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254134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学复习笔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劳动关系学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一、 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一些学者将劳动关系界定在一个较窄的X围之内,仅指劳资之间、以与工会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另一些学者如此采用更广泛的定义,认为劳动关系覆盖了雇佣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与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二)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两种要素的动态结合过程。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

2、还有其特定的内涵。主要包括:(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二、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与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比照。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比照关

3、系的力量。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双方比照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三、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1、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根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低层管理者只负责监视和分配,而无权命令或奖惩下属,因而也属于雇员的X畴。法

4、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2、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工会的主要目标是代表并为其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3、雇主:也称“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用他人为其工作,并须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管理方是分层级的,权力分布是不均衡的,多集中于管理方的上层。4、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它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视、干预等手段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开展;是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身份直接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是

5、提供有效的服务,重点是加强对劳资双方的培训。四、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一)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根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X双方的权利义务。个别劳动关系有以下两个特点:1人格上的从属性主要表现为: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如此。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是承受监视、检查的义务。是劳动者有承受制裁的义务。2经济上的从属性劳动者既不是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也不能用指挥性、计划性或创作性方法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加以影响,这是经济从属性的最重要含义。(二)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

6、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是:1独立自主性。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集体劳动关系成为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五、劳动关系的特性:1、个别性与集体性 2、平等性与隶属性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对等性义务属于双方利益的相互交换,非对等性义务属于伦理上的要求。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比拟有代表性的五某某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其主要区别表现在:(1)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

7、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一样;(2)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3)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4)在工会的作用,以与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良等方面各执一词。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资方获得高利润,雇员获得高工资、福利和工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工会的作用就不大了。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该学派关注就业关系

8、中员工的动机,以与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雇员与企业的利益根本是一致的。该学派对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应尽量防止建立工会。同工会领导人建立合作关系。管理主义学派主X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更强调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日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X的典X。近年来英国劳动关系的改革也在向该学派方向开展。与管理主义学派主X比拟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英国劳动法的改革,是建立在管理主义“效率和公平完全和谐的假设根底之上的,其宗旨是在工作场所建立一种新型伙伴关系,鼓励劳资双方进展合作。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

9、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相对于雇主,雇员个人往往要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机会稀缺能够选择的工作种类少,如果辞职,很难再有选择机会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雇员大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而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如此有助于弥补这种不平衡。正统多元论学派的核心假设是,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开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该学派强调弱势群体的工会化。德国是实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德国模式也是该学派最为推崇的现实模式。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该学派十分

10、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该学派的观点,在五学派中内容最松散。认为劳动关系是一种不均衡的关系,管理方凭借其特殊权力处于主导地位。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法不能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因此为了确保工人获得公正平等的待遇,必须要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与周边部门相比,核心部门能够为雇员提供更优厚的劳申条件,采用更进步的管理方式。而周边部门的工作岗位相对“不稳定,甚至是临时性的、非全日制的,容易受到裁员政策的影响。工会的存在和集体谈判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但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同时又经常严厉地批判当前的劳动关系体系,甚至对工会也表示不满。

11、主X强势工会,认为工会应该比以往更加关心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事务。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实例。瑞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会福利国家之一。五、激进派的主要观点主要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组成。更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以与对冲突过程的控制。激进派认为,其他学派提出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这是因为:(1)管理方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工作职位,减少对工人技术和判断力的要求,来实现降低劳动本钱、增加产出的目的。(2)管理方通过监视和强迫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工人的行为。(3)管理学派的策略和方法实际是为管理方服务的。激进派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该学派的主要倾

12、向是建立雇员集体所有制。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一元论与多元论一、一元论与多元论一元论观点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管理方和被管理方都是整个“团队的一局部,赞美团队精神,主X每个人都应竭尽全力发挥其最大能力,并为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多元论观点如此承认冲突,甚至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防止的。认为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不同利益和信念的群体,因此,组织必须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持续的妥协。劳动关系多元论意味着不同利益的团体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妥协。二、价值观的适用X围和特点(一)传统型企业这一传统型的劳动关系管理类型,强调一元论,主X用强有力的管理反对工会。(二)精明

13、的家长型企业“精明的家长型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类型,在本质上属于二元论,但它并不理所当然地认为雇员会承受企业的目标或自动地认为管理者的决策很正当,而主X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以确保雇员采取正确态度。(三)精明的现代型企业就这类组织承受工会和集体谈判作为协商确定就业条件和待遇的方式而言,他们是坚决的多元论者。(四)标准现代型企业这一模式是目前最典型的一种劳动关系管理类型,其特征是实用主义或机会主义。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将劳动关系的主要调整模式归纳为四类:一、斗争模式其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本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而在劳资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因而以阶级斗争模式解决劳动问题的

14、主X已成为历史。二、多元放任模式工会又倾向于以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较小,因而可归为多元放任模式。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三、协约自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劳资抗衡和劳资制衡模1、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以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代表。2、劳资制衡“制衡是对“抗衡模式的修正与超越,是劳动者以劳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其形式包括从“参与决定到“共同经营。这种工会与企业内利益代表并存的二元架构为德国、奥地利所特有。四、统合模式统合模式具体分为国家统合、社会统合和经营者统合三类。1、社会统合模式典型代表是瑞典模式社会统合模式的特征:劳资双方

15、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劳工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本身的产业。其劳资事务处理的原如此为社会统合模式,内容包括:(1)工会联盟与雇主联盟力量均十分庞大,并共同构成强大的劳动市场组织。(2)劳资双方都愿意保持工业和平,都明确反对国家干预。(3)设立争议处理机构。 (4)劳资双方组织的影响扩大。2、经营者统合模式典型代表是日本模式经营者统合模式的特征:(1)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层级;(2)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3)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4)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3、国家统合模式国家统合模式,是指企业与劳工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国家决定。国家统合模式的特点是:(1)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而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劳动契约采取干预态度,对集体劳动关系予以压缩。(2)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公权力对劳资双方的劳动契约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3)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视检查方面,采取官僚本位主义,缺乏工会与劳动者的参与。(4)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开展计划,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进展规划,表现劳动者利益。市场经济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