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30656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胡家曙管理出效率,很多时候是超脱某一具体领域的普适真理。高效语文教学的课堂管理,首先是借鉴一般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还要体现高效语文教学的内在机理和特定追求。一般的课堂教学管理,有专家认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消除课堂冲突,矫正问题行为,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以便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1尽管这样的认识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难发现,这样的管理是一种维持性的管理,尽管它对维持课堂教学纪律是不可缺少的,在高效语文教学的语境下,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其一,它是立足现状的,是防止出现减法的,而不是主动做乘

2、法的。积极的课堂管理应该还要调动一切因素,使教与学的活动更有效益。在这个意义上看,王德清教授的认识可能更加全面和深刻:“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2其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有其相对独特的性质,语文作为母语,其教与学都存在着容易介入却难以深入的特点,如果不善管理,不善发掘,就会出现人们常说的现象,“多上一节课和少上一节课没有什么区别”。最新的管理学理念讲究“以虚控实”。虚是指事物看不见的部分,实是指事物看得见的部分。虚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实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存在形式。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以虚控实的“虚”就

3、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实就是语文课堂的外在表现和形式。只有认清并咬定学生学语文的内在规律和本质需要,才能驾驭气象万千的课堂教学过程。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视域,正是一种“虚”与“实”的结合,教师既看到一般人看得到的地方,也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视域有利于提前预案,立体掌控,驾驭自如。管理视域一,面对教师自己。主要有理念管理、情绪管理、决策管理、表达管理等。按照巴赫金的主体问理论,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视野剩余”,意思是说每个个体存在,每个自我,看自己时总有盲区。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最大的视野盲区是自己内在的教学理念。尽管客观上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他的教学理念决定的,但很多教师常

4、常意识不到教学理念的存在。比如,关于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什么,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学生学语文的关键在哪里,等等,这些方面的认识构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基础。在“实”的层面,教学行为本身千变万化,就事论事往往难以界定孰是孰非;但回到“虚”的层面,教学理念的高下之分是大多有公认的标准。所以,从管理自己的教学理念做起,才能最可靠地保证教学行为经常性地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保证教学行为是随机应变的而不是固定僵化的。如果一个教师始终忽视甚至淡忘教学理念,那他就必然长久处在较低的层次上难以进步。如果把教师的理念管理归入智商因素,那么情绪管理则可以看作情商因素。宏观上,语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5、都会长久的影响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所以,当我们客观上已经注定缘结语文教学,就要主动培养积极的职业认同感。一般而言,教师的工作认同感可以分为三个境界:职业、事业、爱好。考察最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们无一不是把语文教学当做了自己的爱好,正是出于爱好,他们才以此为乐甚至以苦为乐,并迸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微观上,语文教师的情绪还表现在一时一地的情感波动,愉快的时候、烦躁的时候、郁闷的时候,上课的表现可能是不一样的。与别的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不仅需要训练,还需要熏陶。所以,语文教师的情绪状况一方面会影响看得见的内容,一方面也会影响看不见的精神。一个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

6、,应该把一切烦恼暂时抛开,怀着对语文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为自己营造出享受课堂的美好心境。决策管理,似乎看不到,但却是最直接影响教师行为的前置性环节。这种决策包含做什么的选择和不做什么的选择。其中,不少教师更多地去想要做什么,却忽视了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以及不做什么的反思。教师上课的内容选择、方法选择、评价方式,都是其前一连串决策的外化,所以,教师上课的看得见的外在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看不见的内在决策决定的。很显然,科学的决策管理,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并避免随心所欲所产生的教学失误。一个高素养、负责任的教师,在每一个决策前,都保持着高度的自觉,并且尽可能地找到多种方案,比较其优劣,找到最优

7、化决定。有时候,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事先准备几种方案,课堂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师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来传导。语文教师的课堂表达主要是语言和板书,辅以一定的教态和神情,在现代化条件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帮助表达。不难理解,教师的表达效果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语文的学科特点看,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感染力、便捷性,是我们表达管理的主要方面。所谓清晰度,就是教师的要表达的信息要准确无误地传导给学生,涉及教师语言声音的大小、普通话水平,教师板书的工整和完善;所谓便捷性,就是在语言表达、板书、肢体语言和多媒体中,能选择最方便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途径。这两种表达管理,大部分教师都

8、有较好的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重视表达的感染力。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逻辑清晰的,应该是充满感情的,应该是抑扬顿挫的。于漪老师提倡“语文老师要用语言粘住学生”,正是这方面的要求。对此,有两种常见现象需要改进:一是一堂课从头到尾,语言没有起伏,甚至无精打采;二是经常伴随口头禅,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管理视域二,面对学生。主要有纪律管理、状态管理、时空管理等。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大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学生体现的;另一方面,学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需要及时提醒。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纪律管理的具体方法,老师

