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26598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六十集【义篇8231;绪馀】【冯谖客孟尝君】(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六十集)蔡禮旭老師2011/3/26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1-001-060上個禮拜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過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我自己一翻開來才知道這麼長,有沒有人三天沒睡著覺的?我們抽一段來背就好,越石父這一段,預備起: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背一段就好,不過這篇文章大家多讀,這個很精

2、彩,其中也很多做人的義理。我們翻到一百五十四頁,進入義的部分。緒餘,一百五十四頁:【夫義。德之宜也。】這個義,它是一個人的德行。這個宜字,就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也有本分的意思在其中,宜就是應該的。那什麼是應該的?其實五倫當中都有應該盡的本分,上位者仁愛是本分,包含接受人家的恩德,受人點滴,湧泉相報,這也是做人的義,這種情義、道義在其中。我們先來看一篇文章,三十二頁,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這個戰國策,從書名當中了解,它主要是記載戰國時代這些讀書人,叫遊士。他遊走在各國間,有些國家的領導者覺得很認同他們的理念,就用他們。這些遊士、謀策之士,他們謀劃很多策略,把這些故事記下來,叫戰國策。而且

3、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時間寫出來的,它裡面的內容很長,有三十三篇,從春秋以後記到楚漢相爭,這整個過程二百四十五年之間。所以不是一個人寫的,也不是一個時間裡面寫出來的,是劉向後來把它歸整了三十三篇,就是我們現在看的戰國策。劉向,我們之前讀的說苑,也是劉向編的。馮諼就是戰國時代的人物。客,我們之前有跟大家提到,戰國時代有個風氣就是養士,養這些讀書人在家裡做客,有些需要或者危難的時候,這些食客就替他們出力。有的多的,家裡的食客幾千人都有,像孟嘗君那個時候好像號稱養士三千。三千人都住在自己家裡面也相當可觀,可見他們家有多大。這整個故事,馮諼是個主要的人物,我們直接來看文章:【齊人有馮諼者。】齊國有一個人叫

4、馮諼。齊國的首都在臨淄,山東臨淄。當時戰國有七雄,春秋有五霸。戰國七雄是韓、趙、魏、齊、楚、燕、秦,就這七國,只有這七國。可是春秋時代有幾百個國家,到戰國以後統統被兼併了,最後只剩七個國家,叫戰國七雄。不要說春秋五霸,所以春秋國家比較少,不是,春秋時候國家幾百個,到了戰國,最後強國把弱國併吞掉,只剩七國。【貧乏能自存。】他非常窮困、貧窮。不能自存,就是自己不能生活、不能生存,沒錢。【使人屬孟嘗君。】他請求朋友,這個屬就是囑託,囑託朋友去告訴孟嘗君,能不能到他底下做客。【願寄食門下。】願托身於他的門下,希望做他的門下食客,有這個意願表達出來。【孟嘗君曰。】剛好來了之後,孟嘗君問他:【客何好。】客

5、人,這位朋友,你有什麼嗜好?【馮諼曰。客無好也。】我沒什麼嗜好。當然,這是孟嘗君在對他了解一下,這個人到他的門下來,要了解他的背景,甚至他的能力在哪裡,問他有沒有嗜好沒有。【曰。客何能。】這是能力、本事,您的本事、專長在哪裡?【曰。客無能也。】我什麼能力都沒有。孟嘗君可能問到這,也快問不下去了,第一次見面問的兩個問題是這麼回答。【孟嘗君笑而受之。】他笑一笑:好,您就住下來。這裡看到什麼?孟嘗君還挺有度量的,人家既然有緣想來,縱使沒什麼能力,也讓人家先住。所以孟嘗君笑而受之:【曰。】好,你就住下來。【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因為旁邊的僕人,剛好看到孟嘗君跟馮諼的對話,所以身邊的僕人就覺得孟嘗

