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28597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训练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程务挺,洛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 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 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 军总管李文竦、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 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 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 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

2、官,又进寇绥 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 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 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 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 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 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 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 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 相应接。则

3、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 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 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B.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 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C.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 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

4、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 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主要应根据句意来断句,同时结合句子的结构和文化常识等。通读可知, 所给语段的内容是介绍程务挺的父亲的,先介绍了其父亲的名字,“父名振”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后面应断开,故排除C D两项。“大业末”表示时间,“仕”是动词,应和“窦建德”相连,故排除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B.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D.单于

5、,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答案 B解析 主管“官员任免”的是吏部尚书,不是礼部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B.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 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C.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D.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

6、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答案 D解析 “处死其全家”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籍没其家”,意为“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 并没有处死他全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译文:(2)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译文:答案(1)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2)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 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征战, 就到程务挺祠堂中祈祷敬拜。【参考译文】程务挺,是洛州平恩人。他的父亲叫程名振,大业末年,在窦建德手下做普

7、乐令,很有能干的名声,众贼不敢侵犯他的县境。程名振后来历任晋州、蒲州二州的刺史。龙朔二年去 世,朝廷追赠他为右卫大将军,谥号为烈。程务挺年轻时跟随父亲程名振征战,以勇敢和力量闻名,升为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年 间,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竦、曹怀舜、窦义昭等将领相继打了败仗。朝廷 又下诏让礼部尚书裴行俭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史伏念,程务挺担任裴行俭的副将,仍兼任检校 丰州都督。当时史伏念驻扎在金牙山,程务挺和副总管唐玄表带领部队首先逼近敌人。史伏 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中书令裴炎认为史 伏念是因害怕程务挺等人的兵势才投降的,不是裴行俭的功劳,史伏念于

8、是被诛杀。程务挺 因为有功劳被提拔为右卫将军,被封为平原郡公。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众人占据县城反叛,白铁余自称皇帝,设置 百官,还率领部众进攻绥德,杀伤抢掠百姓和官吏,焚烧村落,朝廷下诏让程务挺与夏州都 督王方翼出兵讨伐。程务挺进攻城平县城,将城攻克,活捉白铁余,全部平定他的余党。程 务挺又因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年,程务挺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 羽林军张虔勖一同接受武则天的密旨,带兵进入宫内,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 帝。武则天临朝听政时,程务挺多次受到重赏,特封他的儿子程齐之为尚乘奉御。程务挺哭 着请求将封赏转授给自己的弟弟,武则天赞赏他,颁下制

9、表褒扬程务挺,于是封程务挺的弟 弟原州司马程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间,武则天任命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防 御突厥。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副将以下的人,没有不尽力的, 突厥对程务挺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侵犯边境。等到裴炎被捕入狱,程务挺 暗中上表为他伸冤,由此触犯旨意。程务挺向来和唐之奇、杜求仁的关系很好,有人便诬告 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暗中相互勾结。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到军营中斩杀了程务挺, 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 祠堂,每次出兵征战,就到程务挺的祠堂中祈祷敬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

10、题目。(19分)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都士美异其 秀特,数延誉。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 围,席坐虎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 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 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 贝金玉,有司承以菜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 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 必取二

11、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鄂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 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 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缢,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 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姓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 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

12、作郎,分司东都。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 一倡名乃得入/ 答案 C解析 分析可知,“元和中”是表时间的固定词组,其后应断开。

13、据此排除A、B两项。又“倡名”的主语是“吏”,故“吏一倡名”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大臣与帝 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B. “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以推断 文中的“高第”指后者。C. “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 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D. “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 “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 时指阴阳交相变

14、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答案 D解析 “晦”是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指阴历每月初一。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郡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都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 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8 .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 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 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D.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 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

15、得流泪。答案 D解析“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说法有误。皇帝“凭殿阑诵赋,为泣下”并不是因为牡丹赋写得精巧,而是因为怀念舒元舆。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译文:(2)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译文:答案(1)大凡宰相公卿不是贤才就不在选拔之列,但有关部门把他们当奴仆对待,实在不是礼贤下士的方法。(2)假如一年中德才兼备的只有几个人,却说必须选够二十人,那么错误地进用的人就超过了一半,说这是合乎规定可以吗?【参考译文】舒元舆是婺州东阳县人。他地位卑贱,不与士大夫为伍。他开始学习时,就机敏聪明。后来客居江夏,节度使郡士美对他的突出才能感到惊异,多次为他扬名。元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看到有关部门检查苛刻,到尚书省考试时,即使水、木炭、 脂烛、餐具,都是各人自带,官吏点到名字才能进去,用荆棘围住,应试者在廊下席地而坐, (舒元舆)于是上奏说:“自古以来的贡士没有比这更受轻视的,何况宰相公卿都是从这些贡 士中选拔出来的,大凡宰相公卿不是贤才就不在选拔之列,但有关部门把他们当奴仆对待, 实在不是礼贤下士的方法。罗列荆棘遮挡阻拦怀疑他们作弊,也不是用来寻求忠诚正直人才 的办法。写诗作赋是雕虫小技,经传被断章取义,从中不能看出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