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24826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5篇 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篇1伤仲永讲的是一个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告诫我们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学习。小的时候我的脑袋就被灌输了诸如“天才来自勤奋”、“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对这个故事的主旨并不“感冒”,这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道理是一样的。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仲永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被“不使学”,被选择人生?仅仅是因为年幼不懂事?还是说惧怕父亲的权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岁时被发现的,随后这天分便被其父亲当作摇钱树,一摇就是十几年。这么多个无趣的年头里,仲永是怎么想的,是否反抗过,我们无从得知。但从最后仲永变成庸才这一事实中,我大致可以推测:

2、仲永已经麻木了,对人生已经没有追求,认为自己就是给父亲谋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这不公的命运,最终才会“泯然众人矣”。仲永父亲固然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仲永就没有可指责之处了。虽然,仲永并不热爱吟诗作赋,不然怎么会让自己的诗被当作谋取钱财的工具?怎么会在四处访客的无趣生活里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会去找一千个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会去想一千个办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愿沦为赚钱的傀儡,不可能让父亲的“阴谋”得逞。人只会做梦是可怕的事;人不会做梦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个不会做梦的人,他仅仅是空有天分罢了,所以他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众人

3、”而已。现在的我们并不需要背负太多太过于沉重的东西,为何不趁现在好好做一美梦,然后明晨迎着朝阳去追寻它,这样活着不是很浪漫吗?是啊,成功得靠后天的努力!我会更加勤奋,成为方仲永的相反数。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篇2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伤仲永这篇课文,透过王安石先生的思路,我深刻理解了玉不琢,不盛器的道理。这篇*讲的是方仲永从小就有天赋,却被他父亲贪图眼前利益,而不去学习,最终成为普通人。王安石先生讲述的这件事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怜悯吗恐怕不是,里头还包含着对方仲永父子的谴责之意。仲永父亲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值得吗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无关紧要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其实不

4、然,仲永就这样葬身在茫茫人海中。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当初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就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了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父亲能够让仲永继续使学,继续努力,那他说不定还是一位大诗人,能与王安石相提并论或是王安石的一位徒弟;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邻居们不花钱来求他来自己家里作诗,也就不会让仲永的父亲贪钱到极点,以至于荒废了一个好人才,设想一下王安石先生写这篇*也发表了对天才的看法。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勤奋的。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来成就,得

5、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通明,被船夫当作渔灯,这样的事情许多许多,像方仲永这样的事情也有不胜枚举。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篇3伤仲永是我国古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阅读了伤仲永这个故事后,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伤仲永这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字叫做方仲永的小男孩。他是一个神通,方仲永到了五岁还没有进学就能够写出好诗。然而,他的父亲却利用方仲永的这种天赋去获取利益,而不是让他读书深造。王安石几年之后回到家乡再见到方仲永,就发现方仲永所写出来的诗已经无法与从前的名声相提并论了。七年之后,王安石再见到他,发现方仲永的才能

6、已经消失,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了。从伤仲永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具有先天天赋聪明的人虽然比普通人比起来才能要优秀得多,但是若是没有经过后天的继续学习,进行受教育,即使天赋再好,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现实社会中,其实也存在很多像“方仲永”一样的人,小的时候表现得十分聪慧,但若是因此而骄傲自满,不努力学习的话,即使多么聪明也最终会“泯然众人矣”。走进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伟人无一不是热爱读书、勤奋刻苦的典范。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由此可见,一个天资聪慧的人需要勤奋学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不会落得跟方仲永一样

7、的结局。方仲永的故事确实令人惋惜与悲叹,而我们更加应该以此为教训,努力学习,汲取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刻画得更加精彩。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篇4转眼间,伤仲永一课就学完了,学完这课,我的感受颇深。在文中,年仅5岁的方仲永就已经会题诗了,而且所题的诗还颇有蕴意。我不得不羡慕他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样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带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孰不知,他这是在害他的儿子啊!由于他有那样一位父亲,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众人矣”。方仲永最后才华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也不能全怪他的父亲,他也有一定的责任。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应该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为

8、此认真学习。然而,他并没有学,使他成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这么好天才就这样成为普通人,着实令人心痛呀!现实生活中,也有“方仲永”这样的人,他只想着自己这么聪明,就不用学习了,可是,就算是伟人,不努力学习也不行啊!伟人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成为伟人的呀!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时,是班里有名的差学生,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班里的同学都嘲笑他,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童第周决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同学们在玩耍时,他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班里的学生都对童第周刮目相看,

9、由于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顺利的考上了大学。方仲永与童第周的事例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伤仲永读书心得范文篇5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王安石伤仲永的*,该文大意为一个名叫方仲永的早慧儿童,能够“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四周乡邻不禁啧啧称奇”。于是方仲永父亲每日带他“环谒邑人,不使学”,最终方仲永“泯然众人”、一事无成,令人们无限惋惜。方仲永的悲剧值得每位教师和家长认真思索。略作分析,我们便不难想见,“神童”仲永在不断向世人展示其超群

10、才华之时,肯定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夸奖的话语、钦羡的目光,足令这位涉世未深,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少年飘飘然迷失方向。因此,方仲永到处炫耀,无心功课,最后追悔莫及,只有徒叹奈何。诚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夸奖与鼓励,只言片语的表扬也许可以让孩子获得肯定和激励,今后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可以让迷茫徘徊的孩子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旁人一句经意或不经意的夸赞使得不少名人伟人的生命历程从此峰回路转,精彩迭现。但是,片面夸大褒奖的作用并不科学,是不可取的,君不见即使天资聪颖、禀赋奇佳如仲永者,终日被夸赞的溢美之辞所包围也难免使才华消失殆尽,更何况诸多普通儿童呢?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取决于先天条件、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努力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四方面的综合效应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文中仲永的过人天赋自不待言,然而他却被淹没于一片赞扬声中;家长又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他实施教育,方仲永本人也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是,仲永“十二,不能称前时之文”,成年后已“泯然众人矣”,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行文至此,笔者不由得感慨良多,北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形象穿透近千年的历史烟尘,仍然带给我们今天的教育许多鲜活生动的启示与思考,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