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34433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2(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址:郑州市经五路66号 邮编:450002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A锥形瓶 B分液漏斗C玻璃棒 D温度计解析:分液操作中,对温度没有要求,不需要温度计,实验中,分液漏斗用于对分层状态的液态混合物的;锥形瓶用来盛放分离出的液体,在向分液漏斗中倾倒待分离的混合液可用玻璃棒来引流。答案:D2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中,正确的是()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采用蒸发的方法B除去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采用萃取的方法C将碘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沙子除去采用蒸馏的方法D从碘水中获得碘的晶体采用过滤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

2、。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采用蒸发法,A正确;酒精与水互溶,应加生石灰后蒸馏出酒精,B错误;可用碘升华的方法除去碘中的沙子,C错误;可先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然后再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有机溶剂,D错误。答案:A3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等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解析: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答案:B4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放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

3、上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若分液时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流下来,补救措施是用滴管将其从烧杯中吸出解析: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不可从下口放出,若不小心有少量上层液体流下来,则需重新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回到漏斗中振荡分液。振荡时漏斗要拿在手中,分液时则要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磨口塞上的凹槽或小孔要与漏斗上的小孔对准,保持内外压强一致,使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流下来。答案:C5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是蒸馏,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为蒸发,是从溶液得到固体的方法;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答案:D6选择萃

4、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解析:该萃取剂必须满足与水分层且能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密度可大于水(如CCl4)也可小于水(如苯)。答案:B7现有一瓶物质是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物质熔点沸点密度水中溶解性甲98 57.7 0.93 gcm3可溶乙84 77 0.90 gcm3可溶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萃取法 B过滤法C蒸馏法 D分液法解析:两种物质的熔点都很低,在常温下都是液体,二者都溶于水,说明甲和乙可以

5、相互溶解,故只能根据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分离二者的混合物。答案:C8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39%的乙醇溶液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分层,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答案:A9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 BC D解析:溴水易挥发,污染环境;利用铜丝可节省原

6、料;酸碱中和,避免污染。答案:D10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多选)()ABaCl2、H2SO4、MgCl2 BCaCl2、HNO3、AgNO3CCaCl2、HNO3、NaCl DBaCl2、HCl、Na2SO4解析:Na2CO3CaCl2,CaCO3白色沉淀HNO3,Ca(NO3)2,再加AgNO3后,Ag与原溶液Cl又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Na2CO3BaCl2,BaCO3白色沉淀HCl,BaCl2Na2SO4,BaSO4白色沉淀,故B、D正确。答案:BD二、非选择题11(2010临沂高一检测)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

7、上。A萃取分液法B结晶法C分液法D蒸馏法E过滤法F升华法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解析:萃取分液法是指利用萃取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形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并分离的方法,如;而分液法是把互不相溶的两液体分离开来,如;结晶法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法应用于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如;过滤法应用于分离易溶物质和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如;升华法用于分离热稳定性强的物质和易升华的物质。答案:ECDA12下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

8、题:(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_,_。(2)仪器A、B、C、D的名称分别是_、_、_、_。(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_,其作用是_。解析:蒸馏操作中要注意: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支管口的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蒸馏烧瓶中应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蒸馏烧瓶中所盛放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也不能少于;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加热的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的物质的沸点。答案:(1)温度计的水银球未与支管口的下缘相平冷却水的进出口方向反了(2)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3)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1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

9、。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 mL碘水和15 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棒;C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分液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承接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A_GEF。(2)上述G步骤的操作目的是_。(3)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

10、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的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只要对萃取、分液的操作步骤,即检漏装液振荡静置放液(先下后上)能够在头脑中迅速再现,便可根据题目要求顺利作答。萃取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是两种溶剂不能互溶;第二是溶质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要相差很大;第三是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答案:(1)CBDH(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E操作时,漏斗里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3)CCl4与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

11、水中大很多(4)不能酒精和水互溶14“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如果乙小组的观点正确,现象应该是_。(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证明可溶性硫酸盐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为了证明“硝”的成分,对两种物质均要作出验证。答案:(1)有白色沉淀产生Na2SO4BaCl2=BaSO42NaCl(2)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3)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 1 -http:/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出版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