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257045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 董加耕的优秀事迹在部分报刊上发表以后,引发了各方面的重视。广大的革命青年,更是把董加耕作为学习的一个楷模。现在在我们省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学习董加耕的热潮。全国各地也有很多青年向她学习。这对于促进青年一代的革命化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部将有一定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向董加耕学习些什么呢?董加耕是一个在革命化道路上阔步前进的青年,是毛泽东时代的优异的革命青年。青年一代实现革命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党的要求。我们在董加耕身上,看到我们党对青年一代要求的部分优异的革命品质正在成长,这就是董加耕能够学习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用毛泽东思想对自己的立场、看法进行自觉的改

2、造,来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董加耕已初步含有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革命精神,火热的革命感情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即使这些全部正在成长中。树立这种革命方向和具有这些基础素质,是现代青年继承和发展党的革命事业,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必备条件。董加耕的革命自觉性很高。我们学习董加耕,首先要学习她的革命志向和革命理想。她立志献身革命,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从她写的时间一诗中,能够看出这个品质。她说:“生活到处对人全部是考验,时间对人全部是一样公平,为何各人会有不一样贡献?有些人活着整天盯着食槽,有些人为了广大人民革命”这里说明,每个人全部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远大的理想。董加耕的远大的志愿、理想是什么呢?日志上有

3、几句话:“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忧天下。”这个“忧”字用得很好。说明今天世界上还有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她们迫切要求翻身,要求革命。我们不但要同情她们,而且要心忧她们。就是替她们忧虑,替她们着想,把支持她们的解放事业作为自己的志愿。董加耕即使住在茅屋里,眼睛却看着全球;即使和泥土打交道,但心中却忧虑着整个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一个青年人,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不是为着自己,而是为着破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意识到把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完成革命任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这是以天下为己任,以革命为己任的大志向,伟大的革命志向,来自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董加耕在一篇日

4、志中说得很好:“人每时每刻全部在写自己的历史。”又说:“有些人在烈火中永生,有些人在常温下变成灰烬;有些人无条件地屈服于他人,有些人敢向坏事进行斗争;有些人穷而变心,有些人穷而骨硬;有些人迷恋于资产阶级的幸福,有些人投身于为集体的苦差,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应该永远保持历史是鲜红的颜色。一切的一切,全部通向人的本质人生观为何而活着,活着是干什么的。”她明确地认识到活着是为了革命斗争,为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正因为这么,她才有伟大的革命理想和远大的革命理想。董加耕的革命志向,是自觉务农,自觉地落实实施党的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董加耕说得好:“我们青年应该依据革命的需要,决定自己的生活道

5、路。不一样时期有不一样的第一线,解放前第一线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现在的第一线,就是广大的农村。到农村去是党所需要的,支援农业生产是更迫切的任务。”又说:“农业是基础,基础动摇了,跑到哪儿,哪儿也没有前途。”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农业,是光荣的伟大的任务,有志的革命青年,应将党的这个伟大历史任务,视为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理想,到农业前线去,在实现中国农业当代化的革命斗争中,在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中,在整个农村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充足发挥和贡献出知识青年的智慧和力量。董加耕的革命志向是立在革旧社会之命、建立新社会的远大目标上。革什么,立什么,态度很明确。她在生活的乐趣一篇日志中说:“新生事物是在艰苦奋斗中

6、生长起来的。大破大立,不破不立,这是一条真理。”董加耕认识到革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只有破掉旧的,才能建立新的。她注意把有破有立的斗争落实到行动中去,而且勇往直前,元所顾忌。在人民日报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是移风易俗的革命行动一篇社论中,讲她革四个命,即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命,革“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命,革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的命,革“学而优则仕”的命。这是同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和习惯势力作斗争。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使知识分子劳动化、工农分子知识化,逐步消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异,含有深远意义的根本方针。在这个方针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应该是

7、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崭新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她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是又红又专的人。董加耕参与农业劳动的革命行动,是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董加耕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她在高中毕业后能够毅然决然地走上农业战线,参与了劳动的行列,自觉地、愉快地当一名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农业劳动者;而不像部分青年错误地认为读书就只是为了升学,读了书从事农业劳动是“没有出息”。我们不反对升大学,而是反对用剥削阶级的思想和动机来对待升学。我们国家需要从中等学校毕业生中挑选一部分人升入高等学校,培养成含有高等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知识的人才。不过,中等学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人要参与生产劳动,首先是参与农业生

8、产。尽管建国后中国多种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总不能每十二个月让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全部升上大学。假如青年读了书就脱离劳动,那么未来谁去种田,谁去做工?那就没有些人了。莫非衣食住行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会凭空而降吗?所以,中小学校的学生要作好两种计划:一个是升学,一个是参与劳动。即使升了大学,最终还是要做一个劳动者。参与生产劳动,对中国知识青年来说,只有前后之分,没有参与不参与之分。董加耕不但仅立志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等等之类的命,还能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农村火热的阶级斗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社会革命。她有鲜明的阶级看法,坚定的阶级立场,她能以革命的态度处理生活、思想和工作上的

9、问题。董加耕有个哥哥在公社工作,弟兄俩感情很好,在一九六二年,她发觉哥哥的生活和收入不相当,怀疑她有不正当的行为,就几次劝说她要廉洁奉公,不能多吃多占,但哥哥听不进去。加耕心想:团结应该是政治上的团结,弟兄应该是阶级弟兄,对她的错误思想行为,绝不能马虎迁就。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写信告诉哥哥所在公社的党委,公社依据加耕的揭发,经过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了她哥哥的问题。事后,哥嫂很气恼,可是加耕并不放在心上。哥哥病了,她连夜撑船送哥哥到盐城治病,整整陪同了八天,亲切地同哥哥交谈,使哥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好弟弟。”这说明,董加耕能以革命的态度对待她哥哥的错误和缺点。她对哥哥又照料政治感情,又照料弟兄感情;又坚持标准,又注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