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27715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最新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一、当代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 (一)原因:1、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直接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二)表现:1、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活跃;2、喜忧并存:(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喜的表现及原因:见课本P87; 忧的表现及原因:见课本P87(还有其他原因: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当前人们思想空虚、健康向上文化作品的缺乏.)3、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含义、危害、态度以及存在的原因。见课本P90-925、价值取向多元,

2、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6、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思想道德的多种选择。二、面对当前文化生活的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文化选择):1、国家(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我们所倡导大众文化含义:面向广大人民(特点是贴近大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健康),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活泼)的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大众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大众,科学的、先进的)人民大众需要不等于人民大众真正需要(大众,科学的、先进的)、原因: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求,丰富文

3、化生活。、怎么办?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P93)、主旋律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原因:各种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其他: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2、企业(1)诚信经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增强社会责任感。(3)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3、个人(1)提高辨别的眼力,增强抵御的能力,拒绝污染。 (2)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5、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二、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方

6、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5、内容、要求:(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具体看问题和材料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7、文化。(新书P96) 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二、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P9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地位(P93)(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2)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

8、导地位3、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换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新书p96)4、文化的一般作用角度思考。(从文化对社会、对经济政治、对人、对文化建设本身意义等角度思考)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4、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5、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中吸收和借鉴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

9、用。6、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两修养。考点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一、是什么: 建设先进文化,科学发展,强基固本,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之路.二、为什么:1、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新书P9596) (1)奉行“全盘西化“ 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马克思列宁主义传

10、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4)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5)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新书9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1、、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P98三、怎么办:1、六个坚持: (新书P97专家点评)二为,二百,三贴近,两效,改革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2、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

12、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考点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关键)一、是什么:1、含义 (新书P98)(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 表现 (新书P98)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二者关系: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13、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二、为什么:(文化要自信的依据)1、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的关键。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怎么做:(要求)1、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含义表现可以转化为要求3、前面文化生活一二三单元中有关的内容都可以考虑,关键看材料(如: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文化体制改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 是什么:(实质: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14、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 、根本任务(或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二)、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发展教育事业:(1)为什么(教育的重要作用))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看: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文化

15、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竞争能力。从文化与人:教育是文化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养,有利于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角度看: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教育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角度看: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看: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角度看: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2)怎么办:战略、方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方向:坚持教育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