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著名理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33895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著名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管理著名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管理著名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共管理著名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著名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著名理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约失灵理论 : 当一般的合约机制无法帮助消费者监督生产者的行为时,合约失灵。合约失灵与政府市场时令相互补充:前者解释为什么有些私人物品要由非营利组织提供,而后者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公共物品需要由非营利组织提供。囚徒困境理论 :囚徒困境( Prison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 ”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

2、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 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囚徒困境的主旨为, 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 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 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公共地悲剧理论:公共地悲剧 ( traged

3、y of the commons)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 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公共地悲剧是哈定 ( Garrit Hadin )于 1968 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Tragedy of Commons中提出的。公共地悲剧的通俗解释:有一个关于牧民与草地的故事,说的是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有利润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增加一头牛可能使整个草地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但对于单个牧民来说,他增加一头牛是有利的。 可是如果所有的牧民都看到这一点,都增加一头牛,那么草地将被过度放牧,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需要,导致所有

4、牧民的牛都饿死。这个故事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哈定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 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乔治 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

5、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精品文库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 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 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 信贷配给、 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外部性问题 :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所谓“外部性 ”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

6、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福利损失(成本),可称之为 “负外部性 ”;反之,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福利增加(收益),则可称之为 “正外部性 ”。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偿享受的公共物品,可以说是正外部性的特例。个体经济活动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可谓个体(私人)成本和个体(私人)收益,而这一活动带给旁观者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就是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经济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广泛存在的。生产中养蜂人放蜂使果农收成增加,企业的技术发明被其他企业无偿引用等等,都会产生正外部性; 而化工厂向江河排放污水就会有负外部性。私人消费也会产生外部性,如吸烟, 开车都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半夜放音响给邻居带

7、来的噪声等,都产生负外部性。公共选择理论 : 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对此更为普遍的称呼则是政治经济学,但应该注意这不可和马克思主义对这词的定义混为一谈)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 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 博弈论、 或决策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上(这是什么 );但却是将此作为研究规范(这应该是什么 )的工具,以探索问题的所在

8、点、 并研究如何在宪政体制内改善这些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选择理论( Rational choice ),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出自从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选达成目标的途径。另一个研究目标不同、但却有相同研究公式的学科则是实证政治理论(Positivepolitical theory )。而社会选择理论( Social choice theory)也是一个相关联的研究领域。内部性 :1、内部性是指由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效益.内部性存在正的和负的两方面的效果.外部刺激是指外部环境引起的刺激,如某个广告、朋友或邻居买了某件商品等刺激2 、内部性是指知识的转

9、移 ,即从外部知识库中筛选 ,提取人们想得到的与特定用户有关的知识. 中介性是指为知识寻找者找到知识的最佳来源3 、一个企业的收益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决定的,由内部因素决定的称为内部性,由外部因素决定的称为外部性.从企业利益的角度讲有两种外部性,即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寻租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 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 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

10、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寻租有多种定义, 布坎南等人认为 “寻求租金一词是要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化的行为:在那里,个人竭尽使价值最大化造成了社会浪费,而没有形成社会剩余。”他们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即一个人在寻租, 说明了这个人在某事上进行了投资,被投资的这种事情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产率,但却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而提高了投资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 因此,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

11、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常见的寻租行为的分类:1 ,政府的特许权。2 ,政府规定,关税与进出口的配额。3 ,政府采购。? 寻租的特点主要有:? 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 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一是直接浪费了经济资源, 利用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游说的结果,对寻租者来说可能更有效率,但对社会来说没有效率而言。? 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 “避租 ”活动。?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 寻租活动有合法与非法之分。? 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 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

12、身的独家垄断, 就属于合法的寻租活动。? 行贿和走私就属于非法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的三个层次,以出租车为例:? 第一个层次是: 政府用发放有限数量的经营执照人为地限制出租汽车的数量,那么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就少于自由竞争水平。牌照管制带来了第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第二个层次是: 既然政府官员可以决定牌照的管制, 那么争取这个职位就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寻租活动。? 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是超额收入(部分或全部)会以执照费的形式转化为政府财政收入,那么争夺这部分财政收入,就形成了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阿罗不可能定理 : 不可能在同时满足以下看似合理的条件下,做到将个人偏好转变为公共选择,条件包括:

13、1 无约束域2 完备性欢迎下载3精品文库3 忠实反映个人的偏好,如果每个人都认为A 比 B 好,那么社会整体也应认为A 比 B 好。4 传递性5 独立性 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不受无关备选方案的影响6 没有独裁投票规则问题、选民“短视效应 ”、选民的 “理性的无知 ”:投票规则是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一种公共选择程序规则。投票规则有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这是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有氛围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往往导致循环投票并且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容易造成政府失灵。在西方,各政党在选举中通过某些政策承诺来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以确保本政党的当选。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迎合(部分 )选民需要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出现“短视效应 ”,即追求近期目标而牺牲长远利益。所谓 “理性的无知 ”是指人们面对信息搜寻上的巨大成本和不确定性时,不能获取某些信息和知识的行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