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275057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 PPCT)作者: AJJPPCT 是“问题行为早期发现” 的简称,是以 Prediction Test of ProblemChildren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 实际教育工作迫切要求在学生的问题行为尚不明 显时, 就能及早发现不良行为和非法行为倾向,并适当加以指导, 以防止问题学生和犯法行为的发生。 为了满足我国广大心理学工作者, 德育工作者,普教科研人员, 管理人员及教师 这一迫切需要,我们对日本长岛贞夫等人编制的 PPCT 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中国的常模。一、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的意义和作用 具有反抗、攻击倾向、冲动性、情绪不稳定、逃避倾向、非社会性、自 卑感等不适应性格

2、特的人, 不能说都会发展成犯法行为, 虞犯行为, 问题行为或不适应行为, 但是作为这些行为的前兆行为是不能忽视的。 所以, 假定它们之间具有连续性, 就可以在不 适应性格特征中早期发现表现突出的行为。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就是以问题行为的第 5 等级 (不适应性格特征群)为基础,早期发现和预测犯法行为和问题行为症候群。二、测验的目的本测验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问题行为,并进行预防性的指导。三、测验的构成本测验由 6 个内容量表和 L 量表(效度量表)构成。 L 量表的项目是20个,其他 6个量表各由 10个项目组成。因此,全量表共由 80 个项目构成。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全量表有 3

3、 个因素,构成三个分量表。 对人关系不适应:R 反抗倾向。O 被压迫感。情绪不稳定:I 对欲求不满的忍受性低。A 孤独感倾向(缺乏接受性) 。学习不适应:S 没有学习热情(学习不适应) 。N 缺乏成就欲求。L 量表(说谎量表)四、测验时间测验时间不限制, 但是对想得太多, 进度慢的学生应提醒他 “不要想得太多”。40 分钟内全班学生都要完成。早完成的学生应让他出去,以免打搅别人。五、各量表的解释和诊断(一)L 量表(说谎量表) 称为效度量表,本测验属问卷法测验。本测验 L 量表的原始分满分为 20分,分为A、B、C三个等级,小四至初三:0 2分为A , 36分为B , 7 20分为C;高中:0

4、 3分,分为 A , 4 6分为B , 7 20分为C。L量表得 A级或 B 级的受试者,说明他在各内容量表的测验结果是可信的。在L 量表被判定为 C 级的 受试者, 由于对行为规范的东西敏感, 所以会作自我防卫性的评定, 因而在测验中不会如实 地回答问题。这不能一般地解释为“瞎说” 。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各内容量表的测验结果是 不可信的,必须通过其他方法来了解该受试者的性格。(二)内容量表的解释和诊断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根据常模换算成C分数。C分数为010,分A、B、C三个等级,C分数5是平均分,C分数0 5为A等,C分数6 7分为B等,C 分数8 10为C等。C得分为A等的学生,被诊断为没

5、有问题。C分数为B的学生,被诊断为稍有问题。 C 得分为 C 等的学生,被诊断为有问题。被诊断为稍有问题或有问题的学 生,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学生,要给以预防性的指导。1.R 量表(反抗倾向) :这个倾向显示了对人关系中的不适应,对家庭 和周围社会来说,它是一种攻击性的,反抗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威胁别人、偷 懒、牢骚多、吵架、容易生气、偷钱、毁坏东西、喝酒吸烟、常在外过夜、流浪成性、离家 出走、躲避老师、顶嘴等。在此量表上, C 分越高,这种行为特征的倾向就越明显。因此, 反抗倾向是问题行为最典型的征兆和预测指标。2.O 量表(被压迫感) :这个倾向同反抗倾向一样,也显示对人关系中 的

6、不适应。被压迫感是由于自身受到他人的攻击与拒绝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和被害的感觉, 主要表现为:不喜欢跟人交往、突然采取粗暴行为、容易闹别扭、嫉妒别人、有孤独感、有 自卑感、集体暴力行为、不喜欢说话、异常喜爱床、猛然吓唬人等。在此量表上,C 得分越高,这种行为特征的倾向就越明显。 对人关系中的欲求不满如果强烈, 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 问题行为和非法行为。3.I 量表(欲求不满强烈) :由于有不能控制的欲求和冲动,忍受不了欲 求不满,便容易走向异常行为。 因欲求不满强烈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主要有: 自制力差(直 接见诸行动)、抵制他人的关心、做事突然欺负弱者、同异性不正当交往、做安眠游戏、跟 异性胡闹

7、、随随便便地施行暴力、毁坏东西、离家出走、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冒险等。在此 量表上, C 得分越高, 这种行为特征的倾向就越明显。 欲求不满是非法行为的典型模式之一。4.A 量表(有孤独感倾向) :不适应集体生活、认为自己不能被他人接 受,因而表现不出积极行为和指导性行为。 有孤独感倾向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有孤独感、 有神经症倾向、嫉妒别人、有自卑感、容易闹别扭、有被害感、有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有性 恶癖、装腔作势、缺乏自信、 有洁癖、说小话、 常空想、 注意容貌、 追求虚荣等。 可以认为, 这种感情一积累起来, 人格上便会出现破绽, 从而引起问题行为。 在此量表上, C 得分越高, 上述行为

8、特征的倾向就越明显。5.S 量表(没有学习热情) :没有学习热情主要表现为学业上的挫折感 及失败感, 其主要行为特征: 不能取得与能力相当的成绩, 成绩差、 有自卑感、 有孤独倾向、 不正当的异往、常在外过夜、有放荡派癖、 、喜欢危险的事情、不按时交作业、讨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学 业缺乏热情的学生想在其他领域里满足自己, 容易走向反社会行为。 在此量表上, C 得分越 高,上述行为特征的倾向就越明显。6.N 量表(缺乏成就欲求) :没有成就欲求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不 能取得与能力相当的成绩、经常逃学、做什么事都容易厌倦、对自己估计过高、耐性差、意 志薄弱、好空想、不肯上学、为一点小事就

