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33784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从酉阳县长潭村现象看产业扶贫的作用和方法刘戈新孙元忠脱贫问题,最终需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解决。而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产业扶贫的特殊困难。从事产业扶贫以来, 我们一直在探索,始终觉得是一道难题。6月1日至7日,我们借到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开展“三进三同”的机会,带着思考和困惑进行调研,印证我们的一些想法,让我们对贫困农村有了更加 深刻的认识,看到了贫困农村发展的希望,对产业扶贫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何突破有了新的思考。一、关于产业扶贫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加快增长、缩小差距。去年,长潭村被纳 入全市首批整村脱贫推进村。 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抓

2、住这 一机遇,结合万元增收,支持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房 屋改造、产业发展和创业培训等全面推进,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934元,增幅达到38% 一跃成为全市增收致 富的典型。在长潭村收入增长构成中,务工收入增幅7.67%,贡献率为8.7%;旅游收入增长522元,贡献率为56%旅游业的兴起, 使当地农产品大量转化为商品,价格上涨,种植业收入、养殖业 收入和渔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 23.58%、31.95%和62.16%。创造了 多年来少有的可喜成绩,也充分证明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大有潜 力可挖。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 务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 个部分组成。宏观的看,由于受

3、到国家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全国产业不断换档升级,使得资本和科技不断挤占劳动, 经济增 长的就业弹性,由1991年的0.45持续下降到现在不足0.1。务工 工资和就业人口多年来徘徊不前, 打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 用不断减弱。长潭现象说明,劳动力缺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效益 问题。村内产业振兴后,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会很快放弃微薄 的工资,回乡创业。因此,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上,我们应该及 时调整思路。既要两眼向外,注重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更要两眼向内,注重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相 结合,着力于内部挖潜。从投入上看,2008年开始,长潭围绕“七有四通三解决”, 投入各类资金

4、1307万元。其中,交委道路建设 440万元,水利人 饮工程155万元,林业经果林建设147万元,电力河道通畅工程72 万元,教委教学楼建设28万元。真正由扶贫部门投入的只有 240 万元,不到20%长潭的投资结构很典型,与其他整村脱贫村调 查的情况基本一致。这表明,扶贫开发已经由过去扶贫部门孤军 作战,转变为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集团军攻坚。扶贫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退出来,重点用于实施产业扶贫的 时机已经成熟。市委市政府和办党组,作出的将扶贫资金调整到 重点支持产业扶贫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为此,我们建议,政策上和措施上应该及时跟进,确保产业 扶贫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尽快明确产

5、业思路、制定配套政策、编制产业规划、明 确工作步骤。二是适当压缩整村脱贫村的比例,做大产业扶贫资金专项。 整村脱贫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 从目前各个区县的整合情况来看,不具备大面积推开的实力。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三是及时制定相应的约束办法,确保 7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 于产业扶贫这个决策的落实。纠正部分整村脱贫村财政性扶贫资 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做法,确保 50%以上要用于支持村内产业 发展。二、关于扶贫产业的选择和布局问题长潭村距县城90多公里,人均耕地1.13亩。由于地处偏远, 资源匮乏。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2460元,80%以上 的群众饮水困难,95%的农户不通电话

6、,60%勺家庭没有电视。是 一个典型的偏远贫困村。在整村脱贫中,他们打破传统思维,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 丰厚的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游,很快吸引了5万多中外游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潭模式启示我们,贫困村 的产业选择和布局上,应该 “遵循两大原则,跳出四个局限”。遵循两大原则就是: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贫困村不同的资源禀赋, 发展有 比较优势,市场稳定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做城郊地区不愿做、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产业,避免和他们在成本上的短兵相接 和同质竞争。重庆的贫困村和贫困户, 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和三 峡库区的高山大盖,这里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于中药材、猕猴 桃的生长,发展草食

7、性牲畜资源丰富,应该列为重点扶持产业, 放弃优势不明显的生猪、柑橘等产业。在品种选择上,要特别注 重本地优良品种的保护、 改良和利用。物种有一个生长环境适应 性,现存的物种是大自然千百年优胜劣汰的结果。“民族的,就 是世界的”这个理念适用于文化艺术,也适用于我们品种选择。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贫困地区立体气候明显、地势高差很大。 在产业布局上,应该主要采用“小规模, 大集群”的组织发展模 式。跳出四个局限就是:一是以贫困村为目标,但跳出贫困村的局限。在扶贫产业布 局上,以带动贫困村发展为核心,允许跨村发展,满足产业适度 规模的需要。二是以贫困户为目标,但跳出贫困户的局限。在政策上锁定 贫困农户给予

8、重点扶持,鼓励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 项目、资金和政策组建或者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 对带 动贫困户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大户给予积极扶持。三是倚重一产业,但跳出一产业的局限。 拓展扶贫产业的扶 持范围,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水利资源发展小水电和边 境贸易,甚至工矿业等有利于贫困村发展,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 产业一视同仁给予积极支持。四是倚重传统优势,但跳出传统的局限。比如,象长潭一样扬长避短,变传统劣势为优势;运用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或者改 换品种、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拓展传统产业的功能,让传统产 业成为集产品供应、观光、体验、休闲和科教一体的复合型产业; 创新仅仅以家庭为

9、单位的产业组织方式,降低传统产业的交易成 本。三、关于扶贫产业如何带动贫困户的问题两个瞄准,是扶贫产业必须坚持的方针。这是扶贫产业和其 他产业的主要区别,扶贫产业推进相对困难的重要原因。同时, 也是实施产业扶贫的意义所在。但是,有效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问题, 一直没有得到很好 解决。长期以来倡导的公司 +农户的模式,由于企业一股独大, 造成客大欺主。长潭发展遇到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即是, 没有龙头企业介入产业时, 贫困户不能分享利益的问题。 旅游业 发展起来以后,由于村内各户区位不同、经营能力不同,居住临 河、懂经营的率先发展起来。居住掉角的、缺乏经营头脑的成了 新的贫困户。发展不平衡,引