6、君是,這個賤就是輕視、看不起,馮諼。其實,旁邊的人是在揣測他領導的意思,會不會揣測錯?底下的人一揣測錯,之後對人態度不對,最後人家會把罪怪在誰的頭上?怪在他領導的頭上。所以底下的人不要亂猜,可以直接問。而且那個猜的念頭不是很好,既然讓我們去服務別人,就要盡心盡力服務,哪怕領導是輕視別人,我們都應該尊重去照顧客人。這樣也是在提醒自己的領導,要平等真誠,不能看人大小眼。真的,自己的領導假如看人大小眼,他的事業,包含他的團隊,人心遲早出問題。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管晏列傳最後結語不就是這幾句是重點嗎?你們怎麼回應得不是很自然。我很了解,因為你們背到後面沒力氣了,總要善解人意。所以一個做屬下的

7、人,應該是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不是揣測上意,那都有諂媚在裡面。真正好的領導者,反而都是看一個人是不是老實做好他的工作本分。結果因為揣測上意,覺得孟嘗君瞧不起他,所以食,這個食就是給他吃,跟飼養的飼相通。草具就是非常粗惡的食物,就是淡菜粗飯這些東西給他吃,是最差的待遇。【居有頃。】有頃就是一段時間、不長的時間,居住了一段時間。【倚柱。】馮諼靠在柱子上面。【彈其劍。】彈著他自己的劍。【歌曰。】就開始唱。【長鋏歸乎。食無魚。】這個長鋏有兩個說法,一個就是指長劍,他彈著自己的長劍;一個是指劍把,劍的手把。這倒是都可以通,反正他就是拿著自己的劍在那裡感歎,長劍,長劍,回家,回去吧,怎麼吃都沒有魚吃,食無

8、魚。【左右以告。】孟嘗君的僕人趕緊把這個情況跟他稟報,報告給孟嘗君。【孟嘗君曰。】他聽完之後說:【食之。】給他魚吃!【比門下之客。】就是比照一般門下之客的待遇,不要輕視他。【居有頃。】又過了一段時間。【彈其鋏。】馮諼,這個就是重複,又在彈他的長劍。【歌曰。長鋏歸乎。出無。】古代的讀音讀居,現在的語音,口語是讀車。比方說齊家治國,持就是古代的讀法,現在一般都讀語音是治國。所以讀音是古法,語音是比較口語,現代的一個讀法。大家看,住在這幾千人的地方,他在那裡唱:回去,長劍,回去!你說多少人看到他?不少人。我們回去,出門都沒有車坐。結果這個行為、這個舉動,左右的僕人看到:【皆笑之。】都笑他,這個人搞什

9、麼,已經要過一次了,還要第二次,真是貪心,怎麼愈要愈多?【以告。】又告訴孟嘗君。【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客。】為之駕,就是給他駕車子,他要出門就用車送他,比照有車坐的食客。大家看,孟嘗君在這一點他還是很重義氣的,一個人重義他就輕利,他在給別人的時候,他不會放在心上。假如一個人很吝嗇、很自我,他給別人都記得很清楚,挺計較的。所以,假如孟嘗君度量不大、不慷慨,我已經給你住,又給你魚吃,你有完沒完。但是孟嘗君還是挺講義氣的,你既然在家裡面,你都提出來了,好,就給他。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面對這些生活的細節,他度量很大,很慷慨、能包容,食客三千。大家想一想,現在一個部門,三、四個人,

10、常常就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都衝突很多。你看,他一個大家長,幾千人住在他那裡相安無事,也是不簡單。從這些地方看出他處事的一個特質。給他車子坐。【於是乘其。】坐著配給他的車。【揭其劍。】揭就是高舉著劍。【過其友。】就是去訪問、拜訪他的朋友。【曰。孟嘗君客我。】意思就是孟嘗君很禮遇我,以禮待我。我讀到這裡都覺得馮諼挺天真的,好像個孩子,誰對他很好,你看誰對我很好,他也很高興。就像人老了,返老還童,老人家肯放得下,心裡煩惱的事也不多,然後孫子哪個人對他好,見人就講,我那個孫子,特別去新加坡的時候,給我買回了什麼東西,很歡喜。其實我們看馮諼這麼做,都是在提高孟嘗君的聲望。認識他的親朋好友都會非常

