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产城融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25020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清产城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德清产城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清产城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清产城融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政协办201321号关于转呈立足产城融合 深化城乡一体 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的函县政府:县政协文史与宗教委员会与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考察,对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立足产城融合,深化城乡一体,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并递交政协第八届德清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现将该报告转呈县政府,供决策参考。附:立足产城融合,深化城乡一体,开创德清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政协德清县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8月27日立足产城融合 深化城乡一体开创德清新

2、型城镇化的新局面关于德清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十八大报告七次提及“城镇化”,毫无疑问,未来若干年内“城镇化”将是政策资源密集、改革举措频现、创新空间开阔之处。处于创新驱动、转

3、型发展的德清,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十八大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对德清实现“全面翻一番,实现新崛起”,建设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不仅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必须“三化同步”。因为:工业化发展是城镇化的先导和发动机,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城镇的集聚效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城镇化发展的程度影响着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化发展

4、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支撑,加速了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进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有力提升农村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收益,扩大农业投资,加速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农业现代化进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和要素条件。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创新方法,科学实施,着力推进。本调研报告是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结合德清实际,来对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提出两大理念

5、:一是把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二是把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结合,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城乡一体。观点一:产城融合是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整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产业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增加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我县实现产城融

6、合发展已势在必行(一)产城融合是我县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以来,我县工业逐步从布局分散、粗放经营向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园区、德清工业园集中集群集约发展。2012年,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62.9%,三大工业平台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5.5%。资源和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具备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基础,产城融合的意识已初步形成。(二)产城融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年来,我县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变化巨大,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

7、革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2012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截至2012年底,我县城市化率为61%。因此,坚持的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是未来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县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我县建设“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战略目标,对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城融合”可以打造产业支撑强大,城镇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促进社会资

8、源的整体高效运用,加快实现建设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田园城市。二、我县在产城融合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产业积聚力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够长期以来,德清缺乏大中型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德清的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全县有工业企业2551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只有604家(年产值亿元企业160家,其中,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18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20亿元企业5家,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目前我县非常缺乏产值规模超百亿元、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核心企业引领全县工业产业的跨越式集群发展。德清工业的发展领域过于

9、宽泛,发展重点不够十分突出;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大、上下游产业链长、能集聚大量相关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比重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的能力不强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地比重一般为65%以上。截至2012年底我县一、二、三产的比重为7.0:57.2:35.8,三产的比重还偏低,因此,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的能力还不强。(三)现有工业集中发展区功能亟待完善我县规划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集中发展点,高效推进了工业集中发展,但工业区规划缺少市政、生活配套,符合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道路交通、水电气、通

10、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特别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商务配套、公共综合配套等较为缺乏,满足工人居住的生活配套更为稀缺,企业的商务需求难以满足,企业员工通勤半径大,运营成本高。(四)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关键环节在整合与执行上存在问题,导致产与城不能完全相融长期以来,我们在规划布局产业和城镇建设时,联动考虑较少,产城分离较多,产业区与生活区、休闲区分隔较远,城镇缺乏特色与活力,园区缺乏人气和商气,传统的产城分离格局难以实现“城以业兴,业以城荣”,同时,无论空间利用、资源利用还是资源整合运用等方面集约效益不高,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或运用不经济。规划、建设和管理在顶层设计时,尚有产城融合的想法,但在具体执行

11、时,都各自为政,无法整合,互相脱节。如工业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没有“三规合一”,工业区和城区的城市管理不相融等。(五)对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的认识上不到位我们对产城融合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缺乏权威、清晰、统一的认识,在推进产城融合的系统规划、运作方式、实施意见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探索,存在就工业发展工业、就城镇建设谈城镇建设的“两张皮”情况,缺乏系统性较强的顶层规划,指向性较强的发展标准和评价体系,实践性较强的实施意见,推动性较强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模式,以及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难以找到工业的着力点和抓手。三、推进我县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对产城融合的组织领导,提高对产城融合的

12、认识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产业就是做城市。我们应该把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作为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现实选择,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要求,坚持“功能复合、要素多元、配套集成、充分协调、效应综合”的具体要求,加快建设产业支撑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城融合”的发展区,全面推进“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相融”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符合“秀美、富裕、和谐”现代田园城市发展要求的新型城镇。建议成立“德清县产城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经信、商务、农办、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13、。办公室可设在发改委,形成县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考核鼓励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研究提出产城融合的统计指标和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目标管理。产城融合的标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初步考虑可以包括产业聚集度、主导产业规模、市场投入产出比等产业发展状况,水电气路讯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和配套水平等城镇发展状况,以及从业人口的调整人口比重、工作半径、工作区和生活区通行时间等产城互动状况等内容。(二)创新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1要专题研究产城融合规划。应加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引导,注重产业特性、人口特征、城镇特色,注重产城之间的融合互补,专题研究德清县产城融合发展的具

14、体措施,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完善要素保障、功能配套、深化细化规划布局、落实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等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符合德清实际的指导性意见。2探索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同步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区管理等配套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集中发展区3探索多元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实行BT、BOO、BOT等多种途径参与产城融合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等多种产城融合建设模式

15、。4研究产城融合的政策保障。增强土地保障。加大产城融合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在年度土地指标安排时,优先保障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合理配置工业园区内工业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加大对园区内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和闲置用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大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城融合土地保障能力。完善融资体系。加强园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产城融合建设,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为产城融资提供资金保障。支持人才引进。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住宅公寓、风险投资和商业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镇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镇为载体,以城镇化为依托,并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我们要以不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全面实施“3131”工程,着力构建3+X工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