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31459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织学经典复习题和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织造学习题册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纺织工程系一、填空题1、梭口形成方式有: 中央闭合梭口 、全开梭口 、半开梭口 。可以采用摆后梁的开口方式为中央闭合梭口 。2、梭口清晰程度有: 清晰梭口 、 半清晰梭口 、 非清晰梭口 。当织制 细特高经密平纹织物 时常采用的小双层梭口属于非清晰 梭口。3、在一个开口周期内,经纱的运动经历三个时期: 开口时期 、 静止时期 、和 闭合时期 。4、综框运动规律表示综框运动过程中位移运动规律与织机主轴回转角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综框运动规律有: 简谐 、椭圆比运动规律、 多项式运动规律 。5、凸轮开口机构分为: 消极式开口机构 、 积极式开口机构 、 多臂开口机

2、构 ;有梭织机上采用 消极 式开口机构 ;凸轮开口机构只能用于织制纬纱循环 较小 的织物,可控制的综框为28页。6、多臂开口机构可使用 16到32 页综框。7、一般情况下,在有梭织机上梭子进梭口的挤压度较出梭口的挤压度。8、后梁位于经直线上,形成的是 等X力 梭口,即开口时上层经纱X力 等于 下层经纱X力;后梁在 经直线上方 时,形成的为下层经纱X力 大于 上层经纱X力的 不等X力 梭口,且后梁抬高,上下层经纱X力 差值增大 。9、无梭织机中,属于积极引纬方式的是: 剑杆织机 、 片梭织机 ,对纬纱的握持能力较好;属于消极引纬方式的是: 喷气引纬 、 喷水引纬 。10、由引纬方式和防气流扩散方

3、式的不同组合形成的三种喷气引纬形式是: 单喷嘴+管道片 、单喷嘴+辅助喷嘴+管道片、 主喷嘴+辅助喷嘴+异形筘 。11、气流与纬纱速度的理想配合为:纬纱飞行速度 尽量接近 气流速度,但又 不超过 气流速度,这样即能保证纬纱以高速飞行、缩短纬纱飞行时间,又能保证 纬纱挺直 。12、管道片防气流扩散效果好,但对经纱 干扰重 ,筘座动程大 不利于高速 。13、无梭织机上,加固边的种类与形成方法主要有如下种: 拆入边 、 纱罗绞边 、 绳状边 。14、喷气织机上异形筘槽筘具有 防气流扩散 和钢筘双重作用,其 防气流扩散效果 不与管道片,但能适应 高经密 织物的制织,且有利于 织机高速运行 。15、上机

4、X力大,在交织过程中,打纬阻力 增加 ;上机X力的大小对织造过程中打纬区宽度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从减少织造过程中经纱断头率来考虑,在织制高密织物时应选择 较大的上机X力 ,减少 断头率 ,同时满足 开清梭口 和打紧纬纱的要求。16、从改善织物平整度考虑,宜采用 较大上机X力,从织物内在力学性能来看,不宜采用 较大 上机X力;当上机X力增加时,织物的 经向织缩 和 断裂伸长的减小较大。较大的上机X力,使下机织物的缩水率 较大 。17、采用下层X力较大的不等X力梭口,有利于 开口清晰,形成严密厚实的织物;还可防止布面上 形成疵点 ,使布面均匀丰满。18、织制平纹织物,一般采用 较高 后梁高度,可以获

5、得外观丰满的织物。织制斜纹织物时,常采用低后梁工艺,使上下层经纱X力接近相等 ,这样可形成布面清晰的斜纹线条。19、织制平纹织物时,一般采用 较早 开口时间,织制斜和缎纹织物时,一般采用 迟 开口时间。20、卷取机构确定织物的 纬纱排列密度 和 纬纱在织物内的排列特征 ;织机上采用的积极式卷取机构有 消极式卷取机构 和 积极式卷取机构 两类。21、边撑的作用是: 保持织物幅宽不变 、 伸幅 、 使织造正常运行 。边撑的形式主要有: 刺环式边撑 、 刺辊式边撑 、 刺盘式边撑 和 全幅边撑 等几种。22、对送经机构的工艺要求是:保证从织轴上 均匀地送出经纱 ,以适应织物形成的要求;给经纱以符合工

6、艺要求的上机X力,保持织造过程中 X力的稳定 。23、有梭织机经纱保护装置有:定筘式护经装置、游筘式护经装置、 联合筘式护经装置 。24、筒子重叠产生的原因是: 筒子转速与导纱器往复运动频率之比为某些数值,产生一个或几个导纱往复周期中筒子恰好转过整数 。络筒过程中构成络筒X力的因素有: P17 、。25、络筒时导纱距离 等于50mm或大于250mm时,络筒X力都能保持较小波动,有利于络筒X力的均匀。所以普通络筒机上选择的距离,自动络筒机选择 短导纱距离 的长导纱距离。26、络筒时当速度增加时,纱线退绕X力降低 ;纱线特数增大时,纱线退绕X力 增大 ;所以在确定X力装置附加X力时,原如此上络筒速

7、度提高, 络筒X力变大 ,粗特纱线的络筒X力 大于 细特纱线。27、气圈破裂器的作用是:当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 抑制摩擦纱断长度变化 ,从而减少X力波动。28、累加法X力装置在适当增加纱线X力均值的同时, 不扩大X力波动的方差 ,从而 降低了纱线X力的不匀程度 。29、倍积法X力装置在适当增加纱线X力均值的同时, X力波动增加 ,从而 使纱线X力的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 。30、现代高速络筒机上,纱路被设计成 直线 ,可以减少纱线对 各导纱部件的摩擦包围角 ,尽量防止 通过倍机法原理 对纱线产生X力增量。31、电子清纱器按工作原理分为: 光电式电子清纱器 和 电容式电子清纱器 两种。32、络

