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解“蜡”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33197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字之师解“蜡”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字之师解“蜡”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字之师解“蜡”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字之师解“蜡”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字之师解“蜡”字读红楼梦第十八回有感之四晨得柳 元妃命姊妹们试诗,宝玉任务重,四首律诗颇感重压,写到第三首怡红快绿“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提示道:“他(元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成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其实宝钗已经物色好了什么词儿,建议宝玉把“绿玉”的“玉”字改成“蜡”字,这就引出宝玉疑问“绿蜡”是如何出处了。 下面看宝钗怎说:“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宝玉遂成“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一联。 且看唐钱翊其人与这首咏芭蕉的诗。 钱

2、翊,字瑞文,吴兴人,钱起之孙。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约公元八五三年前后)。善文词。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始登进士第。宰相王搏荐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搏得罪,翊贬抚州司马。翊著有舟中录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未展芭蕉唐 钱翊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关于红楼梦第十八回说到的芭蕉诗的作者吴世昌 第十八回贾妃省亲时宝玉做诗,怕“绿蜡”之说没有出典。宝钗告诉他唐人钱翊咏芭蕉诗有“冷烛无烟绿蜡干”之句。在一九五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横排本红楼梦中这句诗的作者变成了“韩翃”(页一八零)这回的“校记”第六条说:“韩翃”,原作“韩翊”,今酌改。为什么要

3、“酌改”,又为什么要改成“韩翃”,“校记”的写作者没有说。原来程本把钱翊错成“韩翊”。校者只知道唐诗人中有以“春城无处不飞花”知名的韩翃,认为“翊”、“翃”二字形近而讹,因此就索性“酌改”为“韩翃”却并没有去查韩翃集子中有无此芭蕉诗。到了一九七三年八月第十次印刷的直排本,又恢复了程本的“韩翊”,还有一条较详的“校记”:“韩翊”,诸本同。按韩翊一作韩翃,各书歧出。“冷烛无烟绿蜡干”系钱珝诗,非韩翊。今姑存原文。(页二一一。一九七四年十月横排本同,见二一三页)这条校记,不但未说明问题的要害,而且自相矛盾。既然“诸本同”作“韩翊”,怎么又说“各书歧出”?所谓“诸本同”,指哪些版本?是否包括脂评本?哪

4、一个脂本作“韩翊”?所谓“一作韩翃”,除了上引的横排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己“酌改”而成的“韩翃”外,还有哪一本如此?这条“校记”最后承认这句诗的作者姓钱,不是什么“韩翊”,但在正文中还要用“韩翊”这个唐代所无的诗人之名,其理由是“今姑存原文”。读者不免要问:是谁的原文?当然能够“存原文”是最好。我们查了雪芹的原文:则脂京本和脂戚本均作“钱翊”,没有把他改姓“韩”。这首诗收在唐人韦穀选的才调集卷一之末,原题为未展芭蕉,全诗如下: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扎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作者是钱翊。在他的名下另外又收六首,其中送王郎中一首收在宋人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五言,卷十九)中,也作“钱

5、翊”。只有清初编的全唐诗作“钱珝 ”其实全唐诗编钱诗,即根据才调集,全收其所选七诗,其所增益的两题:江行无题一百首、和同程九早入中书,前人收在他的祖父钱起的集子中。全唐诗还遺漏了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十八所选早入中书和和王员外雪晴早朝二诗。但不论芭蕉诗作者之名为“翊”为“珝 ”,其姓则是“钱”。雪芹原文作“钱翊”是根据才调集,不能算错。程本妄改为姓“韩”,遂致以讹传讹,又被“酌改”成一九五七年横排本的“韩翃”,再加两条“校记”的纠缠不清,更令读者莫知适从。如果只看据程乙本排印的普及本,不对照脂本原文,读者还以为“校记”的“姑存原文”,“存”的是雪芹的“原文”,那就会冤枉雪芹把这首诗的作者弄错了。但如果当初用脂评本为排印底本,则由于程本妄改而引起的这一切纠纷都不会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