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30648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熊晓岚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及时发现人才,发展个性,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得到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并不等于是任学生自然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站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角度,组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

2、对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并躬行之。意大利现代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差异很显著,没有两个儿童完全一样,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化教学原则。国外有实证研究表明,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材施教”这古老的教学原则也因此为得越加重要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差异采取措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各自的发展。一、影响个性差异的因素(1)先天认知差异:先天的识记能力、智力及思维特点影响着其学习进程和学习效率。由于其先天条件的差异,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学习

3、某个概念的时间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学习内容,有的则较慢。比如:男生比女生阅读能力差,他们更善长于数学推理方面的学习;男生机械记忆单词的能力比女生要强,而口语对话的水平不如女生;男生更容易接受文学作品的学习,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崇拜“鲁滨逊”式的英雄人物,不喜欢被动的学习,不喜欢作文,但文章都富于条理;而女生对问题会有多种答案,喜欢发问和讨论,喜欢诗歌、散文类文学体裁作品,喜欢在文章中表达个人情感,而不善长议论和推理。因此,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特点,才有可能采取适当的方式,使所有学生取得成功。(2)学生兴趣差异:对于学习价值的看待及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目

4、的和学习的价值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他对学习的东西感兴趣,交认为它有价值的话,他的学习就会很投入,很有激情,更有动力。学生赋予某一学习活动或学习主题的价值的大小,反映在其对学习的用功程度,以及它与相关生活内容的判断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都能吸引学生,只有越多的发现学生的兴趣,你就能更好地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是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引导。“我能做这个,我能指出来,我对这个很在行”,能这样对自己说的学生通常和其他学生的不一样,而且往往比那些对自己说,“我做不好,这个太难了,我做不到”的学生做得更好。要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无法在第一次就成

5、功地学会某些东西,他们最终还是能掌握它们的,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放弃,向失败投降,一些学生已经认定自己没有能力学习了。如果你能够直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偏好进行教学,就会使得更多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发现大多数所谓后进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成绩优异,初中成绩下降。这说明,不断失败的体验,打击着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从提高学生自信心入手,培养学习兴趣。(3)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基础影响学生今后的进步由于不同的学习经历造就了不同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异,为我们教学目标的确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找出适当的方法,弥补漏洞,

6、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巩固并扩充知识,而为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提供基础性教学和练习。(4)环境因素差异:家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我们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家长能够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看知识性、科普性电视节目,关注国家大事,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他们的学习经历都比较好。不论是哪一种学生,对好的学习气氛都比较向往,对较差的班级学习风气比较气愤又无可奈何。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执教水平和自传言教,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甚至整个学习经历的喜爱程度。因此,每一个教师应和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在家

7、长的积极参与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二、正确处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小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2)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差生,转化差生

8、。要关心并鼓励差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差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在辅导差生时,我既注意给他们弥补知识的不足,更注意给他们弥补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差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3)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首先防止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语文才能,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总之,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要做得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包容他们的缺点,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经过教师的辛勤耕耘,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全面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