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25460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将相和说课稿 【说教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历史故事,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博大胸怀。文中的三个小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且各有中心,又密切联系,合起来又成来一个完整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广博深刻,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说教学目标】 立足“教材特点”及新大纲精神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

2、目标如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弄懂每个故事各自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教法】 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法,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迁移方法,因为这三个小故事独立成段,结合相似,可以“举一隅”而使学生“以三隅反”,省时高效。(如果一个个都讲出来,不仅影响进度,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养成学习不假思索的习惯,丧失独立工作的能力。)【说学法】学生到了高年级,大纲对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3、,巩固“圈点批注法”和“浏览法”,着重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方法。【说教学程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这节课我尽量减少提问,把腾出来的时间用在指导读书、感情和积累之上”。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第一课时:从题入手,初读课文,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导读“完璧归赵”,并小结学法。第二课时:、通过学法的迁移引导自学“渑池之会”、“负荆请罪”。、通过总结概括人物品质,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现以第一课时为例说说教学程序。一、从题入手,提契全文揭题:将相和。(板书)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

4、将”、“相”分别指出谁?“和”又是什么意思。本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突出“ 题眼”和“字”,因为“和”字是本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和”字的意思可借助体态语言,用手由外向内合拢的姿势助解,既避免了生硬的定义,又为故事的结局作象征性的提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都预习了,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题目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字又有什么意思?(从课文题目迅速切入课文内容,以达到长课短教的目的,用浏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2、四人一小组,边读课文边讨论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给出小标题吗?(完璧归赵 渑

5、池相会 负荆请罪) (第一次读书,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导读“完璧归赵”,归纳学法 1.幻灯出示导读提纲:2.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教师提问讨论: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可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

6、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读这句

7、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3、学生讨论交流(要求画出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 4、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领悟:刚才我们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了蔺相如凭自己的机智勇敢,(板书)做到完璧归赵,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故事,“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大家就用这种方法自学。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熟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自学“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说板书】这一板书与教学过程抓住“和”与“不和”探究相一致,暗示前因后果,突出教学的重点,又为下一节的总结作铺垫。 将 和 相 廉 颇 _不和_ 蔺相如 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