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30800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学方案课 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方惠杰12级化教3班,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1章节第二章第二节l 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的一般特征高一学生思想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重在引导和启发思考。这个阶段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高,而且喜欢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都比较完善,他们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要求较高,所以,我们一般选择比较生动且容易接受的方式,拒绝刻板和乏味古董式的教学方式。2、学生的初始能力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酸碱的概念,且学过物质的分类,具备了对化合物的判断能力。初中时书写过化学反应的反应

2、方程式,掌握了一定的书写规则,所以在引入电离方程式时比较简单。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会辨别并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已经懂得离子的概念及其书写方式。除此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也已初步培养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实验现象原因的能力。但是对高中知识处于初学阶段,基础较薄弱,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3、 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学习意识。但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要注重学以致用。l 教学容 1、教材容的学习思路: 已经学过的物质的分类通过对初中已有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实验现象,解释导电原因导出

3、电离概念举例Na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明电离过程,引入电离方程式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推出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和联系。2、 教学要点:一、电离1、概念: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2、电离条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2、非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非电解质: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大部分有机物蔗糖、乙醇,NH3。3、理解、判别电解质与非

4、电解质的注意事项:1条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2种类: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实质:本身能否电离。电解质能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例如CO2 SO2、4导电: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铜,电解质不一定可以导电,只有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即电解质并不是在所有状态下都能导电。5无关:与溶解度无关。电解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大如BaSO4。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概念: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2、书写步骤:1写:写出强电解质化学式2拆:将强电解质拆分为阴阳离子,并写出其符号3查:检查电离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3、书写规则:1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原子团不能拆开写。3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四、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3、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3、 教学重点:电离的概念;酸碱盐的定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 教学难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

6、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l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质的概念。2.让学生学会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3.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导电的原因和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简单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4.从电离的角度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导电性实验中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引出电离的概念。2.向学生示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一般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3.从电离角度引导学生概括出酸碱盐的定义,并引出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

7、的艰辛和喜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l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1、演示实验法 通过酸、碱、盐等各组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灯泡发光及明暗程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启发法 让学生思考灯泡发光的不同现象的原因,接着引导提出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促进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3、 动画演示法 让学生观看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过程,归纳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规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增加同学们的印象。4、 讲授法 仔细描述和讲解电离的原因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应该注意电

8、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电解质的判断方法。5、 提问法 适当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比如溶液导电的原因,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电离方程式,集中同学的注意力。同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的程度。6、 练习巩固法 在新知识讲解完之后,进行适当的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在联系中不断巩固知识,增加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1、l 教学媒体设计1、PPT:对所以知识点进行有规律的整理,以及动画的演示,配合讲解。2、实验器材:导线电源和开关等浓度的盐酸、氨水、NaOH溶液、NaCl溶液、醋酸溶液、酒精溶液。烧杯和架子等。3、口头讲授:结合PPT和板书讲解电离、电解

9、质、电离方程式以及酸、碱、盐的概念等知识要点4、板书: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的关键词的书写,酸碱盐的概念的简单书写,主要强调关键词。回顾物质的分类l 教学流程作业布置,一些习题的讲解。演示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溶液会导电? 请学生回答。跟学生一起归纳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着重强调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解释导电的原因,演示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动画引出电离的概念。并书写氯化钠电离方程式。让学生书写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让学生起来回答,进行讲解。 强调书写电离方程式中应该注意电荷平衡的问题,从电离的角度引出酸碱盐的概念。习题练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0、的判断。及电离方程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巩固知识引出电解质的概念,讲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联系。l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引入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的分类,和初中做过的导电性实验。物质分类框架图,导电现象的讲解。和导电的原因的分析。跟着老师一起复习物质的分类;回想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实验现象。通过复习物质的分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引入导电性实验,为讲解电离和电解质做准备。3min演示用灯泡、导线、碳棒电源和开关等浓度的盐酸、氨水、NaOH溶液、NaCl溶液、醋酸溶液、酒精溶液。烧杯和架子等。按照以下装置图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观察、记录各灯泡是否发光以及发光

11、的明暗程度。思考: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及溶液导电的原因。让学生观察现象集中注意力,同时直观的看出不同溶液的导电性质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交流的能力。4min指导观察让学生观察、记录各灯泡是否发光以及发光的明暗程度。1min提问为什么上述溶液能导电呢?讲解导电的原因。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演示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引出电离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1min动画展示播放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微观动画。配合动画讲解其电离过程,引出电离的概念。书写Na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同时让学生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着重强调

12、应该注意书写时的电荷平衡。观看动画,了解电离的过程。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5min巩固练习书写一些常见的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出酸碱盐的概念。讲解酸碱盐的定义,和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思考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引出酸碱盐的定义。2min讲解和阐述讲解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练习。详细讲解电解质的概念,教会学生如何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着重强调关键词。仔细听讲,学会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已经讲解了电离的概念和导电的原因然后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3min习题让学生做一些与电解质导电性有关、判别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习题,让学生思考并

13、起来回答,进行巩固讲解。讲解习题,巩固知识。思考习题,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15min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教的新知识。电解质的定义,应注意的关键词;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离的定义;导电的原因等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认真做笔记,集中注意力。一起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归纳和概括。形成总体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方便梳理知识点,提高教学的效率。3minl 板书设计1、 物质的简单分类流程图: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NaCl=Na+Cl-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2、非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常见的非电解质: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大部分有机物蔗糖、乙醇l 课后反思:1、 新课导入的技巧性。2、 课程时间安排的合理性。3、 学生是否很积极认真地在听讲,学生新知识的掌握程度。4、 上课的技巧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