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的制作工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24922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曲的制作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曲的制作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曲的制作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曲的制作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曲的制作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曲的制作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曲的制作工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曲的制作工艺 姓 名:牛红霞 毕业学校:宁夏大学 毕业院系:农学院 专 业:作物 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大曲的制作工艺酿酒基本原理和过程: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解决、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中国广泛使用酒曲酿酒,其原料解决的基本工艺和程序是精碾或粉碎,润料(浸米),蒸煮(蒸饭),摊晾(淋水冷却),翻料,入缸或入窖发酵等。酒曲亦称酒母,多以含淀粉的谷类(大麦、小麦、麸皮)、豆类、薯类和含葡萄糖的果类为原料和培养基,经粉碎加水成块或饼状,在一定温度下哺育而成。酒曲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和培养基成分,如霉菌、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霉菌中有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

2、有益的菌种。一 酒曲的分类体系 1 制曲原料重要有小麦和稻米,故按制曲原料来分重要有麦曲和米曲。 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很多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2 按原料是否熟化解决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3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 豆曲(碗豆,绿豆等)。 4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5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二 酒曲的分类现代大体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

3、酒的生产。1 麦曲:重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麦曲分为传统麦曲(草包曲、砖曲、挂曲、爆曲)、纯种麦曲(通风曲、地面曲、盒子曲)。2 小曲:重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按接种方法分为传统小曲和纯种小曲;按用途分为黄酒小曲、白酒小曲、甜酒药曲;按原料分为麸皮小曲、米粉曲、液体曲。3 红曲:重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 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红曲分为乌衣红曲和红曲;红曲又分为传统红曲和纯种红曲。 小曲 红曲4 大曲:以小麦为重要原料制成的形状较大并具有多菌酶类的曲块。原料:大麦、小麦、高梁、豌豆 (1)按品温分:高温大曲、中温大曲、低温大曲 (2)按所用原料生产的产品分:酱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清香型

4、大曲、兼香型大曲 (3)按工艺分:传统大曲、接种的强化大曲、纯种大曲5 麸曲: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重要操作法之一。 麸曲分为:地面曲,盒子曲,帘子曲,通风曲,液体曲。 大曲三 传统大曲的通用制作模式3.1 制作流程图小麦 润麦 粉碎 加水和曲母 混合 压踩制成型 定曲入室 储存 翻曲 洒水 盖草 出库干曲粉碎 入库 发酵培菌3.2 配料 配料科学合理,大曲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大曲质量也好,对产酒生香均有利;反之,则不利。在实际生产中,对制曲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历来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大曲药原料都不超过四种,即大麦

5、、小麦、高粱和豌豆。最常见的是小麦和大麦,其它两种用量少。小麦面筋丰富,粘着力强,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大麦,性质疏松、营养丰富、上温快,木聚糖含量高,能有效地供应酵母生长繁殖的最佳营养物质。 大曲配料应考虑原料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物料的粘性、疏松限度等,拟定粉碎粗细、加水多少等因素,总之规定大、小麦颗粒饱满,不霉变。制成的曲块应当是:不硬不软,不粘不散,成型良好,营养丰富,有助于微生物生长代谢。3.3 什么是润麦? 润麦就是改善小麦的水分调节,吸取一定的水分,改善其物理性能的方法。 润麦可以取得的效果? 可以使小麦保持湿润,增长麸皮的韧性,保证在粉碎的过程中小麦可以达成“心碎皮不碎”的规

6、定。3.4 润麦的方法: 润麦需把握好润麦的水量、水温和时间三项条件。一般应遵守“水少温高时间短、水多温低时间长”的原则,用水量一般按粮水比例100:(3-8%)为好,时间控制在4h内。水温的控制,冬天水温在80,夏天水温控制在40左右。润麦时要注意翻堆,使每粒麦子都能均匀的吸水,润麦后的标准是:“表皮收汗、内心带硬、口咬不粘牙、尚有干脆响声”。3.5 原料粉碎 在原料粉碎时,一定要注意粉碎的粗细度,规定粉碎为“心碎皮不碎”的梅花瓣。假如原料粉碎过粗,制成的曲坯不易吸水,粘性小,不好踩,不易成型。并且由于坯中物料空隙大,水分迅速蒸发,热量散失快,培曲过程中曲坯过早干裂,表面粗糙,微生物不易繁殖

7、,曲坯上火快,成熟也快,断面生心,微生物生长不好。假如粉碎过细,则压制好的曲块粘性大,坯内空隙小,水分、热量均不易散失,霉菌易在表面上生长,引起曲的酸败,曲子升温慢,成熟也晚,出房后水分不易排尽,甚至还会导致曲坯“沤心”、“鼓肚”、“圈老”等现象。因此,控制大曲原料粉碎度是十分必要的。3.6 加水拌料 3.6.1、加水:在曲料中加水,就是为了曲坯中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此外,加水后,曲坯易成型,便于工艺操作。一般原则是原料粉碎较细,夏季应适当多加水;粉碎较粗和冷天、阴天则可适当少加水。加水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成曲质量,也会影响培曲工艺的管理。水多,曲块过软,升温快易长毛霉,

8、也不易成型和翻曲;水份过少曲块会过早干涸,微生物生长不好,成曲质量低劣。通过多次实验,我们把水分控制在38%40%之间。前期必须保持水分以供霉菌和酵母;中期保持水分逐步减少,使霉菌停止生长,而使细菌生长;到后期逐步干燥,使微生物成熟后处在静止状态。3.6.2、拌料:拌料重要涉及配料和拌料两个环节。配料是指粉碎后的小麦粉、大麦粉、水、陈曲粉和辅料按比例混合。拌料的目的是使曲粉吸水均匀,接种微生物,选育有益于菌种培养生长,并提供营养物质。拌料是以每50kg原料加3840%的水拌和均匀,标准是“手捏成团不粘手”。拌料方式分手工拌料和机械拌料两种。手工拌料的特点是质量好,容易控制,曲坯成型好,但是体力

