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30656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测量1 毫米的认识项目细 目教学目标1.认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3)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4)会选用合适单位。(5)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在测量前学会估计。2.数学思考体悟测量在生活中的价值,明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单位标准的含义,如何选用合适的单位并进行准确的测量。3.问题解决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去测量生活中各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直径等。4.情感态度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在探究验证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体悟数学学习

2、的价值,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卡套设计,提升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环保意识。学情分析三四班孩子对毫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充分的测量经验,可为教奠基。孩子发问积极,勤于思考,多设计讨论、探究、操作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明晰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并进行单位换算、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探究法、活动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具学具1分硬币、银行卡、书本、学生尺、校牌、文具(笔,铅笔刀等)

3、教学流程情境复习毫米的认识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表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换算)选用单位进行测量(估计,测量)应用拓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DIY校牌卡套制作师:孩子们,你看老师这是一张什么卡?生:校园一卡通师:老师觉得这卡有点坏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老师更好的保护这张卡吗?生:套上一个套师:谢谢您的建议,我觉得非常好。你们的校牌都有套,看来同学们比我聪明多了。师:我们学校这一个月在提倡要学会什么啊?生:学会自主,学会守纪师:那你们能不能也给自己的校牌设计一个独特的卡套呢?师:想想该怎样设计?要做些什么?生:量一量它的尺寸比着来画,等2.测量校牌,激疑导课(1)小组合作,利用记录表开始测量师:孩

4、子们,请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尺子开始行动吧。(要事先去找一个同学的校牌量一量)在行动前,要回忆一下二年级老师都教我们怎样量的,测量先要选好单位,再看看刻度表示什么,还要记录表1物体长宽厚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校牌(2)学生汇报得数,激疑导课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得数?生:汇报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不足 厘米,还要多几格,(可能有孩子直接说出毫米,或13.4厘米这样的数,老师应予以鼓励与引导)师:对呀,这样不足1厘米的,中间的1小格1小格的表示多长呢?生:我知道,表示1毫米。师:是吗?你对毫米还有哪些了解?生:10毫米=1厘米 毫米师:是不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老师板书课题:

5、毫米的认识(二)复习旧知,新知铺垫1.复习长度概念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在这之前,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呢?谁来说一说?生:米、厘米,以及1米=100厘米师:你们真厉害,记忆力真好!1米有多长啊?自己比一比,同桌说一说好吗?生:比划,讨论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物体的长、宽、高是1米,1厘米的呢?生:同学自由发言师:关于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你还知道些什么?生:1米还可以用1m来表示,1厘米就是1cm 师:看来大家都很厉害,不过我不太相信你们都这么厉害,我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2.练习旧知,铺垫新知(1)米和厘米的表象在( )内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栋楼高约12( ) 一台

6、手机长约8( )家里的墙壁高约3( ) 妈妈的身高是164( )一棵数高约5( ) 小朋友的拇指长约4( )(2)单位换算200厘米=( )米 1米20厘米=( )厘米6米=( )厘米 (3)长度测量(1)什么是测量(可省略)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2)测量的步骤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最大值、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所测物体的边的一端,观察该边另一端所对准的刻度数,直接读出即可。读数时视线垂直被测物和刻度尺,记录结果时要有单位。总结为:选观估量读。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厘米?这部苹果手机的长度呢?(这里9厘米还多

7、的小格)师:有的同学已经知道了,可以用毫米表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毫米师:毫米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一小格,国际上统一规定这么长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师:她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长度单位。2.建立1毫米的观念和表象(观察说说摸摸比比做做想想猜猜画画,多感官建立1毫米的观念,同时让学生在体验、活动、探究、估计中形成1毫米的表象)(1)观察1毫米的长度,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说一说生活中长或宽或厚是1毫米或几毫米的物体硬币的厚度、直尺的厚度、银行卡的厚、优盘厚度、手机厚度、笔芯直径、刀子的厚、降水量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

8、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mm。用英文字母p表示,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3)摸一摸1毫米的厚度,长度的物体(4)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5)做一做,1毫米的书本有多少页呢?(6)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7)画一画,1毫米的长度3.探究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1.设问导入,探究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尺子,你发现我们学过的厘米和今天学习的毫米有什么关系了吗?2.自主探究,明晰毫米与厘米之

9、间的进率师:1厘米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故此1厘米=10毫米3.简单换算,应用新知3厘米=( )毫米 40毫米=( ) 厘米 3厘米8毫米=( )毫米4.学会选用毫米,厘米进行测量(1)思考如何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推测法,比较小的、短的、薄的用毫米;比较法,把物体的长度、宽、厚、直径与1毫米和几毫米进行比较,如相差不大,选用毫米作为单位;排除法,哪些用厘米做单位不好测量或测量不精确的时候用毫米;合用法,即用厘米,也用毫米。(2)回应开篇,测量校牌的长、宽、厚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用新学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解决校牌卡套制作的问题,可以解决了吗?生:可以师:那我们就用我发给你们的那

10、一张记录表2来测量一下吧。老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并说明测量的一般步骤选、看、估、测、记。(3)自主测量感兴趣的物体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书包里的文具,选选你喜欢的文具,测测量量他们的长、宽、厚、直径好吗?当然也可以测你喜欢的其他物体的长、宽、高、厚、直径等等。并登记在记录表2当中,注意,先估计,再测量,测量结果要带上合适的单位。师:开始行动吧!记录表2物体长度估计第一次测量结果第二次测量结果备注作业本长铅笔长笔芯直径(4)做书上P3,“做一做”(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堂练习(1)误区指南一把钥匙的长度大约是5(毫米)起始点不是0刻度,却把末端刻度当作物体长度(2)书本P5,练习一,

11、第1-2题,第3题的前两题。(3)书本P6,练习一,第7题,广州市降水量 164.9毫米(mm)(4)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2.拓展延伸(视情况而定)(1)你们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m)、纳米(nm)、皮米(pm)、

12、飞米(fm)、阿米(am)等。(2)回家继续量量你感兴趣的物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3)家庭作业:黄冈小状元P1(五)课堂小结、升华认识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生:1.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2.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1毫米长、宽或厚的物体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4.测量方法:选-看-估量-记左师姐的建议:(1)引入、过度、小结、评价语(指导语)(2)拓展(知识、人文的拓展)(3)情境导入(学生感兴趣)(4)环保教育、资源节约教育、人文教育主题主线(5)指令(6)练习题抓紧,作业抓得紧,利用下课业余与成绩差的学生交流,补;抓中差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