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29792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波峰中学高一年级10月份第一次周考试卷语文试题90分钟 共100分 编制人:张玉英一基础测评选择题(每题2分,共7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 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侍:侍奉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即使不 D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 诚:确实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必说见臣 说:高兴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贫困C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念:想 B秦王必喜而善见

2、臣 善:好C以试人,血濡缕 濡:沾湿 D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测:预料 B仆所以留者 仆:对自己的谦称C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瞋:发怒时瞪大眼睛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留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举国为内臣 举:全 B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C以次进 次:次序 D至陛下 陛:宫殿的台阶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怪之 怪:责怪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C北蛮夷之鄙人 鄙:浅陋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原谅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

3、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B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紧,坚固C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D卒起不意 卒:最终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失其度 度:常态 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 D乃欲以生劫之 劫:强迫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到去 B今行而无信 信:信物C则秦未可亲也 亲:接近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意:心意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右手揕其胸 揕 :刺 B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预:想C乃令秦武阳为副 副:助手 D荆轲和而歌 和:应和1荆轲刺秦王烛

4、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使以闻大王 使:派遣 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双手捧着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兵:士兵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创:伤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使工以药淬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 D乃欲以生劫之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B吾其还也 疑其有改悔C其人居远未来 剑长,操其室 D失其所与,不知 虏赵王,尽收其地14、下列各组中加点

5、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B乃令秦武阳为副 愿举国为内臣C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卒惶急不知所为1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使工以药淬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C仆所以留者 箕踞以骂曰 D以次进,至陛下 日以尽矣1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C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又前而

6、为歌曰1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C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D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1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取武阳所持图 荆轲有所待 B北蛮夷之鄙人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待吾客与俱 失其所与,不知 D仆所以留者 事所以不成者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偏袒扼腕而进曰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C愿足下更虑之 D以次进,至陛下2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秦王必说见臣 B 今日往而不反

7、者,竖子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2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A樊於期乃前曰 B函封之 C太子迟之 D皆白衣冠以送之22、下列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发尽上指冠A使使以闻大王 B乃朝服,设九宾 C群臣怪之 D箕踞以骂曰2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2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8、)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A嘉为先言于秦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夫晋,何厌之有?25、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荆轲勇敢、多谋的一项是( )1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 愿足下更虑之 5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6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1 2 6 B2 3 5 C1 4 6 D3 4 526、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太子丹“不忍”的一项是( )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3 驰往,仗尸而哭,极哀 4 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5

9、 乃令秦武阳为副 6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A1 3 6 B2 3 5 C1 4 6 D2 4 527、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荆轲“性格刚毅”的一项是( )1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3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4 荆轲怒,叱太子5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6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1 3 6 B1 2 4 C2 3 5 D4 5 628、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荆轲“机智勇敢”的一项是( )3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1 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2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

10、宫3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4 因左手拔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5 而乃以手共搏之 6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A1 5 6 B1 2 4 C2 3 5 D3 4 62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有勇有谋:秦军攻破赵国,继续向北进兵,到燕国南界,太子丹找到荆轲商议对策,荆轲提出用樊於期人头和督亢地图骗取秦王信任,进而刺杀秦王的计划。B 太子丹仁义善良:荆轲提出用樊於期人头换取秦王信任,太子丹没有同意,因为他觉得樊於期在自己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之时来投靠,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伤了长者的心意。C 荆轲处事有方:荆轲私下会见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樊於期

11、交出人头,樊答应的原因是秦国对待樊十分刻毒,把樊的父母宗族的人全部杀害,如果献出人头,即可报自己的仇又可解燕国之患。D 荆轲性格刚毅:出发时荆轲等一个人,太子丹嫌他动身迟缓,荆轲怒叱太子丹,然后易水诀别,上车离去,终不回头。3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计划周密:首先提出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换取秦王的信任,然后到秦国面见秦王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秦王听后十分高兴。B 荆轲处乱不惊: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武阳,秦武阳胆怯露出破绽,荆轲巧妙周旋,没有被秦王和群臣发现,才得以进献地图,使计划能继续进行。C 荆轲勇猛异常:荆轲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行刺过程的几个

12、动作“取”“发”“把”“持”“ 揕”一气呵成,迫使秦王惊慌失措,险些丧命。D 荆轲视死如归:荆轲被击倒后仍然用匕首掷击秦王,受八处剑伤后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没有一点畏惧的心理。3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3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肆其西封 肆:肆意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C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若不阙秦 阙:缺少3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君知其难也 B吾其还也 C以其无礼于晋 D失其所与,不知3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

13、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亡郑而有益于君 D敢以烦执事4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36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问:“何以知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B越国以鄙远以: 把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二、阅读鉴赏(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840题。介之推不言禄晋侯

14、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怼(du):怨恨。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田:祭田。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 B盍亦求之 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 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3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