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25253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巩固练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课前预习部分:一、心脏的结构及与血管的连接情况: 左心房(连通 ) 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 ) 右心房(连通 )(一)心脏结构 右心室(连通 ) 瓣膜 房室瓣(只能向 开) 动脉瓣(只能向 开)跟踪练习: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2 4 6 7 (2)在心脏的1234四个腔中,充满动脉血的心腔有 ,血管有 ;充满静脉血的心腔有 ,血管有 。(3)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 ,而不能倒流,原因是 和 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二、血液循环的过程:体循环:

2、_ _ 全身各级动脉 身体各部分的 各级静脉 。在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营养物质和 供细胞利用,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血变成了 血。肺循环: 肺部毛细血管网 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 进入肺泡,肺泡中的 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血变成 血。1.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 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2.体循环和肺循环下列哪项是相同的?( )A心输出量B循环

3、途径C循环阻力D血管血压3、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4.张晖患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在他的手掌背面静脉处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请问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三、肺泡里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_作用 _(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 血液_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_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_血 _血四、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 原理:气体的_作用 _(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 组织细胞 _条件:毛细血管壁由_上

4、皮细胞构成结果:_血 _血跟踪练习:1.右图表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其中甲图表示 _。乙图表示_。(1)肺泡和毛细血管壁都有_构成,保证了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_。(2)甲处血管内氧的含量_肺泡内的氧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_肺泡内的含量。氧由_扩散到_,再与_结合,形成_。A是_,内流_血,B是_内流_血。(3)乙处血管内氧的含量_组织处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_组织处的含量。二氧化碳由_扩散到_,氧先与_分离,再由_扩散到_。C是_,内流_血。五、小肠绒毛的特点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的内表面具有_和_,所以内表面积增大了.小肠内表面的绒毛内有_和_._、_、_都是由_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_、_、_等几种消化液,其内含有的消化酶有_.课堂练习部分1下图是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关系图,据图回答:肺循环起点是 ,终点是 ,图中8所代表的血管是 。图中5的功能是 。图中A处进行着 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果是 血变成 血。某红细胞随血液流动至A处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写出该氧分子到达B处组织细胞的途径: (用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 2下图是血液与周围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依据图形回答:是 ,是 。经物质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若组织细胞为肺泡,则是 ,是 经物质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 毛细血管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是 。由的变化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