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3177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反思(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数第二册 巨化一小 徐智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分为“生活中的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实践活动”四大内容。 (二)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

2、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5、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采

3、,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6、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 7、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总体思路 1、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运算方法,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3、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4、重视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

4、问题。 5、重视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6、陪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 生活中的数11数铅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出示装有15枝铅笔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粉笔、糖、师: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评析“猜猜老师盒里装的是什么?”“愿意和我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吗?”这一话题的提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

5、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生:(自由猜测)6,9,15,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生1:20枝。生2:5枝。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生:肯定比15枝要多。(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评析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猜一猜铅笔的数

6、量是多少”,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当学生把估算当成胡乱猜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检测估算正确与否的策略与方法,加强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师:我们再来猜。(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生2:20枝(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师: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生1:很麻烦。生2:很累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

7、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生1:2枝2枝地数。生2:5枝5枝地数。生3:把10枝扎成一捆。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10,20,30,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

8、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多次猜铅笔,然后一枝枝地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当铅笔数目多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去寻找好方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反复数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10枝扎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更加方便,并初步掌握整十数的顺序。) 2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34。师

9、:你们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师:(拿起3捆小棒)这是几个十?生:3个十。师:(再拿出4根小棒)几个一?生:4个一。师:(语速放慢)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板书:3个十和4个一)。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来说一说?(指名复述这句话。)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评析由于学生在前面猜数环节中已经亲身体验到“10根扎成1捆”的缘由,感知了几个十和几个一就读作几十几,这样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读数自然水到渠成。对于数的组成这句话,教师通过放慢速度、让学生复述,教给他们一个说完整话的模式,

10、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想的培养。)师:(出示5捆加8根)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生:58。师:为什么是58,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生: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58。师:(又出示7捆加2根)现在有几根?生:72。师:为什么是72?生: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小棒都是怎样摆的呢?生:先摆出几捆,旁边再摆几根。师:对,先摆几捆,就是几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生:没问题。(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师:好多同学都没看见

11、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介绍一下吗?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师: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生2:我摆的是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生3:我摆的是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师:现在反过来,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摆的表示几。生1:我摆的数由3个十、5个一组成,你知道我摆的是多少吗?生2:35。(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评析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只顾自己,而忘记倾听别人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创设“我说组成,你猜数”的练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课堂中,学生

12、积极参与猜数、摆数、读数的过程,思维非常活跃。)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10,20,90(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师: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学生又想到了扎成一捆的方法。)师:为什么这样就是100了?生: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0捆就是100。师:对,真聪明,10个十就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 3数的顺序和大小师: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生:可以。(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操作。

13、)“44”师:你是怎样摆的?生:4个十4个一。“54”师:54在4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生:再加一捆。“67”“89”“100”(生边摆边解释。)师:接下来同学们拿出你的皮尺,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越怎样呢?生:数字越来越大。师:老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75前一个数是几?生:74。师:比36多1是几?生:37。师:49比50少几?生:少1。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子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呢?(学生提问,其他人倾听、回答。)师:好多同学还想提问题,那么我们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小组内交流。)师:同学们能否把尺子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

14、子进行抢答呢?师:63比64少几?89前一个数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学生抢答)(评析学生通过读数、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100以内各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100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师:23。生:24,25,26,27,28。师:真棒!56。生:57,58,59,60,61。师:77。生:78,79,80,81,82。师:同学们真能干。 2接力赛师: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试试看。师:34,36,38。生:40,42,44。(有学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