10、起了新矛盾。没有受益的户,埋怨 政府一碗水没端平。受益的户,担忧掉角户房屋风貌改造缺乏积 极性,影响旅游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产业的持续发展。出现这两种情况,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利益调剂机制。企业介入时的客大欺主,是因为主不够大;没有企业时,各自为政, 是因为农户之间没有利益联结。 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可行的 办法有两个:一是合作化,将贫困农户组织起来。农户合作的前提是,必 须将传统农户改造成为专业大户。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库区贫困村实施扶贫柑橘园建设作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园之初,先向群众宣传补贴政策,扶贫补贴是1500元/亩(市办700元,区县800元)。然后,组织农户自愿申报,由扶贫部

11、门和村委 会组织农户建园,把以前什么都种一点的传统农户变成柑橘专业 户。物质决定意识。变成专业户后,农户很快就有了合作意愿, 合作社顺理成章的组建起来,贫困农户自然而然的加入到其中。 依靠合作社自身,单家独户管理难的解决了, 一直担心的贫困户怎么办的问题也解决了从检查的结果来看,扶贫果园与农业、农综、国土和移民等 几个部门采用的企业建园相比, 我们补贴标准最低,建园质量和 运行质量却最好。这主要是因为,以户为单位建园,是农户自己 为自己劳动,工作责任心比给企业打工强。舍得下力不说,而且 能省则省;加上土地和劳动力是自己的, 减少了企业租地和雇用 劳动力的成本,一分钱办了两分钱的事。下一步,合作

12、社准备和 企业进行股份合作。以资本为纽带,结成的关系比合同还要紧密。 没有企业的地方,合作社自己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运行也很 好。企业也很欢迎这种模式,因为,他们既能够收到果子,又减 少了他们和千家万户老百姓打交道的麻烦。二是公司制,将贫困户“捆绑”起来。 这主要是针对长潭的 这种状况,参照成都五朵金花的做法,由村委会或者大户牵头, 将农户的林地、耕地、宅基地和农房等资产化组建股份制企业。 或者部分公司化,实行分户经营、统一管理、合理分配。这种模 式,林地等可以作为抵押建立要素担保机制,旅游业收入可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可以获得银行支持, 解决贷款难。同时,贫困户以股东的

13、身份获得资本涨益和享受分 红,保证收益。如果再为每个贫困户落实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 做大股份,收益更大。另外,全国各地也有一些好的做法。 比如广东的大户带小户 的模式。但是,不管什么模式,都应该围绕资本和产权做文章, 这样的机制才可约束。如果仅靠政府行政施压,固然简单易行, 但是阳奉阴违在所难免。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制定扶贫产业基地建设补贴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建设。 参照柑橘建园的办法,补贴标准可以考虑确定在基地建设总投入 的50注右。二是采用竞争入围、先建后补的办法,以贫困为单元建立现 代产业基地。建设多大的规模、发展什么产业、选用什么品种, 由农户民主决策,回避扶贫部门决策带来的风险,

14、避免与贫困户 扯皮。三是支持基地建设的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将未投产前作为 抚育期,每个合作组织每年给一定的扶持,确保运转。四、关于扶贫资金的使用问题贫困农户万元增收普遍缺乏资金。 长潭村的女能人冉国娅在 湖中央投资建水上餐饮中心,投资近 200万元,由于贷款无门, 她用光自己所有积蓄,还用高利息向社会募集上百万。目前,她 餐饮中心的生意不错。但是,每个月必须支付的8000多元利息让 她难以维持。在座谈中,泣不成声。村里类似冉国娅的情况,还 有我们入住的白友林和白友福兄弟两家,养鱼的彭海军,养牛羊的李万兵等。近年来,通过多方争取,我市来至中央和市级财政的扶贫专 项资金,三年实现了翻番。今年上半已

15、经达到7亿多。加上下半年的专项,全年估计超过8个亿。在政府层面,这样的资金量可 以说已经很大,据财政反馈,就专项而言,目前扶贫只低于水利, 在农口部门排第二。也可以说很小,平均到每个贫困人口,只有 区区560元。平均到每户,也只有 2000元。如果仅仅依靠财政单一投入,帮助两翼农户三年实现万元增收杯水车薪。但是,社会 不缺钱、企业不缺钱、银行更不缺钱,缺的是投向和渠道。因此, 当务之急应该思考如何用好和用活财政扶贫资金的问题,撬动社会和金融资金支持产业扶贫。一是建立扶贫融资机制。首先,抓紧建立财政性贷款担保机 制,切实解决贫困农户贷款缺乏担保的问题。据金融部门介绍, 无论是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公司

16、, 还是直接由财政扶贫资金向银行 抵押,通过银行至少可以将财政资金放大到5倍以上。如果用2个亿做担保,可以获取10个亿的投放量。加上另外6个亿,每年 总投入达到16个亿以上,落实到贫困户户均到达4000元。按照1: 1的投入产出,三年实现万元增收就有了资金保障。其次,是考 虑扶贫产业的特殊性,将扶贫贷款贴息由现在的3%。调整到5%。以 上,至少和农委、农综的贴息相当。补贴时间给予延长。第三是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村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解决贫困户短期、 小额度的借款问题。二是建立扶贫风险机制。 扶贫产业存在的风险多于其他产 业,也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应该通过保费补贴的形式,逐步把扶 贫产业纳入商业保险,防御灾害风险和疫病风险。同时,运用财 政补贴的办法,鼓励产业区农户建立内控风险基金,确保商场低迷时,产业能够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