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26205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胜海_20100019_信息工程101专业:信息工程联系方式:北方民族大学2011.9.23.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一、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一经济实力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总量快速扩。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

2、过了两位数,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全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39.38亿元飞跃到20XX1081.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由4728元提高到19454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9%。与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相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0个百分点。改革开放、西部开发以来经济增速及构成指标各时期年均增长速度%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20XX年均增长1990-1999年年均增长2000-20XX年均增长19

3、78年1989年1999年20XX生产总值8.77.611.9100.0100.0100.0100.0第一产业3.62.33.523.626.117.69.9第二产业9.98.815.149.641.939.353.2工业10.58.016.135.833.228.743.5第三产业9.89.711.226.832.043.236.9人均生产总值7.96.110.9经济结构趋向优化。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按照稳定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和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逐步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7.5:39.3:43.2调整为20XX的9.9:53.2:36.

4、9。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成为带动全省增长的主导力量。政府财力不断增强。199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3.04亿元。20XX,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66.46亿元,比1999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1.9%,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7.9百分点,比西部开发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8.7个百分点。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26.9%,居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二高原特色农牧业成效喜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使农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主要农畜产品产

5、量大幅增长,实现了主要农畜产品自给,农业稳步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20XX,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亿元,比1999年增长41.9%,年均增长3.6%,比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年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牧业共同发展,农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转向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协调发展。20XX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39.0%,比1999年下降10.7个百分点;牧业占57.3%,提高9.5个百分点。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XX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99年的

6、571.02千公顷减少到20XX的514.06千公顷。种植结构由以粮油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换。20XX,粮食和油料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比1999年下降6.8和0.2个百分点,蔬菜和粮食作物中的薯类所占比重分别提高4.5和9.2个百分点。虽然播种面积减少,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作物单产提高,从而保持了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畜群、畜种结构,大力发展以牛羊贩运、育肥为主的西繁东育工程,农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农村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XX,全省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下降0.9%,油料产量增长28.4%,蔬菜产量增长1.1倍;肉类、牛奶、禽蛋产

7、量分别比1999年增长33.5%、32.9%和12.3%;草食畜和猪的出栏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10.8和44.3个百分点,商品率分别提高11.1和39.9个百分点。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近年来,我们立足高原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优势农牧业和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带。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湟水、黄河谷地和脑山地区为主的优质蚕豆、果品、马铃薯、蔬菜、油料等5大农产品生产基地。20XX,全省薯、豆、油、菜、药、花等六类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已达到65.6%。加强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十年来,全省

8、加大农牧业主要产品和重点产品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力度,通过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有效地降低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以农畜产品加工转化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奶业、牛羊肉、绒毛、马铃薯、油菜、中藏药材等产业,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鼓励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扶持建立了一批优质高效的生态农牧业基地。三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西部大开发以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资源开发,先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钾肥基地、食盐生产基地、硅铁冶炼基地、西北最大的水电基地、油气生产基地,形成了四大支柱和四大

9、优势产业,全省工业快速发展。20XX,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70.33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16.1%,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西部开发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8.1个百分点。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比1999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工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增强。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技术力量强、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成长起来,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工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近年来增速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规模以上工

10、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58.3亿元提高到20XX的440.1亿元,年均增长16.9%。20XX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扭亏,20XX实现利润177.17亿元,是20XX的221倍,20XX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减少,为100.02亿元。经过结构调整和不断的深化改革,全省工业已经走上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年份单位1999年20XX20XX比1999年增长%原煤万吨214.271283.61499.1原油万吨189.59186.37-1.7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14.36360.54215.3原盐万吨48.9370.6944.5水泥万吨116.75609.99422.5化学肥料万吨41.6

11、0277.91568.1电解铝万吨26.2791.03246.5钢万吨44.68126.72183.6钢材万吨36.07125.06246.7金属切削机床台203.00879.00333.0注:受金融危机影响,20XX原油产量减少,20XX产量为220.35万吨,比1999年增长16.2%。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围绕加快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进铝电联营、水电、钾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生物制品、新型材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精深加工能力,构筑了具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重点发展了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生产、有色金属、盐湖化工四大支柱产

12、业,培育了冶金、医药制造、畜产品加工和建材四大优势产业。20XX,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83.7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4.5%,;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64.5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4.7%,四大支柱和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9.2%。循环经济助推结构调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任务的生态立省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柴达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相关

13、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XX,两大试验园区实现增加值308.06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70.0%。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103.32亿元增加到20XX的398.54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长11.2%,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与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相比,年均增速高1.5个百分点。外贸易繁荣活跃。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消费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XX,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47亿元,比1999年增长2.3倍,年

14、均增长12.6%。通过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省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十年来,全省累计进出口总额44.28亿元,是1978-1999年21年进出口额的2.7倍,其中出口30.54亿元,进口13.74亿元。20XX,海关进出口总额5.86亿元,比1999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18.4%,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4.6个百分点,与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相比,年均增速高1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51亿元,增长1.9倍;进口总额3.35亿元,增长15.0倍。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20XX

15、,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通车,在青藏两省区形成了一条大能力、全天候、低成本的运输渠道,极提升了我省的综合运输能力,到20XX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650.9公里。通过新建或改造绿草山至黄瓜梁、格尔木至老茫崖、平安至阿岱等段公路,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1万公里,比1999年增长2.3倍,其中高速公路217公里,形成了以省会为中心,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的辐射全省城乡的公路交通网。新建成巴塘机场,改扩建家堡机场,到20XX末,全省航线里程达3.16万公里。输油气管道里程达439公里。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极大改善,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20XX,全省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比1999年增长2.0倍和1.2倍;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2.5倍和3.2倍。邮电通信突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