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28606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 1 单元(Unit) 第 1 周(Week) 2 学时(Periods)单元标题 (Title) :课程教育 教学地点 (Place) :教学目标 (Teaching Target)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 2、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安排 4、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Teaching Approaches) : 通过图片展示传感器应用技术的应用及作用 教学材料及工具 (Teaching Materials & Aids) : 多媒体课件、课本、传感器实训台 考核与评价方式 (Testing & Evaluating Mo

2、de): 提问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Main Teaching Contents & Procedures一、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定义: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与定量结果的过程。自动检测的内容包括: 信息提取(提取有用信息) 信息转换(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 信息处理 (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数字运算、转换等处理)二、传感器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地位1、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 存取 运算 判断和决策。实现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是计

3、算机,因此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目标最佳化。伺服传动技术 伺服传动技术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使机械的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运动,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功能。 接口 接口的作用是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各个功能环节有目的协调一致运动,从而形成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装置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它是实现自动控制 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执行部分驱动部分动力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控制指令被控的机械运动外界信息3、机电一体化系统

4、典型例子机器人4、为什么要学习传感器应用技术?回答: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传感器应用技术(传感器),机电一体化产品犹如聋子、瞎子,不能自动的完成预定工作任务。检测技术水平提高是自动化水平提高的基础。所以,传感器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三、传感器应用技术的应用领域1、家用电器 2、医疗设备3、工业控制 4、交通运输5、机器人智能控制 6、军事及航天技术7、仪器仪表四、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我们具备了什么能力?v 能够熟练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一般特性。v 能够了解各种物理量的基本特点及正确运用检测方法。v 能够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能够正确的选用和使用各种

5、传感器。v 能够灵活运用传感器实现各种实际的控制要求。v 能够正确理解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连接,如何达到控制目的。2、通过学习我们应具备什么职业素质?v 提高自学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产品市场分析能力。v 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敏感性,面对一项任务能够迅速制订合理方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v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肯吃苦,肯钻研,发现问题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坚持不懈。v 创新精神。当今产业发展迅速,所谓不进则退,在保证功能、质量前提下,不便捷时尚则淘汰、不方便人的生活则淘汰。故培养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五、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课中:听仔细、勤练习、记数据、细分析 课后:认真完成任务书,多总结,勤思考六、

6、设备介绍实训装置主要由实训台、三源板、传感器和变送模块组成。1. 实训台部分 1k10kHz音频信号发生器、130Hz低频信号发生器、四组直流稳压电源:15V、+5V、210V、224V可调、数字式电压表、频率/转速表、定时器以及高精度温度调节仪组成。2. 三源板部分 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 ,控制精度1 。 转动源:2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4500 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3. 传感器及变送模块部分小 结: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 2、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安排 4、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作业:

7、预习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第 2 单元(Unit) 第 1 2 周(Week) 4 学时(Periods)单元标题 (Title) :检测技术基础教学地点 (Place) :教学目标 (Teaching Target) : 提高学生自学理解能力 掌握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基本特性教学方法 (Teaching Approaches) : 举例、图片、对比、讲授教学材料及工具 (Teaching Materials & Aids) : 多媒体课件、课本 考核与评价方式 (Testing & Evaluating Mode): 提问,练习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Main Teaching Contents & P

8、rocedures一、传感器是干什么的?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控制器相当于人的大脑,执行机构和驱动器相当于肌肉和关节,接口及通信系统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要使机电一体化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借助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各样的信息。l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的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处理的另一种物理量的测量器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多为易处理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等。传感器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 标准定义: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器件或装置。l 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 传感元件 测量转换电

9、路非电量非电量电参量电量(被测量)l 传感器分类 (1)按被测量分类 位移、力、力矩、转速、振动、加速度、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等传感器。 (2)按测量原理分类 电阻、电容、电感、光栅、热电偶、超声波、激光、红外、光导纤维等传感器。 很多情况下,传感器的命名是将被测量和被测原理相结合的,如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表示该传感器的测量对象是加速度,测量原理是电容的变化值。l 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领域 由于半导体技术进入超大集成化阶段,制造工艺和材料性能的研究不断提高,为传感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发展前景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传感器固态化固态传感器又称物理性传感器,它包括半导体、电介质和强磁体三类。目

10、前,在一块芯片上可以集成差压、静压、温度三个传感器。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借助半导体的技术不断成熟和更新使传感器从单一元件、单一功能向集成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所谓集成化,就是将敏感元件、信息处理或转换元件、电源等利用半导体技术制作在同一个芯片上,如集成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图象化传感器的应用不仅仅限于一点测量,已开始研究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测量。例如:摄象机传感器的智能化智能化传感器是一种带有微型计算机兼有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例如:机器人传感器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交通、安全防卫、医疗、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二、测量方法、直接测量:仪表读数,不需要任何运算直接表

11、示测量结果。(例如:尺子量长度、体温计等)、间接测量:测量结果需要通过运算才能够得出。(例如:电阻值、曹冲称象等)目前,工业自动化中常用偏差法进行测量被测量。偏差法:将被测量与设定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利用偏差进行测量和控制。特点:反应快、精度高。(举例:速度反馈框图)三、测量误差l 误差的概念及表达式、绝对误差(x):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表达式: xx、相对误差():用于衡量测量的准确程度。表达式: (x x)、引用误差(m):评定仪表的精度等级。表达式: m (xmax )仪表量程举例:精度为级的仪表,引用误差不超过,若仪表量程为mv,则最大绝对误差为 mvl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有

12、规律、可避免、可消除的误差。主要产生原因仪表安装使用方法不正确等,可以修正和补偿.、随机误差:无规律,不可避免,无法预知的误差。主要和环境等外部因素相关,无法修正,可以通过统计规律处理。、粗大误差:与实际显然不符合的误差。产生原因包括人为的、设备、理论、环境等。应彻底消除。四、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精确度精密度:传感器输出值的分散程度。它是随机误差大小的标志。准确度:传感器输出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它是系统误差大小的标志。精确度:是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综合。、 稳定性 稳定性包括:稳定度、环境影响量。 稳定度:仪表在给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维持其示值不变的能力。 例如,1.2mV/(8h)

13、表示仪表输出电压值在8h内的最大变化量为1.2 mV。 环境影响量: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示值变化量,主要有:零漂和灵敏度漂移。 xyK零漂O、传感器输出输入静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输入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时(稳态),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对应关系。即yf(x)。静态特性参数包括:l 灵敏度(Sensitivity) 灵敏度是稳态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用K来表示,即 对线性系统输出而言,灵敏度即为输出/输入的斜率(不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为定值。yyxKOOxK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灵敏度为刻度特性的导数,随输入量变化而变化,是变化的。灵敏度是个有单位的量。例如:一个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压值,则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为mv,表示一摄氏度引起多少电压输出。传感器或传感检测系统的总灵敏度=该系统各个环节灵敏度的乘积l 线性度(Linearity)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曲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传感器满量程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