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31364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9.《家》的序和跋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三单元9 家的序和跋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巴金,原名_,现代作家,1904年生于成都。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_、_、_和“三部曲”雾雨电。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答案:李尧棠 家 春 秋 爱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扉页( ) 魔爪( ) 吐露( ) 爱怜( ) 爱憎( ) 幼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的正确读音,以便准确阅读文章。答案:fi zho l lin zng zh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1)诅咒:(2)挣扎:(3)索性:(4)掩饰:(5)妥当:(6)累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掌握词语。参考答案:(1)原指祈求鬼

2、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2)用力支撑。(3)表示直截了当,干脆。(4)设法掩盖(真实情况)。(5)稳妥适当。(6)(事物)多余、麻烦。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你能说出家中几个人物的名字吗?试着把这些名字写在下面。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的了解。我们要走进小说,走进人物。参考答案:觉慧、梅(跋中提及)、觉新、觉民、高老太爷、鸣凤等。2.为什么文章开头提及复活,接着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章,并从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能力。参考答案:(1)提及托尔斯泰的复活,是为了说明作者曾有过的人生观生活是悲剧,从反面引出文章的主题。(2)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是

3、为了从正面提出文章的中心,并且增添作品的文学性。(3)体现了巴金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3.激流的特征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意象,并概括归纳的能力。激流永远动荡,不能够停止,发射出种种水花,奔腾,具有排山之势,向唯一的海流去。这些语句归纳总结即可得出激流的显著特征。参考答案:起伏激荡,不断向前。4.“生活的激流”的内涵在文中指什么?解析:“生活的激流”是由激流的意象拓展到生活,意思加深。参考答案:作者借助激流这一物象,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生活观。生活就是激流,生活就是动荡,奔腾,搏斗,奋进,为追求信仰、理想而永远跋涉。志鸿教育乐园乾隆出对点探花 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

4、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乾隆帝出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浩应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随口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刘凤浩敏捷的才思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1.填空。序:写在_的文章。有_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如鲁迅的呐喊自序,即交代作者写作呐喊的原由。也有别人写的,多_书的内容。跋:写在_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5、。也称跋文或跋语。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的掌握。答案:正文前面 作者自己 介绍或品评 书籍、文章后面2.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请结合文章作简要阐述。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章并能概括、表达的能力。参考答案:(1)目睹了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2)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诉”。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34题。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

6、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3.文中说“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向着唯一的海流去”中“唯一的海”指什么?这一段描写与作品有什么关系?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归纳、

7、概括能力。参考答案:作者看见了不少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初步明白了人间的一些道理。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归纳、概括,并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参考答案:“我”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征服生活的信念。“唯一的海”即激流的追求,也就是人在生活中的追求、信仰。作者就是要告诉人们:激流三部曲是表现青年一代向往自由、摆脱束缚的追求,虽然在追求过程中有爱也有欢乐,有恨有痛苦,但追求不会停止。这信仰就是自由和追求自由的过程。阅读下文,完成59题。丁香赋 张福海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

8、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

9、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

10、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写的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11、的。7.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8.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9.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你的家乡有哪些你挚爱的景物呢?请选择含有家乡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超过60字。)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概括须全面。参考答案: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6.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答案: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

12、的提取。参考答案: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8.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格及其作用。修辞的作用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参考答案:(1)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把花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感情充沛。(2)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方法使丁香具有了人的情态。9.解析:须写出含有地方特征的景或物的名称,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语言畅通、优美。参考答案:略10.品评下面一段话,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语意,并加以联想拓展的能力。这看来平和的语句,却蕴涵着生活的普遍哲理。参考答案:前一句表达了“我”处在黑暗社会中的斗志和信仰,让人感到作者身处厄境的顽强和倔强;后一句更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在有了信仰和精神支柱的情况下,始终持有的生活的信心。巴金曾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便不会畏惧生活的苦难甚至煎熬。这句话,也可以给每个身处逆境或生活、事业暂不如意的人以鼓舞和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