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29206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3、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3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 ,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A.条件分支结构B.循环结构C.递归结构D.顺序结构答案 B2.(2019天津文 ,3)阅读下边的程序框图 ,运行相应的程序 ,那么输出s的值为()A.-1 B.0C.1 D.3答案 B解析 按照程序框图依次执行为:初始s=1 ,i=1第1

2、次循环s=3 ,i=2第2次循环s=4 ,i=3第3次循环s=1 ,i=4第4次循环s=0 ,i=554 ,输出s=0.3.(09天津理)下面的程序框图运行后 ,输出的S=()A.26 B.35C.40 D.57答案 C解析 由程序框图知 ,S=(31-1)+(32-1)+(35-1)=3(1+2+5)-5=40.应选C.4.(2019山东青岛)如图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该算法所输出的结果是()A.1+12+13+110B.1+13+15+119C.12+14+16+120D.12+122+123+1210答案 C解析 i=110不成立 ,S=12 ,n=4 ,i=2;i=210不成立 ,S

3、=12+14 ,n=6 ,i=3;i=310不成立 ,S=12+14+16 ,n=8 ,i=4;i=1010不成立 ,S=12+14+16+120 ,n=22 ,i=11 ,i=1110成立 ,输出S.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3、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35.(09辽宁理)某店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总共记录了N个数据a1 ,a2 , ,aN ,其中收入记为正数 ,支出记为负数.该店用下边的程序框图计算月总收入S和月净盈利V ,那么在图中空白的判断框和处理框中 ,应分别填入以下四个选项中的()A.A0 ,V=S-TB.A0 ,V=S-TC.A0 ,V=S+

4、TD.A0 ,V=S+T答案 C解析 由图知 ,在判断框中填入某语句 ,当其成立时 ,将A加到S上 ,不成立时 ,将A加到T上 ,又S统计的为总收入 ,所以判断框中应填入A0.要计算净盈利 ,应进行V=S+T运算 ,选C.6.(09浙江理)某程序框图如下图 ,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A.4 B.5C.6 D.7答案 A解析 程序运行过程为:k=0 ,S=0 ,满足S100执行循环体 ,S=0+20=1 ,k=0+1=1;再判断S100仍然成立 ,再次执行循环体 ,S=1+21=3 ,k=1+1=2;继续判断S100仍成立 ,S=3+23=11 ,k=2+1=3;仍满足S100 ,S=11

5、+211 ,k=3+1=4 ,此时不满足S100 ,输出k的值4后结束 ,应选A.7.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 ,那么输出的S为()A.2450 B.2500C.2550 D.2652答案 C解析 由框图可知S=2(1+2+50)=2550.8.执行如下图的程序框图后 ,输出的值为4 ,那么P的取值范围是()A.781516C.34答案 C解析 SS加上的最后一个项为123=18 ,此时S=12+14+18=78 ,78P ,结合输出n=4知 ,34二、填空题9.(09广东文)某篮球队6名主力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个数如下表所示:队员i 1 2 3 4 5 6三分球个数 a1 a2 a

6、3 a4 a5 a6如图是统计该6名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总数的程序框图 ,那么图中判断框应填_ ,输出的s=_.(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或:=)答案 i6 ,a1+a2+a6解析 因为是统计该6名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总数的程序框图 ,所以图中判断框应填i6 ,输出的s=a1+a2+a6.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3、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310.(09安徽理)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右图所示 ,其输出结果是_.答案 127解析 输入a=1 ,循环一次时 ,a=3 ,循环二次时 ,a=7 ,循环三次时 ,a=15 ,

7、循环四次时 ,a=31 ,循环五次时 ,a=63 ,循环六次时 ,a=127 ,此时循环终止 ,输出127.11.如图是求12+12+12+12+12+12的值的算法的程序框图 ,那么图中判断框中应填入条件_.答案 i5解析 i=1时 ,得到A=12+12 ,共需加5次 ,故i5.三、解答题12.小于10000的正偶数当它被3、4、5、6除时 ,余数都是2 ,写出求这样的正偶数的算法的程序框图.解析 偶数首先一定是整数 ,因此 ,我们应该在程序的开始定义一个变量 ,并设初值为2 ,最后输出的是一个偶数 ,这个偶数应满足的条件是分别被3,4,5,6除时 ,余数为2 ,而且应该是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8、所以条件判断式中几个条件应该是且的关系.因为是对偶数进行处理 ,所以 ,每次变量的增值应该是2 ,而不是1 ,这样才能保证每次是对偶数进行的处理 ,程序框图如图.13.画出计算1+12+13+14+1n的值的一个算法框图.解析 相加各数的分子都是1 ,而分母是有规律递增的 ,每次增加1 ,引入变量sum表示和 ,计数变量i ,i的值每次增加1 ,那么每次循环都有sum=sum+1i ,i=i+1 ,这样反复进行.程序框图如下:点评 将上述算法框图稍作调整就可解决以下问题 ,你会吗?(1)求和sum=12+23+34+n-1n.(2)求和sum=1+12+14+18+12n.(3)求S=n=12

9、0 1n2=1+122+132+1202.答案为(1)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2)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3)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14.2019年某地森林面积为1000km2 ,且每年增长5%.到哪一年该地森林面积超过2019km2.请设计一个算法 ,并画出程序框图.解析 算法步骤:需要一个累加变量P和一个计数变量N ,将累加变量P的初值设为1000 ,计数变量N从0开始取值 ,那么循环体为P=P(1+5%) ,N=N+1.程序框图如图.15.国家法定工作日内 ,每周工作时间满工作量为40小时 ,每小时工资8元;如需要加班 ,那么加班时间每小时工资为10元.某人在一周内工作时间为x小时

10、 ,个人住房公积金、失业险等合计为10%.试画出其净得工资y元的算法的程序框图.(注:满工作量外的工作时间为加班)解析 由题意知 ,当0当x40时 ,y=408+(x-40)10(1-10%)=9x-72 ,y=7.2x (040)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

11、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此函数为分段函数 ,故用条件结构表达 ,条件为x40 ,“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12、。“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程序框图为: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

13、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

14、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 ,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