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266109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扬州中学高三1月质量监测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5.1一、语言知识与应用(15分)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 和对上天的 ,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在未来的世界里,科技元素会越来越多地被 于生活中,不仅仅是鞋子,还会有更多的生活必需品被智能化, 的智能产品将会让人应接不暇。 A眷恋 敬仰 运用 层出不穷B眷念 景仰 使用 层出不穷C眷恋 景仰

2、 运用 琳琅满目D眷念 敬仰 使用 琳琅满目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算成年率萎缩6.8%,是该国经济自2011年“311”大地震受到重挫后遭遇的最大降幅。B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C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对高通发起了反垄断调查,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这项调查正值发改委加大对科技公司的审查力度,特别是授权移动设备和网络专利技术的公司。D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都曾有过各自的“黄金时段”,而后又因为先天的限制而陷入低谷。香港电影人在“北上”的路途上走得更远,也起步

3、得更早。 3. 下列诗句中与“天香月色同僧室”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A叶落猿啼傍客舟 B. 魏国山河半夕阳C花间觅路鸟先知 D寒林空见日斜时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这三副对联依次是( )(3分)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 B. C. D. 5阅读右面这幅丰子恺的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A要做生活中的强者 B. 要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

4、C生活中难免有挫折,要及时改变方向 D. 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应该从容淡定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1),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2),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

5、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3),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4)之,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

6、之家乘(5),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释:1归震川: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明代散文家。于散文创作力排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著义朴素自然,长于言情叙事,为桐城文家所推重。著有震川先生集。闬(hn):里门。2征君;即孙奇逢。3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4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5家乘:家谱。“乘”(shng)本为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因以称记载史事之书为“乘”。6解释文中加

7、点的词。(4分)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 恨: 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 末: 坐此义不讲耳 坐: 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 7文中“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中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某所,而母立于兹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C吾尝终日而思矣 D侣鱼虾而友麋鹿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2)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3)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9方苞为征君作传,主要写了征君什么事迹?目的是什么?(3分) 三 古诗词鉴赏( 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

8、词,回答问题。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1)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清霅(zh)(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带的山。(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的别称。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的妙处。(3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

9、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3)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5)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6)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7)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8)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 。(三字经)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永 远 的 门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

10、式古老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长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

11、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待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的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

12、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拭擦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 “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