9、哭等。在此量表上,C 得分越高,上述行为特征的倾向就越明显。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欲求, 对于辨别有问题学生,这是一个很有效的 指标。六、分量表的解释和诊断(一)对人关系不适应对人关系不适应包含着两种问题倾向:反抗倾向(R)和被压迫感(0)。此分量表的C分数是R量表和0量表的两个C得分的均数。问题行为和非法行为的萌芽状 态主要发生在对人关系中。这样说并不过分,越来越说谎、态度冷漠、进而是反抗和攻击, 周围人可以看出, 这种学生的心理正在产生某种变化。 如在对人关系不适应上得分高, 一般 可以认为, 已有了问题行为。 在此分量表上, C 得分越高, 问题行为的倾向就越明显。 因此, 对人关系不适

10、应(反抗倾向和被压迫感)是预测非法行为的重要指标。(二)情绪不稳定此分量表是由欲求不满强烈(I)和有孤独感倾向(A)两个内容量表 构成。它的 C 分数越就是 I 量表和 A 量表的两个 C 得分之和的均数。对非社会性的儿童和 学生以及对反社会的儿童和学生所进行的多种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类儿童和学生的情绪明显 地比正常儿童和学生不稳定。 前两类儿童和学生在心理机制上具有类似的特征, 如欲求得不 到充分满足,自己的意向和希望不被他人接受,冲动倾向强烈,情绪不稳定等。因此,欲求 不满强烈、有孤独感倾向是非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征兆。在此分量表上,C得分越高,问题行为的倾向就越明显。(三)学习不适应此

11、分量表是由没有学习热情(S)和没有成就欲求(N)构成。它的 C分数就是 S 量表和 N 量表的两个 C 得分之和的均数。有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学生对学习极少 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坚强的忍耐力, 而在其他反社会行为上则表现出极端的热情。 有非社 会行为倾向的学生, 学习不适应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败感,对学习丧失热情。同时,这类学生在整个生活方面都缺乏热情,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因此,学习不适应, 没有学习热情, 缺少成就欲求,发展成为问题行为 的倾向很大。在此分量表上,C得分越高,问题行为的倾向就越明显。七、全量表的解释和诊断全量表的 C 分数是分量表(一) 、(二)、(三)的 C 分之和的均数。从

12、 这种有意义来说,将分量表(一) 、(二)、(三)合起来是预测问题行为的指标。全量表的 C 得分越高,问题行为的倾向就越明显。全量表和分量表的C分数的等级和内容量表一样。八、问题学生的指导方法1.个别指导法和集体指导法改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以及最终改变行为的指导方法大体分为两 种:个别指导法和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的代表做法是“忠告” ,特别是被罗杰斯发展了 的“非指导性的忠告”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心理疗法的原理。对于那些由于自我否定而苦恼的学生, 不应说服, 也不应说教, 而应在 学生和咨询者之间,也就是在学生和教育咨询教师之间,努力创造一个能相互信任的环境。 不要使学生有负罪意识,

13、使之不要有自我防卫的态度,而能自由地谈论自己和自己的烦恼。 对咨询教师来说, 要有接受对方陈述的宽容心情, 对对方的问题不仅应同情, 而且应有共同 感受。只要有几次处于这种境地, 学生便会用正常的态度看待自己, 于是, 看 待自己的方法和观点都会产生变化。 这表明自我意识也发生了变化。 像这样的个别指导法适 用于有“被压迫感” ,“有孤独感倾向”的学生。同时还适用于那些虽有能力但被认为“学习 不适应”的学生。总之,对于指导那些内向的而又神经症倾向明显的人来说,这是个理想的方法。非指导性的忠告虽不是有组织地进行的方法, 但这种个别指导却包含着 倾听每个学生的烦恼与不平, 发现和承认学生的优点与个

14、性, 加以鼓励和支持, 创造一种在 日常生活接触中通过谈话而形成的亲切的师生关系。不过, 在学校里必须注意一点, 那就是非指导性的忠告是有一定局限性 的。非指导性指导方法的严厉从教育学观点看,很多地方是值得参考的,这是事实。这是因 为,在学校里,教师的命令、监督、支配和指示等太多。因此,有必要充分重视非指导性忠 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可是, 非指导性的忠告原本是为了治疗神经症而产生的一种技术。神经症患者由于自我否定而苦恼, 希望亲自访问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专家来摆脱苦恼。换句话说,治疗的“动机”是强烈的。在学校的学生, 有些虽是神经症患者, 但很多是攻击性的, 他们支配朋 友,具有反抗老师、

15、 父母和反社会倾向。 这些学生往往从不拜访教育咨询室,从不跟老师谈 话。这种场合下,马上运用非指导性忠告是不可能的。对智力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这个 指导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改变自我意识和改变自我认识的方法, 并不限于个别指导。 其实从学校 工作者看,还是集体指导的适用性大,而且有效。2.集体指导的典型方法:就是在年级里分配职务,教师必须妥善安排, 通过指导和帮助使学生产生为集体做了贡献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甚至把班级的管理交给学生 去独立做,使之负起责任。这种情况下,要有一种教师承认学生的努力的感情气氛。对于那些有反抗倾向、 攻击性强的学生来说, 可通过适当的小组活动使 学生的欲求升华,这个方法也是有效的。对于那些有“被压迫感”和“孤独感倾向”的学生 来说, 应考虑班级情况的差别, 让他们在反抗性少的集体里慢慢地习惯集体生活, 这也是一 个好办法。总之,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妥当地使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