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29404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2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第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体液: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第二章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性的ATP酶的蛋白质.他所需的能量是由ATP直接提

2、供的,这种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的主动转运复极化: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里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电化学驱动力:浓度梯度产生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去极化: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阈强化: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

3、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前负荷: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受到的负荷。与之相对的是前负荷第三章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第四章正常起搏点: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

4、周足等结构。每分心腌量:1 / 4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心动周期:第五章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约400600nli血氧含量:主要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还有极小量溶解的氧.血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氧容量的仃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

5、简称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X100%.第六章集团运动:结肠运动的一种。是在结肠袋消失后产生的强烈的蠕动运动。可把结肠内容物向直肠推进。这种运动每天仅发生几次,通常在进餐或早晨起床时出现。当结肠内容被集团运动推至直肠时,即有大便感。蠕动:是消化道平滑肌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前推进的反射活动。容受性舒张: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第七章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氧热价事物的特殊动力

6、作用: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l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叫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第八章水利尿:一次大量饮水1000ml以上,会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清除率:它把一肾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物质的量,同当时该物质在血浆中浓度联系起来,因而能更她地说明肾排出某物质的能力。包括菊粉清除率即肾每分钟排出某物质的量(UXV)应为涌小球滤过量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量和

7、分泌量的代数和滤过平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液体量逐渐减少,故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逐渐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逐渐降低.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过平衡(filtrationequilibrium),滤过即停止# / 4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重吸收: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参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

8、肾糖阈: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管-球反馈:管一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一球反馈.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正常约为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肾小球过滤: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低渗尿:终尿

9、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表示尿被稀释高渗尿: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第九章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暗适应: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明适应: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乂叫光适应近点: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远点: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10、第十章运动单位:一个脊髓Q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牵张反射。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为人类所特有,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A波阻断:a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开眼

11、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a波阻断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起信息传# / 4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递的作用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 / 4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实质是膜的去极化过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即动作电位的传导第十一章激动剂:能与细胞上受体或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相结合并产生天然物质的典型生理效能的化学品或药物,称为激动剂允

12、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呆小症:患先天性中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出生时身高可以基本正常但脑的发育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出生后数周至34个月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智力迟钝,长骨发育停滞的现象,称为呆小症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二、问答第一章1、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何生理意义?答: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意义: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

13、正常进行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第二章1、试比较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异同?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1,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2,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3,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2、试比较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的异同?答:

14、相同之处顺化学梯度被动转运不耗能有特异性.不同之处载体转运有饱和性而通道转运无饱和性并且通道转运受通道闸门(通透性)的影响# / 4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3、简述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答: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依次是激活状态、失活状态、备用状态4、简述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的本质、特点?动作电位(AP)在同一细胞膜上传导的本质是AP在细胞膜上依次发生的过程.特点:是可按原来的大小不衰减地双向性扩布遍及整个细胞膜。5、何谓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 45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5、答:“全或无”现象是单一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一种特征.即在阈下刺激时该可兴奋细胞不发生扩布性动作电位仅产生局部电紧张电位而一旦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之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即产生最大的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时其大小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6、肌丝的分子组成?7、简述肌肉收缩的原理影响及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原因?答:.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横纹肌收缩时在形态上的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和整条肌肉的缩短。其证据是肌肉收缩时肌细胞的暗带长度不变明带长度变短肌球蛋白(粗肌丝)在暗带肌动蛋白(细肌丝)在明带。因素横纹肌的收缩效能决定于肌肉收缩前或收缩时所承载受的负荷、肌肉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8、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答: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而能产生最大张力(最佳收缩效果)的肌肉初长度则称为最适初长度第三章1、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