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2789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同志们:这次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 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南通市农村 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 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 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两个率先进程。市委、 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 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 求。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 围绕全面小康目标,积极实施农民增收五年计划,扎实推进 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

2、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农业总产 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增长。项目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项目62个,总投资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农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文 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 市上下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和农业部门的同志共 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 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一、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3、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 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 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 措。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干部的重要使命。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 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 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又 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 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 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 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让占人 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是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两个率先的重要载体。实现两个率先是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也是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我市要实现到2016年在全省江北率先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基本 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如 果我市广大农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不可能

5、真正 实现全市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两个率先的目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快新农村建设,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公共服务和公 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 规模,加速农民增收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 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从整体上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 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通州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 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 力。当前,我市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也是好的,但 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 农业效益偏低,

6、依然是弱势产业。从社会层面来看,农民在 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依然是弱势群体。从稳定形势来 看,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 时有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 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健全社会 保障救助体系,维护农民权益,缓解社会矛盾,能够促进整 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为构建 和谐通州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面临着许多有利的 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市 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连续8次跻身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行列,连续5次进入全国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 50强。2016

7、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超 1000亿元,财政收入在苏中苏北率先突破2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苏南部分县(市)。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 170亿元,人均储蓄达134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以 10%以 上的速度增长。平潮、金沙、姜灶、张芝山、兴仁等5个镇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1000强。这些都为我市建设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五以来, 我市加大了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 出行、信息通讯、环保水利、教育卫生等各项条件大为改善, 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通 车,沪通铁路先锋货运物流中心的建成启用,我市的交通优 势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通

8、过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的实施,以川港镇志浩村、兴仁镇徐庄村等为代 表的示范先行村,在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民集居等方面 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很好的 经验。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前不久,中央、省、南通市先后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部署,出台了一 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文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更加 优化。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谋划发展、改革创新、维护 稳定、凝聚人心和抵御腐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不断提高,通州已经成为长三角北翼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地 方。同时,我市广大农民对建设富民宜居、平安和谐

9、新农村 的热情和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渴望,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了内生动力。可以说,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已 经形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加大推进力 度,务必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在今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在 十一五期间有一个较大的进展。二、科学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 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核心,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倡导文明风尚,提高 农民素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把通州建 成富民宜

10、居、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以 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为起点,全面启 动新农村建设,着重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到2016年,全市农村总体上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所确定的水平,在 此基础上,再通过 8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繁 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 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实践中,必须正确把握 五条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镇两级政府要积极 引导,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动员农民自愿参与,发挥主体 作用。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建设

11、目标切合实际,办法 措施切实可行,各项投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打好基础。 三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坚持快规划、稳实施、先试点,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四是建章立 制,规范操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形成制度和 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五是整体推进,务求实效。要准确理 解新农村五个新的科学内涵,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力求 实效。按照上述目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要与推进小康村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 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 建设新村镇。规划是蓝图, 可以使农民群众振

12、奋精神、增强信心;规划是尺子,能够使大 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规划又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指南针。要切实搞好村镇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我市 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小乱散,是新农村建设 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开展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和农民集居 点建设。今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的平潮、石港、二甲、 三余等4个中心镇和川港等经济重镇,要完成新一轮城镇总 体规划编制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要达到40%十总、四安、西亭、兴东、新联、五甲、海晏、北兴桥等镇年底前 要全面完成镇区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完成1-2个主要街道、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按照 适度集聚、节约用地、

1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进一步 研究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布点、规模、用地范围和界限。 金沙、三余、石港、兴仁、兴东、川港、先锋、开发区等先 行开展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的 8个镇(区),要尽快确定1-2 个集居点,集中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使集居点规划贯穿 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其它镇也要因地 制宜,创造条件,选定 1-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搞好规划编 制和示范建设。市有关部门要设计推广一批经济实用、造型 美观、节能节地节材、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宅样式。新村 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各镇发展不平衡,建设 的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必须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

14、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民集 中居住点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力争到2016年,全市有20%的农户入住集中居住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拥有的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等方面的资源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继续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加快道路、 水电、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到2016年,力争所有村实现通有线电视,用上自来水,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 100% 建成乡村等级公路 500公里,建成通州城区到各镇的干线公 路网。加快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提高灌排能力,疏浚河道 2000公里,改造泵站 1000座。加快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 田10万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5、,加快推进林、牧、渔业 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 道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现代化新农村。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农村 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部分 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日渐成 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打 造新环境,美化新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积极 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三清工程建设,努力 实现一村一清。建立河道疏浚轮浚长效管理制度,做到河 底清、水面洁、两岸绿。建立民办保洁站,健全保洁制度。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公共垃圾箱,生活垃圾及时

16、清运,实现无害化处理。实行清洁生产,主要农产品基本实行无公 害生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严禁秸 秆露天焚烧。以农村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 结合起来,鼓励种植常绿阔叶树,绿化美化村庄,改善人居 环境。(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实现全面小 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 节在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当务之急是 要培植农村新产业,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使农民收入实现 持续较快增长。发展新产业一定要根据区域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 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 产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各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