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 取 氧 气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29243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 制 取 氧 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3 制 取 氧 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3 制 取 氧 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3 制 取 氧 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3 制 取 氧 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3 制 取 氧 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 制 取 氧 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制 取 氧 气第一课时 怎样得到氧气实验药品的选择和催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 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

2、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氧气又是学生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有能力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尝试得到氧气的。

3、因此本节课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动与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4、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图片展示医疗急救和医学救助输氧、神舟6号推进剂、富氧炼钢、潜水员呼吸、金属切割等。(引导:许多场合需要纯氧)设问如何获取氧气?引导我们周围最容易得到的含氧资源有什么?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从中得到氧气?板书四、氧气的制取观后谈感受。(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思考回答:空气、水、光合作用。听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带问题进新课。使学生先有整体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工业制氧1工业制氧分析思考阅读课本P49“思考与讨论”(提示:这段内容揭示了工业制氧的相关原理)阅读同时再思考如下

5、几个问题。媒体工业制氧的大致流程是怎样的?工业制氧利用了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方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没有新物质产生)工业制氧得到的氧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逐一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小组有发言机会,同步进行小结)讲解“思考与讨论”下面有一句话:将水通直流电能得到氧气。设问能不能以水为原料来制取氧气?媒体水电解模拟实验问题1水电解得到什么?问题2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可行吗?讲解以水为原料制取氧气,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消耗大量的电。因此,在对氧气纯度要求不太高时,工业上一般不采取这种方法制取。那能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呢?讲解也不行,电解水得到氧气的速度比较慢。

6、那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一起来探索一下。阅读。体会教师的提示。回答先液化,再分离。各气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混合物(有二氧化碳等)。看书思考观看氢气和氧气。书写发表观点。思考、回答。结合观看内容,发表见解。完成教材中P49.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讲解第一步:还是要寻找原料。小结要从某些含氧化合物中去寻找。出示药品: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高锰酸钾(KMnO4)、双氧水(H2O2)(二氧化锰:黑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双氧水:无色液体)讲解第二步:所选原料要能产生氧气。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引导实验)(1) 单

7、独加热氯酸钾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提示:氯酸钾熔点356,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需400,问试管口的方向)(2)单独加热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3)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讨论、比较与分析)分别比较(1)与(2)、(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结论。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讨论讨论: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小结氯酸钾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二氧化锰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讲解二氧化锰自身不能产生氧气,却能

8、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很快放出氧气。在化学上,类似二氧化锰的这类物质还有不少,我们把这类物质统称为催化剂。板书催化剂概念强调:“一变二不变”(一变:使其他物质反应速度变快;二不变: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设问实验2的目的是什么?分别画出二氧化锰的质量/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学生讨论,提出各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一起探究,验证猜测的正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尝试用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拓展设问如何证明二氧化锰是一个反应的催化剂?1、 证明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速率2、 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是不变的(设问反应结束后试管内剩余固体

9、是什么?怎么分离?提示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具体步骤是什么)3、 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不变的思考完成随堂练P41/8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过渡)我们不仅可以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还可以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过氧化氢水+氧气(投影)讨论: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他们有何特点?思考、记忆;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板书设计】课题3 氧 气 制 取(第一课时)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氯酸钾氧气+氯化钾(2)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2.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3.分解反应:一变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