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30648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五代十国的史实。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个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有的必然趋势。也理解到当今反腐的必要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牧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2、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教师出示古诗,提问“妃子”指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教师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安史之乱过程?安史之乱影响?教师引导:有哪些原因?学生结合书本,小组讨论回答:(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教师引导:安史之乱的大致情况怎么样?学生结合书本回答(1)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2)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教师结合地图讲述大致过程。教师引导:阅读P24,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

3、响?学生讨论回答: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2、节度使权利逐渐增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教师点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腐败是唐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首诗中,诗人使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巢为什么要领导农民起义?结果怎么样?学生结合书本讨论,回答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

4、苦。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教师结合地图讲解黄巢起义大致情况,特别指出:唐末农民战争历时10年,震荡全国,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经过大起义的冲击,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唐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学生结合书本回答: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出示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能够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本讨论: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么样的局面?这个政治局面的实质是什么?五代十国局面影响?学生结合书本回答:五代十国(北方的五个更替的政权加上南方的九个政权和北方的北汉)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影响:北方战事持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板书设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夺权 五代十国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