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31655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姓名:陈鑫媛学号: 2010411203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0 级 1 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陈鑫媛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0级 1班, 2010411203)摘要 :创造力人人都有, 尤其孩子。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 许多理论与实践表明: 发展创造力,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 健康个性的形成。 1 因此,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非常重要。而激发儿童创造力的 最好方式就是把自由还给儿童,儿童须先有自由方能创造。关键词 :儿童 创造力 培养 影响因素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自于自身潜能的发挥 ,而潜能的核心就是

2、创造力。所谓创造力 (Creativity), 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 有社会价值 产品的能力。现有研究表明 ,儿童阶段的创造潜能的开发不仅可能 ,而且异常重要。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与培养。一.什么是创造力所谓创造力 (Creativity), 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 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二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 健康个性的形成。因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非常重要。三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一)独立的人格 :美国创造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 ,创造性思维中独特性

3、 (对于某一问题产生与众不同 的观念的能力 )是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2 儿童要有独立自主精神 ,不人云亦云 , 有自己的主见、 认识及观点 ,自信而不盲从 ,自尊而不骄狂 ,尊重但不轻信他人 ,勇于 向常规挑战 ,勇于并善于怀疑权威 ,不满足已有的结论 ,能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待 寻常的事物。(二)坚定的意志 : 从创造的含义中可看出 ,“创造”意味着创造一种过去没有的东西 ,这正揭示了创 造的本质。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包含对“旧东西”的“破坏”,“旧”既包含来自自身狭隘的思维定势的“旧” ,也包含对固有信息的认知 ,期间必然会有坎坷、阻 碍以及艰辛 ,这需要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坚持既定的

4、目标 ,百折不饶。 3(三)强烈的求知欲 :儿童只有对自己不知的 ,知之不多、 知之不明的东西 ,保持旺盛的获取的欲望 ,才能 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储备。(四)已有的知识水平 创造活动是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 ,而问题解决必须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 础。加涅(Gagne认为,问题解决的内部条件就是问题解决者必须能够回忆先前已 经学会的相关规则 ,即相关知识。 4 斯腾伯格认为知识在创造力中充当重要角色 , “我们不可能对一无所知的事物产生新异观念。 ”他认为观念以被证明有用的方 式进行扩展、修正、联结时 ,创造性思维就产生了。 5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 (Anderson)在“专家新手比

5、较研究范型”中认为,专家之所以比新手能创造性地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是因为专家比新手拥有更为程序化了的知识和多 而大的知识组块 ,以及策略性地使用知识 ,并且能够深层次地对问题进行表征。 6 我国学者董奇 (1993)研究指出 ,在知识的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创造力与知识的量 成正比关系。 7因此,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就要尽可能地丰富充实儿童的知识经 验。然而,一般认为,儿童的理解力接受能力有限 ,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儿童只能做 游戏 ,还没有能力进行知识性学习。这显然矮化了儿童知识性接受能力。许多成 功的教育经验表明 ,只要方法方式得当 ,儿童对那些高知识、高科技、高深的理论 , 以及成

6、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认可。因此 ,在儿童教育过程 中 ,无须只给儿童讲解小猫小狗的童话和寓言。当然 ,在知识经验摄入时要考虑方 式方法上对儿童的可接受性。很多创造都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的, 因此,知识水平必然会影响到 儿童的创造力。(五)智力水平 智力水平对创造力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智力水平低的人,创造性低;智力水 平高的人,创造性高。(六)自由 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就是把自由还给儿童。 而要实现这种自由, 就是要保 护儿童的需要、动机、兴趣,保护儿童的尊严, 保护儿童的独到见解与独立人格。 儿童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且要学会自我保护。只有学会

7、自 我保护,才能使自己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 而有了真正的自由, 才能拥有其他一 切。四怎样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保护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现实生活中,被成人无意识的扼杀的孩子的创造动机、兴趣、意识、精神等例子 俯拾皆是。 有相当多的成人不欣赏孩子的探索行为, 有的甚至认为那是顽皮、 淘 气、故意破坏行为而斥责他们, 这就扼杀了他们珍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有相 当多的成人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创造与创新是可贵的, 这就扼杀了他们表现出来的 创造精神。 因此,当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时, 我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固定的 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 而应该敏感的捕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加以正确、 科学的 引导。为孩

8、子们创设一种宽松、 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想象和思索, 以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的发展。(二)激发儿童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儿童乐于学习、 积极创造的动力。 教师首先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 比如班 里购置新的玩具, 教师可以先自己操作, 让儿童欣赏,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兴趣一产生,儿童创造的动力就有了。另外,儿童在进行创造活动时,教 师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儿童产生创造性思维也会起到激励作用。 因为教师的肯 定不但能让进行创造的儿童增强自信心, 了与创新, 敢于创新, 还能丰富其它儿 童的想象,让每个儿童产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欲望。(三) 为儿童创造却轻松、和谐的表现环境 创造

9、型人才的产生对精神环境条件是有特殊要求的。 就创造性的表现而言, 当一 个人感受到最大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 其创造性表现的最为突出, 最为充分。 教师要为儿童创设轻松、融洽、健康、活跃的气氛,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乐于创 造;鼓励儿童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 哪怕是错误的也不必有所顾忌, 使儿童的创 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师懂得孩子探索、 好奇的个性, 恰当的给予肯定和理解, 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表现出自己的创造 力。(四) 充分利用感观积累创造素材 创造性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来的,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形象的支持。 教 师应通过各种活动, 为儿童创造运用

10、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 让儿童去 看、摸、闻、听,在头 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的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 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 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 供条件和基础。(五) 让创造贯穿于日常生活 儿童对天空、对白云、对树影,甚至一个简单的原形都会闪现创造的火花,可以 说儿童的创造力无时无刻不在。 因此,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密切注意孩子的 一切活动,及时发现儿童的创造性,并加以肯定和指导。 第六,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不同年龄的儿童知识经验是不同的, 能力也是不同的。 教师应根据已有的认知结 构特点,注意有计划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儿

11、童的创造力。只要我们注意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并能有意识的加以熏陶和引导, 孩 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一个能以灵活的头脑来面对现实生活的人, 一个有理性、有个性、有高度想象力的人。参考文献1 张晓艳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安庆科技,2006 (2)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3 余思慧.浅谈艺术设计中影响创造力的变量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 报.2007(12):404 美 R M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译上海:华东师 大出版社,1999: 187 张景焕.创造力投资理论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J.教育研究,1998(1):54-55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技术出版社,2000(8): 188-207 7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82-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