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34071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 随着*新城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来京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为了掌握我区域内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来京务工青年的特点、社会影响,找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办法,团区委于月初至10月上旬对全区来京务工青年进行了普查,完成了回收调查问卷、信息录入工作,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召集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区流动人口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加强来京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

2、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全区来京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 (一)本文中来京务工青年的界定 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区域内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居住30日以上的18至35周岁青年。 (二)主要组成人群 1、从事管理、研究、设计等职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2、在企业、工厂以打工为主的打工族 、个体经营者 4、无工作、无居所人员 (三)数量及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共有来京务工青年1919人(根据各乡镇、街道提供的数据统计),分布在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就街道而言,前三种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在农村, 二、三类型的来京务工青年占大多数。 (四)主要特征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全区来京务工青

3、年来源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河北、四川、山东、湖北、江西、吉林等地区; 、居住时间短,流动快。来京务工青年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以于家务乡为例,居住一年的外来务工青年占.08%,居住二年的占221%,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4.74%; 3、从事职业多样,就业途径狭窄。外来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制造、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在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来京务工青年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自荐或企业直招就任目前的工作,以张家湾镇为例,经劳动部门正规途径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仅占29; 4、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通过调查显示,来京务工青年大学以上学历

4、2754人,小学以下学历2467人,其余多集中在中专、高中学历,占总人口4.95%。据了解,大多数流动青工未受过专门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十分缺乏; 5、性别比率基本持平。来京务工青年男女比例约为1.3:1(男1061,女35),男女比率基本持平,男青年较女青年略多。 6、组织归属度较低。来京务工青年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以马驹桥镇为例,党团员占476%,普通群众占9.,普通群众是党团员人数的20倍,明显呈失衡状态。 二、近年来我区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完善体系,搭建框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兼管流动青年的教育管理

5、工作,达到城乡完全覆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工作制度,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吸纳资源,整合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社会化的工作队伍。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强化了队伍建设,建立了三层人员组成体系,第一层是委员,由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第二层是联络员,由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或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第三层是社会兼职人员,吸纳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共聘请法律宣讲员0名,维权咨询员0名,招募网吧监督员50名,禁毒志愿者50名,形成了一支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

6、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对流动青年实现有效覆盖。 在新经济组织团建中,我们积极创新新经济组织团建,推行“联谊”模式,通过成立“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凝聚和覆盖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已建团组织92家,覆盖团员青年近万人。全区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近%。同时,为不断适应新时期青年工作新形势和青年群体新特点,我们在流动青年团建中,推行“联网”模式,通过加强与“八通网”等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把互联网作为联系青年的新的重要平台。 (四)建立阵地,联合互动,流动青年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深化。 在各乡镇、街道、打工子弟学校共建立法制教育基地4个,成立社区、村级维权工作站

7、50余个,设立区、市、全国级青少年维权岗9家,为打工子弟小学筹建普法多媒体教室1个,同时,积极创关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分析第页 新青少年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把“两法一条例”等法律条文,青春教育、交通、消防等知识搬进了楼道,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楼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楼门等独具特色的楼门法制教育阵地,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阵地和舞台。多年来在广大流动青年中持续开展“.26远离毒品宣传周”、“青春红丝带行动”、“12。4普法宣传月”、公开信发表纪念日宣传活动等多项宣教活动,共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印制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品10余万份。 (五)多措并举,解决困

8、难,流动青年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以关爱流动青少年为主题,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成立了流动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了对流动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共接待青少年权益侵害投诉30余件,配合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审理青少年案件0余起。协调各委员单位集中开展文化市场、校园周边环境、上网经营场所集中整治行动0余次,进一步优化了流动青年成长环境,减少了流动青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同时,团区委依托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积极争取市希望工程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服务困难家庭子女,维护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 22X年,团区委以扶助弱势青少年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希望工程”吸纳社会捐助和宣传工作力度,联合各新闻媒体发起了

9、“爱心在*慈善公益活动”,全年捐助贫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70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1000元;2X年,团区委持续推进“爱心市场”、“爱心之旅”等服务流动青少年工作项目,全区723人次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得到了资助,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600元,得到了青少年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1月,团区委启动了“温暖+公益行动”,并接受了青年企业家捐赠60万元,成立了“温暖1+”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就读、就业和就医。截至目前,已为83名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900元。 三、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 (一)人口流动性大,掌握情况难度增大。 来京务工青年教

10、育管理难,根本原因在于人员流动性强。在许多地方,务工青年数量庞大,因工作、生活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小范围流动及跨区域流动的情况发生频繁,导致对来京务工青年青年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来京务工青年“人户不一致”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管控效率低。 高危来京务工青年人群相对于普通流动青年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于高危人群通常刻意逃避管理并且其流动性较普通流动青年更强。由于高危流动青年人群大多潜藏着违法犯罪的冲动,加上在受打击处理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反侦察经验,驱使他们在流动时有意识的逃避管理;同时,有些有已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危群体,为逃避打击,流窜性显著增强。加大了公安机关对

11、高危流动人群管控的难度。 (三)出租房、中小旅馆等流动人口集中地点控制难度大。 出租房、中小旅馆数量多、分布广,许多高危流动青年人群藏身其中。部分出租房主和中小旅馆主为偷逃税费获取利益而逃避管理,不向有关部门登记申报;部分按照有关规定登记申报的房主和店主,在提供住宿服务时疏于管理,甚至根本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按规定登记、了解和上报住宿人员的相关信息,导致许多出租房、中小旅馆成了流动青年教育管理的盲区、死角,因而成了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四)团组织对流动青年覆盖有限,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由于我区流动青年的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各级

12、团组织从自身职能出发,研究制定出多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可行性办法,但从实践中看,工作中出现“空档”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从流出地看,相当一部分青年外出往往是不辞而别,外出后又很少甚至从不与流出地团组织联系,导致团组织对他们的去向及从业情况一无所知。同时,由于工作单位与组织关系两分离,青年流动性较大,使团组织对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滞后现象。特别是一些新经济组织领导存有“经济唯一”观念,不希望更不支持“打工仔”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和交往,导致新经济组织团建出现了不少“空白点”,相当一部分青年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团组织的帮助,久而久之自行流失。 五、进一步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一)健全工

13、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应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镇(乡)、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由劳动部门、公安司法部门、工青妇组织、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整体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其次应建立健全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立专兼职人员对来京务工青年事务进行管理,维护来京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另外应由同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划拨专项资金,对来京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二)创新团建模式,加大管理力度,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 新经济组织中聚集着大量青年,如何更好的凝聚和服务这些青年,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团组织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14、下一阶段,团区委将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在全区新经济组织中继续推行“联谊”模式,通过发展“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来更广泛的覆盖流动青年,根据流动青工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载体,以活动凝聚青年,切实把流动青工纳入团组织管理之中,更好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三)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流动青年就业率。 争取相关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格认证培训,提高流动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联合中等、高等院校在流动青年中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网络教育,接受基础教育,为流动青年获得学历证书提供方便。 (四)强化维权工作,保障合法权益,服务流动青年成长成才。 联

15、合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教育、就业和福利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来京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维权机构的作用,受理来京务工青年的维权事务的咨询、投诉,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来京务工青年劳动安全、人身伤害、工资拖欠等问题。 (五)加强普法宣教,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来京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 要加强对来京务工青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心理健康讲座、播放法制教育影片,发放普法教育书籍等多种形式,提高流动青年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同时,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流动青年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流动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展示流动青年的时代风采,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