11、尊重孟嘗君,對你這樣的人,他還這麼禮遇,是無好又無能,還對你這麼禮遇。【後有頃。】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彈其劍鋏。】他又開始彈他的長劍。【歌曰。長鋏歸乎。無以為家。無以為家,就是沒有東西養家,不能維持他的家計。【左右皆之。】彈了三次,第一次是左右以告,第二次要車子是左右笑之,第三次說我家裡錢不夠養家。旁邊的人已經快受不了他,這個惡就是厭惡他,左右皆之:【以為貪而知足。孟嘗君問。】孟嘗君很有修養,第三次又來要求他,他反而是先請問:【馮公有親乎。】很尊重,稱他馮公。有親,你有父母親是嗎?要奉養是不是?【對曰。有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給就是供給,使人是派人,供給他的母親,他的家庭。食用,就是吃的

12、、用的,都提供給他老母親,他家裡。【無使乏。】不能使它匱乏。【於是馮諼歌。】馮諼從此以後就沒有再唱歌了。我看到這裡,假如這個馮諼是有道義之人,可能接下來就是孟子講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你這麼盡心盡力愛護他,把他當手足一樣照顧,他就把你當腹心一樣,為你出生入死在所不辭。而且這可能馮諼也是在測試,孟嘗君的修養到哪裡,這個主子值不值得效忠。接著,故事繼續發展:【後孟嘗君出記。】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孟嘗君出了一個公告。這個記是公告、公文書,來請教他門下所有的食客。【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計算財物、出納這些事,誰熟悉?【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文是孟嘗君的名,孟嘗君姓田名文,他是齊威王,齊國的

13、國君,威王的兒子,田嬰的孩子,他等於是齊威王的孫子輩了,田嬰之子。而田嬰當時威王封給他薛地,薛地就歸田嬰管。薛地裡面收到的這些稅收,都歸他來處理。所以薛地是田嬰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田文,就是孟嘗君。誰肯願意為我去薛地收債?這個薛地相當於現在山東的滕縣。【馮諼署曰。】署就是書寫上自己的名字,說我可以去。【能。】我行。【孟嘗君怪之。】孟嘗君看到他,覺得挺奇怪的,因為對他印象不深。說:【此誰也。】這個假如印象不深,孟嘗君的度量還真大,他給了之後,他也不去記。這個人是誰?【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者也。】就是唱,長劍,回家!那個人。這個夫就是此,就是唱這首歌的人,歌夫長鋏歸者也。【孟嘗君笑曰。】原來是他。【

14、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也。】這個客人果然是有本事的人。吾負之,就是我對不起他、忽略他,有負於他。未嘗也,我不曾召見過他、接見過他。所以當下孟嘗君覺得很過意不去。【請而之。】把他請來單獨見面,接見他。【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謝曰就是道歉,因為他覺得對不住,有負於他,所以語氣就是道歉的態度。我倦於事,就是被很多瑣碎的事,搞得很疲勞、疲倦。這個憒就是心亂,憒於憂就是說因為很多憂慮的事情使我心亂。孟嘗君在說明,他太多事在憂心,忽略了您這樣的客人。而性懧愚,而且我生性比較懦弱愚昧。沉於國家之事,沉於就是統統忙著管這些國家的事情,因為

15、他是宰相,官也大,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沉溺於國事之中。所以忽略了先生,叫開罪於先生,得罪了先生。先生羞,我這麼冷落你,先生不以為羞辱,還能夠包容我,還願意替我出力。古人在言談當中都是很謙退。乃有這個意願為我去薛地收債嗎?就是說您還願意替我到薛地去收債嗎?【馮諼曰。】馮諼回答說:【願之。】我願意去。【於是約治裝。】約就是把車輛準備好,整束好車子,整理好行裝,把這些該帶的東西帶上。【載券而。】尤其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他要去收債,這個券就是合同、契約,帶上。而行就是出發,起行了。【辭曰。】要走之前,向孟嘗君告辭,然後請教他:【責畢收。】就是所有的債收完了。【以何市而反。】以何市而反,市是買的意思,何是什麼,就是債收完了買什麼東西回來?反就是返回家裡。【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你看看我的家裡面,這個寡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