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设计规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31826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盖板涵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盖板涵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设计规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盖板涵设计规范篇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设计规范 设 计 说 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01-97 2、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 021-89 3、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2-85 4、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4-85 5、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二、技术指标 1、 净跨径:1.5、2.0、2.50、3.00、4.00米 2、 斜度:0o、10o、 20o、30o、40o(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 荷载等级:汽车

2、20级,挂车100; 汽车超20级,挂车120 4、 涵洞净跨径、净空及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 1、 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 进行计算和验算。2、 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预制盖板宽度为 99cm。 3、 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 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 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 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 o角进行分布;

3、填土内摩擦角为35 o,土容重 18KN/m。 6、 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 7、 当涵洞跨径L<2.0M时,支撑梁可采用块石砌筑。L=2.0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 筑。 8、 当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本图册水力计 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 9、 图册中涵洞洞口形式均采用八字墙式,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0、 使用本图册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在 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

4、求。 11、 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本图提供了按 1:1.5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2、 本图册不能用于涵顶填土高度小于0.5m的涵洞设计,遇此情况需采用明涵标 准图。 13、 涵洞基础按分离式和整体式二种形式设计,当采用整体式基础时,不设计支撑 梁。 五、施工要点 1、 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进行脱模。移动和堆 放。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支,不得将顶底面倒置。 2、 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小 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10号砂浆。进行涵身外层防水

5、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3、 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可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约1.5mm。涂 后不再另抹砂浆。 4、 盖板的吊装设施本图未列入,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考虑。 5、 涵台支撑梁的施工应与涵台基础同时进行,石砌支撑梁必须与涵台基础砌石丁顺相 间、相互咬码。 6、 涵台台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涵长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涵台 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 7、 凡是采用填石抬高地基上设置的涵洞,都应设置沉降缝。 8、 设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9、 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也可

6、以用粘土填入 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 10、 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 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11、 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可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不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12、 洞底和洞口铺砌采用两层,上层采用浆砌片石,下层采用砂砾垫层铺设。 13、 位于冻涨土地区的涵洞,两端自洞口向涵身2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冻

7、土线以 下。 14、 冬季进行混凝土或砌体施工时,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应要 求注意防冻。 15、 涵台台后的填土应在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并应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碾压、对 涵台较高,不易达到碾压效果的涵洞,可采用在该范围内填筑碎石或砂性材料,并注意两边对称进行。 16、 施工中当涵洞填土高度不足0.5m厚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对涵顶上和 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篇二:盖板涵结构设计计算 4.8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环境类别:I类环境; 净跨径:L0=4.8m; 单侧搁置长度:0.30m; 计算跨径:L=5.1m; 盖板板

8、端厚d1=40cm;盖板板中厚d2=40cm;盖板宽b=6.60m;保护层厚度c=4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轴心抗压强度fcd=13.8Mpa; 轴心抗拉强度ftd=1.39Mpa;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 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80Mpa; 主筋直径为25mm,外径为27mm,共4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s=0.022091m2涵顶铺装厚H1=15cm; 涵顶表处厚H2=1cm; 盖板容重1=25kN/m3; 涵顶铺装容重2=25kN/m3; 涵顶铺装容重3=1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

9、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 q=(2H1+3H2)b=(250.15+10.01)6.60=24.82kN/m (2) 盖板自重 g=1(d1+d2)b/2/100=25(40+40)6.60/2 /100=66.00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a=0.2m车轮重 P=280kN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

10、.3 车轮重压强 p=1.3P/La=1.3280/0.20=1820.00kN/m 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1=(q+g)L2/8=(24.82+66.00)5.12/8=295.27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q+g)L0/2=(24.82+66.00)4.8/2=217.96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2=pLa(L/2-0.7)=1820.000.20(5.10/2-0.7)=673.40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2=pLa(L0-La/2)/L0+pLa(L0-1.5)/L0 =1820.000.20(4.80-0.2

11、0/2)/4.80+1820.000.20(4.80-1.5)/4.80=606.67kN 3) 作用效应组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 跨中弯矩 0Md=0.9(1.2M1+1.4M2) =0.9(1.2295.27+1.4673.40)=1167.37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0Vd=0.9(1.2V1+1.4V2) =0.9(1.2217.96+1.4606.67)=999.80kN 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 h0=d1-c-2.7/2=40-4-1.350=34.7cm=0.347m 1) 砼受压区

12、高度 x=fsdAs/fcd/b=2800.022091/13.8/6.60=0.068m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关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的规定: HRB335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0.56。 xbh0=0.560.347=0.194m砼受压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 2) 最小配筋率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9.1.12关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的规定: P=100As/b/h0=0.97,不小于45ftd/fsd=0.22,同时不小于0.2主筋配筋率满足规范要求 3) 正截面抗弯承

13、载力验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2关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的规定: fcdbx(h0-x/2)=13.810006.600.068(0.347-0.068/2) =1933.19kNm0Md=1167.37kNm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4)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9关于抗剪截面验算的规定: 0.5110-3fcu,k0.5bh0=0.5110-3300.56600346.5=6388.19kN0Vd=999.80kN抗剪截面满足规范要求。

14、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0关于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规定: 对于板式受弯构件,公式可乘以1.25提高系数 1.250.510-32ftdbh0=1.250.000511.396.6010000.3471000 =1986.74kN0Vd=999.80kN 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验算,只需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9.3.13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5.裂缝宽度计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6.4关于裂缝宽度验算的规定: 环境类别为I

15、类环境,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20mm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Ms=1.0M1+0.7M2 =1.0295.27+0.7673.40=766.65kNm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Ml=1.0M1+0.4M2 =1.0295.27+0.4673.40=564.63kNm受拉钢筋的应力 ss=Ms/0.87/As/h0=766.65/0.87/0.022091/0.347=115.12Mpa作用长期效应影响系数 C2=1+0.5Ml/Ms=1+0.5564.63/766.65=1.37裂缝宽度 Wfk=C1C2C3ss(30+d)/Es/(0.28+10) =11.371.15115.12(30+25)/2.00105/(0.28+100.0097) =0.13mm0.20mm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 二.台身及基础计算 1.设计资料 基础为分离式,基础襟边C1=0.35m,台身宽C2=1.00m,基础宽C3=2.40m背墙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