9、劳动强度大。机械拌料是用机械动力设备代替人用手把原料和水拌和均匀。它的特点是操作简朴,体力劳动小,但和人工拌料的质量有差异,控制质量的难度较大。但不管用哪种方式拌料,都必须达成标准规定:用料准确,拌料时料水要拌匀,无疙瘩、无水眼、无灰包。否则会松紧不一,内含生面,这样会导致成品曲块干裂,裂缝中易长青霉,使成曲质量低劣,同时也会给成曲带来生粮味和霉苦味。拌料时不宜存放过久,应边踩边拌,以免影响曲面变质。3.7 曲母的添加量:酱香型大曲的一般添加量为6%,在冬季用量为麦粉的4%-5%,夏季的添加量为5%-8%。假如曲母使用过多,则曲坯升温过猛,曲块变色发黑;假如使用过少,升温缓慢,影响大曲的培养及

10、糖化发酵。所以,添加量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同。3.8 加水量的控制: 加水量一般控制在36%40%之间。过大:曲坯软,入房后易变形,不利微生物向曲坯内部生长,并且培菌过程中易粘结;曲坯发酵前期“穿衣”快而厚,升温猛,水分不易挥发,成熟慢,容易形成“窝水曲”;表面易生长毛霉和黑曲霉,容易导致酸败类杂菌的大量繁殖,影响曲质;加水量过小:曲坯不易粘合,在入房过程中容易缺边掉脚,导致返工,入房后,难以保持水分,不易“穿衣”,导致裂口和干皮;水分局限性,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繁殖,使曲坯发酵不透,成品曲皮较厚,顶点温度低,中挺时间短。3.9 踩曲成型踩曲即是曲块成型操作。目前在生产中采用两种形式,一为人工踩曲,

11、这种踩制曲坯方法,虽然操作简陋,劳动强度大,但踩出的曲块质量较好;另一种为机械制曲,系用机械带动压缩机构,将曲料挤压成型。此法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但质量不如人工踩曲。人工踩曲曲盒不能太小,小了制成的曲皮多曲心少。一般装料在56公斤为宜。人工踩曲成型由一个人完毕,其做法是将拌混均匀的曲面装入曲盒内,按先中间后四围的顺序踩紧成型。上面踩好后将曲盒翻转,再将下面踩一遍,即完毕一块曲坯。踩完后,将曲坯倒放置于一旁晾置,待曲块收汗后立即入房。人工踩曲的质量规定是:曲坯踩制时要踩得平、踩光、踩紧、踩匀,特别是四周要踩紧、整齐,中间可略松一点,以免缺边掉角,每块曲踩的次数不少于48足50足(涉及剪边),

12、有的高达百足,有百足成曲的说法。曲块大小、厚薄、轻重应均匀,否则对曲房工艺条件管理睬带来困难。 人工采曲3.10定曲 曲室地面铺好一层谷壳,其厚度以不出现地面为宜。定曲为四曲一定,堆的曲子不要太多。注意每定横顺位置,不能背面反靠。有的人也称斗形。十六地称为一斗。也有采用人字形和一字形的。斗型和人字型的较为费事,但可以使曲坯的温度和水分均匀,可以任意安放。除包包曲外,根据不同季节,对每块曲之间要有一个适当的距离。本着冷紧热宽的原则自己拟定,但最宽不能超过2cm。曲间距离有保温、保湿、排潮、散热等调节作用和功能。需要时,将其收拢或拉开。曲坯入房后,假如是温度较低时,应在曲坯上面盖上麻袋或草帘之类的

13、覆盖物。在天气比较干燥的地区制曲,为了增大环境湿度,应按干燥的限度适当洒水,并根据季节气温的高低拟定水的温度。冬天气温太低时,可用6080热水喷洒,借以提高环境温度和增大湿度。洒水时要均匀地喷洒在覆盖物上面,牢记不要洒在曲坯上。曲坯入发酵室完毕后,将门窗关闭,同时作好记录。此时曲坯进入发酵阶段。 定曲3.11 曲坯入室 曲房准备:规定保温保湿及通风效果好。曲坯人室前,彻底清扫,并铺上一层稻壳类的物料.避免曲坯发酵时与地粘连。 曲坯安放:安放形式是横三块、竖三块放置。根据季节。曲坯间距有所不同一般冬季1.5-2.0cm.夏季为2-3cm视情况缩小或者拉大曲间距,以调节温度、湿度及通风。并且,用 草隔开,行间及相邻曲块互相靠紧,可以防止曲块变形,影响翻曲操作。 排满-层曲坯后,在曲块上再铺一层稻草,厚约7厘米,上面再排曲块。但曲块的横坚排列应与下层错开,以便流通空气。一直排到四至五层,再排第二行,直至堆放到曲室只留1-2行曲坯的空位。留下空位,便于下次翻曲覆盖:曲坯安放之后,应盖上草帘、稻草之类的覆盖物,适时洒水。要经常在曲堆上面的稻草层上洒水,撒水量夏季要比冬季要多,以水不流入堆中为准。最后,关闭门窗,进人培菌阶段。3.12培菌的管理培菌是大曲药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标准,才干达成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