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25254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前教育概论考试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概论知识点学校教育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规范性,是一种可控性强、效果好的教育形式。是现代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起示范和主导的作用。学前教育史指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其中,按年龄可分为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智力发展假设:17岁(智力为100%)4岁(50%)8岁(80%)8岁到17岁(20%)。法国奥贝尔林的编织学校最早的幼童保育机构。1809年欧文在新拉纳模范区创设“幼儿学校”,1816年,性格形成学院。他在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教育机构。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村为3-6岁孩子创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他创建了

2、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蒙台梭利(意大利医生、著名幼儿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建“儿童之家”,她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系统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陶行知(1891-1946)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他曾经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指出幼稚园教育的通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1927年在南京郊区创设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陈鹤琴(1892-1982)著名儿童教育家,1923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指导思想:一切为了

3、孩子,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前线。1996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同时废止了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被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1899年,瑞典女作家艾伦.凯出版了儿童的世纪预言未来社会将是属于儿童的。美国思想家、儿童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作为这个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1844年丹麦教育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学校,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19世纪末,芝加哥设立社区学院。真正发展是在二战之后的美国。社区教育提供优生、优育、优教方面的服务指

4、导,从而为儿童实现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提供保障。比纳量表学前教育测验的开端。把学前儿童作为重点进行测验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赛尔,1940年他提出格赛尔发展量表。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或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称为儿童观,包括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等。教育观是对幼儿教育的观点和态度,它决

5、定着教育的航向。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1、专业资格2、专业精神3、专业素养4、专业学习5、专业活动。教师成长途径:1、形成并不断反思教育理念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3、拥有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4、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结构5支持性的社会生态环境。影响教师和儿童关系的因素:文化;教育政策;教师人格特质;教师的教育能力;儿童的个性特征。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通过特定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和教育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理想追求,它往往体现了既定时代和社会对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的具体化呈现,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全国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活动的具体方

6、向。教育目标的结构:1、纵向结构:(包括:幼儿园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教育目标、单元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最上层的目标)2、横向结构(内容目标结构、领域目标结构、发展目标结构)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1、内容的目标达成性2、内容的基础性3、内容的适宜性4、内容各部分的平衡性5、内容的发展性。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注意问题:全面性;启蒙性;社会性;发展性;科学性。学前教育方法:一、活动教育法:指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活动教育法包括:1、游戏法:指教师用游戏的口吻或有目的地选用各种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方法。(包括:体育游戏、音乐;表演;听说;智

7、力游戏等)。2、观察法:指教师有目的、一计划地指导幼儿利用感官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3、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对必须掌握的有意义的语言、行为进行反复实践,多次重复,达到熟练掌握的教育方法。4、操作法:指教师提供实物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通过亲身接触、体验和经历,获得相应经验的方法。(探索性操作和练习性操作)。二、语言教育法:既包括教师用语言指导幼儿的一切活动,如为幼儿提供信息、解释事物、提问、启发、作出指示、进行评价等,也包括运用语言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语言教育法包括:讲解、谈话、指令。三、环境陶冶法:指教师为幼儿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利用形象、生动的情境

8、、气氛以及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教育因素,对孩子施以熏陶和感染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特点。83页的问题:你怎样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且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特性的环境系统。教育生态环境包括:一、自然生态环境:1、非生物环境:指高山丘陵平原极地沙漠江河湖海等。2、生物环境:指森林草原苔原微生物区原动物种群植物群落等。自然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与具体运作上。二、社会生态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聚落环境、规范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家庭与幼儿之间的环境、社会成员与幼儿

9、之间的环境)。幼儿园环境概念: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指幼儿园的各种人工和非人工材料)和精神环境(指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具体体现在师际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以及家园关系等)幼儿园环境特点:1、环境的安全性(包括安全的物质环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2、环境的多样性3、环境的童趣性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环境设计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2、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合幼儿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从而促进每

10、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3、参与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幼儿能以主人身份亲自参与的过程。4、艺术性原则:指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是清洁整齐的,在色彩和形式上富有美感,能激发幼儿美的情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5、经济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狭义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即学科课程。广义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11、,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获得的总和。幼儿园课程形式:1、显性课程:指幼儿园为使幼儿达到预期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包括: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核心课程。2、隐性课程:指幼儿园的工作制度、作息制度、环境、园风、师幼关系等译间接的、内隐的形式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非计划性、非系统性、不可控制性。3、社会课程:指幼儿园以外的、间接作用于教育活动的外部因素。幼儿园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具有全面性和发展性;课程内容具有生活性和启蒙性;课程实施具有活动性和灵活性。综合课程的含义:综合课程是以主题或单元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就是把教育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各种

12、教育要素综合起来,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以各领域的知识内容为主导线索,有机地构成一系列教育主题单元,在强化课程整体系统功能的 思想指导下对幼儿实施教育。综合教育课程的特点:1、整体性 2、联系性 3、集中性活动课程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产物。它的理论根据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就是将计算并入科学领域,将音乐、美术合并为艺术领域,将体育活动和卫生常识合并为健康领域而形成的,因此领域课程的综合化水平高于学科课程。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是指拟定一种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幼儿园课程设计应从教师、幼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六个方面来考虑。幼儿园课程

13、遵循的原则:1、目标定向原则2、生活化原则3、活动化原则4、综合化原则5、游戏化原则6、师生同构原则。游戏:是儿童喜爱的、自愿的、主动的活动,是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义的活动。游戏特点:自主自愿性、虚构性、非功利性、愉悦性。游戏类型: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也称为教学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体育)角色游戏的结构:角色扮演;对物品的假想;对游戏动作和情节的假想。角色游戏的指导:1、指导角色游戏的基本原则以间接指导方式为主2、指导角色游戏的具体工作: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扩大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这是儿童游戏产生与发展的前提;为儿童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

14、件;引起儿童游戏的动机,启发儿童对游戏的构思,帮助儿童组织和开展游戏,不断提高游戏的质量;帮助儿童掌握游戏的正确方向,保证游戏的教育作用;指导游戏自然结束,做好游戏的评价。表演游戏特点:表演游戏具有戏剧性、自娱性、创造性。表演游戏作用: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结构游戏:是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结构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手脑灵活;发展幼儿认知能力;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规则游戏:又称为教学游戏,是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规则游戏分类:1、智力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

15、在自愿、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2、体育游戏:是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3、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规则游戏特点:规则性;竞赛性。学习: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即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幼儿园安排学习活动的原则:学习内容要具有启蒙性和广泛性;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的选择和安排要具有合理性;学习活动要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学习活动的组织要注意个别差异。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示范讲解法:是教师在集体学习活动中通过身体动作、实物、影视、模型、范例等示范,并具体而形象的进行讲解的一种指导方法。生活活动的意义作用:生活活动是幼儿的第一需要;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日活动的安排:主要包括入园、晨检、早点、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选游戏、进餐、午睡、午点、游戏与体育活动、离园等内容。一日活动的要求: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4、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