9、们已经很熟悉,没有赘述的必要。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名师公开课、示范课似乎都没有纪律管理这一环,但常态化教学中,纪律管理的结果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效率。而且,实际教学中,纪律管理也并不是表扬和暗示都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必须要结合批评和适度惩戒才能奏效,如果我们只从表面上效仿名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的表演课堂,或者狭隘地理解民主管理,当课堂纪律频繁出现问题时,其他努力都会事倍功半。如果说纪律管理在有效教学中已经得到关注,那么高效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时空的管理。在各科学习中,语文学习更容易出现表里不一或深浅迥异的状况。语文是母语,学生不经意间就能知道语言的表层意思,如果不开动脑筋,语言

10、的内在思想情感、以及语文的表达技巧往往容易被忽略。学生上课,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时呈现的可能有三种状态:无意注意、一般注意、积极思考。学生处于无意注意中,如果马上让他回忆眼下的学习内容,他甚至能够复述出来,但是,这样的记忆是临时的,很快就会遗忘,更谈不上什么深刻理解了,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这样的学生,及时加以提醒。一般性的注意往往更多地在关注别人的活动,自己的思维并没有处于高速运转中。在常态化课堂中,我们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有时候并没有讲出他内心的认识和感受,而是出于敷衍,随意回答。这时候,教师要明确指出学生的状态,引导他真正思考,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高明的教师,特别会诱发学生的

11、学习激情,比如说,“这个问题真难,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大家体会一下”,“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真正理解了以后会很有用,等等。如果学生都能思想专注,积极思考,争相发言,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加理想。课堂教学中对学习状态的管理,教师中存在着对闹和静的片面理解。学生活动时,教师喜欢看到热闹的情景;教师讲解时,教师喜欢学生呈现静的状态。其实,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闹和静本身并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学生讨论交流的闹必须建立在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在闹之前,必须先有静心思考;学生听讲的静也应该建立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上,在静之外,应鼓励问询和质疑。所以,教师课堂管理的辩证策略应该是:(1)当学

12、生精神不佳时,能使他们振作;(2)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使他们归于平静;(3)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给他们指明方向;(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当学生有差错时,能让学生在茫然中清醒,在沮丧中镇静。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是即时即地的,但学生的语文学习却是时空开放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机会,引导学生提高课外学习的效率。从内容上看,学生课外学习可分为四类: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深化,对后面课堂学习内容的预习,教师提倡的课外阅读和练习,学生自主的课外学习。对于前两种内容,教师管理应遵循管理学中的“封闭原理”,即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如任务布置、检查反馈、评价指

13、导,相互衔接,不留漏洞,形成惯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外学习的常态化落实。当然,这方面具体工作可以教师做,也可以让师生合作做。对于后两种学习内容,适合采用管理学中的“弹性原理”和“动力原理”,一方面要求体现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一方面又提供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这样材料促使学生课外学习持续有效地进行。管理视域三,面对教学过程。主要有程序管理、节奏管理、方法管理、效果管理等。教师和学生间的课堂互动,构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相对于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管理要依据学生内在的建构逻辑,在程序、节奏、方法和效果等方面重点关注。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学过程

14、一般程序先横向后纵向的特点,横向就是整体把握,纵向就是深入挖掘。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也强调:“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这两句话用在语文教学方面更加贴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程序和细小环节,几乎都要遵循这样的程序:感官注意一一领会语言一一明白意思一一想象一一分析和享受艺术美、人文美。比如,教学李感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程序一般为:学生读(听读)一一对照注释疏通文意一一初步理解思想感情一一想象意境一一赏析语言,参悟人情。这样的程序,几乎是语文阅读普适性过程。如果没有前面的逐步进入,后面的事就成为空中

15、楼阁;没有后面的想象提炼,前面的工作就会处于蜻蜓点水的境界。语文的特点,决定了由语言到意境必须有一个阅读主体的想象过程,这样的过程常常落实在细节上。还以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例,学生按课本注释把“瑞脑销金兽”理解为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此处,“销”解为“焚烧”就太粗放太糟蹋艺术了,细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从“销”字可以想象到香消玉殒、岁月流逝、时光难挨的感觉,这样的想象既能把文字转换成鲜明的形象,反过来又能领会文字表达形象的妙处。再如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教参解释较为繁琐,且不得要领,如果站到艺术的高度引导学生发现三点,即以花喻人、以黄花衬人、以花瘦衬人

16、,这样就易理解易记忆易迁移了。课堂教学的节奏管理首先应照顾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节奏应慢一些;对于次要的和容易的部分,节奏可以快一些。其二,在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节奏可以快一点;在学生状态不佳的时候,节奏要主动慢下来。除此之外,课堂教学节奏还受到预设与生成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必然呈现线性推进过程,但教学内容不一定要按预设方案直线推进,当课堂出现某种新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计划,有时改变内容,有时改变速度。学生上课归根结底是学语文的,而不是为了学某一篇文章的,所有,我们不能完全着眼于文本学习的推进节奏,而要有居高临下的视野,从眼前实际出发来调整计划,怎样有利于学生收获最大化,就怎样控制课堂节奏。方法管理,主要不是讲方法,而是在方法的上一层讲管理。对于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观:在技术层面,一方面注意积累自己的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教法更新相对较快,教师要积极学习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