形的观测方法和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功率的测量。5、 会按照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分析并排除一些

8、简单故障,合理地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6、 会整理实验数据,绘制相关曲线,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7、 学会用MATLAB、MULTISIM等软件辅助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8、 实验内容中应穿插一些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9、 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不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在教师课堂讲授的启发和指引下,独立钻研教材、参考资料,从而吸取知识的能力、自学的能力。2、 为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保证基本教学质量,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做好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分析计算的能力。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9、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4、 通过与实验课程相结合,应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学时分配课程主要内容学时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12第二部分 线性电阻网络的分析18第三部分 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16第四部分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6第五部分 双口网络8注:1) 学时分配表中计划总学时数为70学时,另有2学时的机动,总共72学时。 2)详细进度与学时分配可参见“基本电路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和进度(72学时)”六、说 明1、 本课程作为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大平台课程,在兼顾各学科不同要求的情况下,以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列为本课程的基本内容。2、 本课程与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关系密切,由于以下内容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重要内容,故本课程未把它们列入基本内容。、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线性定常电路的稳态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电路的功率;、运算方法:基本性质、展开定理,电路定律复频形式,冲击响应、卷积,运算电路的求解及网络定理的应用,固有频率,网络函数、网络函数与冲击响应等;、状态、状态变量,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 本课程教学应尽量形成具有教材、习题、CAI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形式相结合的立体教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