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29810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底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

2、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

3、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题有生趣心自动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4、”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

5、询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

6、和科幻故事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让我们记住叶老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三、情有感触言自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

7、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的作文课上不是写招领启事就是做商品介绍,不是转述通知就是写报道,写海报。也就是说他为他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有了交际对象。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 “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再比如对于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大受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