8、筒质量主要由络筒 去疵除杂效果 、 毛羽增加程度 、筒子外观疵点和筒子 内在疵点 等方面决定。33、整经过程的三均匀指的是:X力、排列和卷绕密度。34、整经X力取决于 纱线对筒子外表粘附力 、 退绕纱圈的运动惯性力 、 空气阻力 。35、分批速经的工艺设计应尽可能 多头少轴 ,减小整经轴上纱线的间距,防止纱线过大的左右活动X围,同时伸缩筘排纱 要匀 ,并 左右一致 ,保证经轴卷绕平整、均匀、形状正确。36、高速整经机三辊同步制动指的是:测速辊、压辊 、经轴三者同步制动,可以防止制动过程中因与经纱发生滑移造成测长误差 和 经纱磨损 。37、整经加压是为了保证 卷绕密度 的均匀、适度,保证良好。加

9、压方式有:机械式、液压式和气动式。要求在整经过程中,随整经轴卷绕半径不断增大,经轴线速度增大,X力增大,故卷绕密度不均匀。38、浆纱工程包括 被覆 和 浸透 两局部。39、浆纱的可织性提高表现在: 耐磨性改善 , 具有适宜的回潮率 , 获得增重效果 , 纱线毛羽贴服 等。40、浆纱用粘着剂分为 天然黏着剂 、 变性黏着剂 、合成黏着剂三类。41、上浆过程中,粘度应保持稳定,使上浆量和浆液对纱线的 浸透程度 维持不变。42、在国际单位制中,粘度的单位是 帕.秒 ;一般情况下,浆液粘度低, 浸透多 ,粘度高,如此浸透少 。43、淀粉大分子结构中甙键与羟基 决定着淀粉的化学、物理性质,也是各种变性可

10、能的内在因素。44、在各种淀粉变性技术开展阶段中,第一代变性淀粉为 转化淀粉 ,变性的目的是降低聚合度和粘度,提高水分散性,增加实用浓度等,产品有 酸解淀粉,糊精 ,氧化淀粉 等;第二代变性淀粉为 淀粉衍生物 ,变性的目的是提高对合纤的粘附性等,产品有 交联淀粉,淀粉酶, 等;第三代变性淀粉为 接枝淀粉,变性的目的是 兼有淀粉和接入合成物的优点,代替全部货大局部合成浆料 。45、PVA的化学名称为 聚乙烯醇 。产品有 完全醇解型 与 局部醇解型 等几种类型。完全醇解PVA的醇解度为 98% ,局部醇解PVA的醇解度为 88% 。46、丙烯酸类浆料的最大特点是:对 疏水性纤维 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

11、, 水溶性好 , 易于退浆 , 不易结皮 ,环境污染小等。48、浆纱中通常所说的三大浆料指的是:淀粉 浆料 、浆料、 丙烯酸浆料 类浆料。47、浆液的调制方法有: 定浓法,定积法 。49、浆纱外表毛羽贴伏程度以浆纱 毛羽指数 和 毛羽降低率 表示。50、浆纱可织性的提高一般从纱线 强力增加 、 伸长保持 、 毛羽减少 和 耐磨提高 四个方面加以衡量。其中为评定浆纱质量的重要指标。51、纱线上浆一般有用 单浸单压 、 单浸双压 、 双浸双压 、 双浸四压 。52、高浓高粘浆液上浆时,要采用 高压上浆 ,以防止浆膜厚重。53、传统的单浸双压低浓度常压上浆时,压浆辊加压强度的工艺设计原如此为 前重后

12、轻 即第一压浆辊加压强度大于第二压浆辊加压强度。54、双浸双压中压上浆时,中压压浆力为2040N,上浆的浆液浓度和粘度较高,压浆辊加压强度工艺设计原如此为 前轻后重 , 逐步加压 ,高浓度条件下,第二压浆辊的 加压强度较大 ,可使浆膜不致过厚,以免上浆过重。55、浆纱烘燥方法按热量传递方式分为: 热传导烘燥法 、 对流烘燥法 、 辐射烘燥法 和 高频电流烘燥法 。目前常用的烘燥装置有: 热风式 、 烘筒式 和热风烘筒式。56、浆纱烘燥过程分为: 预热阶段 、恒速烘燥阶段和 降速烘燥阶段 。57、干分绞棒的使用根数一般为。58、实际生产中高湿上浆是指温度在95c 以上 ,低温上浆温度在60-80

13、c。棉纱以 高温上浆 为宜,涤棉混纺纱 用 高温上浆和低温上浆均可 。59、目前浆纱生产中已逐渐采用重加压工艺,最大压浆力可达 40kN 。一般 粗特纱 , 高经密 纱, 强捻 纱,压浆力应适当加重。60、浆纱回潮率要求 纵向均匀 、 横向均匀 , 波动X围一般掌握在工艺设定值0.5%;回潮率的调节方法有:定温变速和定速变温两种,目前一般采用定温变速方法调节。61、上浆率的调节一般通过改变 浆液浓度 和 温度调节。62、压浆力分为常压 上浆 、中压 上浆 、高压上浆 。高压上浆技术的应用使 浆纱速度 提高、并能提高 上浆质量 。63、浆纱过程中纱线伸长愈小愈好,一般纯棉纱伸长率控制在 1.0以下 ,涤棉混纺纱伸长纺控制在 0.5以下 。64、二高一低浆纱工艺指的是: 高压 、 高浓 、 低黏 。65、穿经工序的任务是按 织物上机图 ,将经纱穿过 综丝眼 和 钢筘 。66、纱线定捻的方法有: 自然定捻、加热定捻、 给湿定捻、热湿定捻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