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一二章复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29244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一二章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册一二章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册一二章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册一二章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册一二章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册一二章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一二章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第二册一二章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2皮肤的感觉功能。(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

2、: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

3、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

4、声。结构功 能外耳廓收集声波耳外耳道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结构功 能鼓膜产生振动中鼓室与咽鼓管连通耳听小骨骨性传导、放大振动内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耳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第三节 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和功能。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

5、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

6、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

7、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

8、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形状作用生活中的应用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老花镜放大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第六节眼和视觉1凸透镜和凹透镜。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9、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凸透镜有2个焦点。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2ffu2fu_f像倒立或正立倒立倒立正立的情放大或缩小缩小放大放大况实像或虚像实像实像虚像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fv2f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4眼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眼 睑随时闭合,保护眼睛附睫毛遮挡雨水、灰尘属结构泪腺、鼻泪管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眼肌使眼球灵活转动外角膜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膜巩膜坚韧外壳,保

10、护眼球眼眼球由虹膜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壁膜睫状体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球脉络膜给眼球提供营养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5视觉的形成。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

11、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第二章知识能力训练1、耳的结构中,能使接收到的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2、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3、在足够长的装满煤油的铁管一端敲击一次,在此铁管另一端听到响声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2、4、呼吸道感染时,还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可以通过 ( ) A鼓膜进入中耳 B半规管进入中耳 C前庭进入中耳 D咽鼓管进入中耳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B、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7、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

13、声音主要是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8、有经验的工人鉴别瓷瓶的好坏,只需轻轻用手指一弹,听声音即可判断,他的根据是声音的( ) A音调和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9、离声源的距离变远,人听到声音的 ( ) (A)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B)响度不变,音调变低 (C)响度变小,音调不变 (D)响度不变,音调不变10、要使胡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 B放松弦线 C. 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一根粗弦代替原来的弦11、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突然死亡。造成这种危害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