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规范gdwf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326059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给水规范gdw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室外给水规范gdw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室外给水规范gdw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室外给水规范gdw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室外给水规范gdw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外给水规范gdw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给水规范gdwf(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1.0.1条为指导导我国给给水事业业的建设设,使给给水工程程设计符符合党的的方针政政策,有有利于提提高人民民健康水水平和社社会主义义建设,特特制订本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第1.0.3条给水工程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工业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妥善选用水源,节约用地和节省劳动力。第1.0.4条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1020年。对于扩建、改建的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能力。第1.0.5条给水工程系统中

2、统一、分区、分质或分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水量、水质、水温和水压的要求及原有的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第1.0.6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第1.0.7条给水工程设计应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给水工程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从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

3、增加经济效益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对繁重和频繁的手工操作、有关影响给水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设备,应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装置。第1.0.8条设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第1.0.9条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用水量、水质和水压第2.0.1条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一、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三、本款删去;四、消防用水;五、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六、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

4、水量。第2.0.2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的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可采用2.0.2-1表和表2.0.2-2的规定。居民生活活用水定定额(LL/caapd)表22.0.2-11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用水情况分区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一180270140210160250120190140230100170二1402001101601201809014010016070120三140180110150120160901301

5、0014070110注:caap表示示“人”的计量量单位。综合生活活用水定定额(LL/caapd)表22.0.2-22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用水情况分区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一260410210340240390190310220370170280二190280150240170260130210150240110180三170270140230150250120200130230100170注:居民生生活用水水指:城城市居民民日常生生活用水水。综合生生活用水水指:城城市居民民日常生生活用水水和公共共建筑用用水。但但不包括括浇洒道道路、绿绿地和其其它市政政用水。特大城市

6、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中、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50万的城市。一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居民生活用水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综合生活用水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但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和其它市政用水。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

7、满100万的城市;中、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50万的城市。一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经济开发区和特区城市,根据用水实际情况,用水定额可酌情增加。第22.0.2A条条城市市供水中中,时变变化系数数、日变变化系数数应根据据城市性性质、城城市规模模、国民民经济与与社会发发展和城城市供水水系统并并结合现现状供水水曲线和和日用水水变化分分析确

8、定定;在缺缺乏实际际用水资资料情况况下,最最高日城城市综合合用水的的时变化化系数宜宜采用11.31.66,日变变化系数数宜采用用1.111.5,个个别小城城镇可适适当加大大。第2.0.33条生生活饮用用水的水水质,必必须符合合现行的的生活活饮用水水卫生标标准的的要求。当按建筑层数确定生活饮用水管网上的最小服务水头时:一层为10米,二层为12米,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米。注:计算管网时,对单独高层建筑物或在高地上的建筑物所需的水压不可作为控制条件。为满足上述建筑物的供水,可设置局部加压装置。第2.0.4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水质和水压,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

9、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2535升/人/班,其时变化系数为2.53.0。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淋浴用水量,应根据车间卫生特征确定,一般可采用4060升/人/班,其延续时间为1小时。第2.0.5条公共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行的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执行。第2.0.6条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设计防火规范执行。第2.0.7条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第2.0.8条城镇的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合并计算;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可根据工艺及

10、设备情况确定。第三章水源第一节水源选择第3.1.1条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第3.1.2条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量充沛可靠;二、原水水质符合要求;三、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四、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五、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六、具有施工条件。第3.1.3条用地下不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第3.1.4条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用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

11、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注:镇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第3.1.5条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有关部门同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还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第二节地下水取水构筑物(I)一般规定第3.2.1条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位于水质良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二、靠近主要用水地区;三、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第3.2.2条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各种取水构筑物型式一般适用于下列地层条件:一、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

12、于5米,其底板埋藏深度大于15米;二、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在5米左右,其底板埋藏深度小于15米;三、渗渠仅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5米,渠底埋藏深度小于6米;四、泉室适用于有泉水露头,且覆盖层厚度小于5米。第3.2.3条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有防止地面污水和非取水层水渗入的措施;二、过滤器有良好的进水条件,结构坚固,抗腐蚀性强,不易堵塞;三、大口井、渗渠和泉室应有通气措施 ;四、有测量水位的装置。第3.2.4条井群的运行应采用集中控制。井群的运行应采用集中控制。第3.2.5条井群用虹吸管集水时,虹吸管宜采用钢管。每条虹吸管的长度不宜超过500m,管内流速可采用0.50.7m

13、/s,水平管段沿水流方向的向上坡度不宜小于0.001。()管井第3.2.6条从管井补给水源充足,透水性良好,且厚度在40m以上的中、粗砂及砾石含水层中取水,经抽水试验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分段取水。第3.2.7条管井及其过滤管、过滤器和沉淀管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供水管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第3.2.8条管井井口应加设套管,并填入油麻、优质粘土或水泥等不透水材料封闭。其封闭厚度视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自地面算起向下不小于3米。当井上直接有建筑物时,应自基础底起算。第3.2.9条自含有粉砂、细砂的含水层中取水的管井,当直接向管网送水时,在水泵的出水管道上应设除砂和排砂装置。第3.2.10

14、条采用管井取水时应设备用井,备用井的数量一般可按10%20%的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井。()大口井第3.2.11条大口井的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5米。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10米。第3.2.12条大口井的进水方式(井底进水、井底井壁同时进水或井壁加辐射管等),庆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有条件时宜采用井底进水。第3.2.13条大口井井底反滤层宜做成凹弧形。反滤层可做34层,每层厚度宜为200300毫米。与含水层相邻一层的反滤层滤料粒径可按下式计算:d/DI=68(3.2.13)式中d反滤层滤料的粒径;DI含水层颗粒的计算粒径。当含水层为细砂或粉砂时,DI=d40;为中砂时,DI=d30;为粗砂时,DI=d20(d40、d30、d20分别为含水层颗粒过筛重量累计百分比为40%、30%、20%时的颗粒粒径)。两相邻反滤层的粒径比,宜为24。第3.2.14条大口井井壁进水孔的反滤层可分两层填充,滤料粒径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2.13条规定。第3.2.15条无砂混凝土大口井适用于中、粗砂及砾石含水层,其井壁的透水性能、阻砂能力和制作要求等,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第3.2.16条大口井应设置下列防止污染水质的措施:一、人孔应采用密封的盖板,高出地面不得小于0.5米;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