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24550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老师要刚好做好巩固和反思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实力,你还在惆怅相关的工作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优秀示例精选三篇相关参考资料,供应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1 加强老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全面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及搞好信息技术教化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结合学校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在教化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利用信息的实力。注意老师利用现代教化技术的手段,将信息技术教化与学科新课程标准有机的整合,充分利用现

2、有资源。 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 从一至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课时,按上级的教化精神及教化安排仔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安排,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本校和本地条件,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贯彻五育并举的方针,激发学生的爱好和爱好,陶冶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主动的协作素养教化的实施。 三、加强老师的信息技术学问的普及。 主动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培训工作。使老师能较好的驾驭信息技术科学学问,并能在教学中很好的应用。主动组织老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考核,使老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的提高。 四、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管

3、理。 对全镇现有的微机室统一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加强信息技术教化教学工作。主动做好硬件维护,做好用电防火等平安工作。制定好运用制度、安排等。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2 20xx年秋季学期信息技术老师工作总结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化、教学工作。学期接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溢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安排,仔细备好20xx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打算。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的确,这个学期我真

4、的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驾驭程度并不志向,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需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在基本课程的学习之余,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老师进行电脑的简洁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师德渗透方面 老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安排的教化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特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根据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良好特性的培育。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

5、常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简单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溢关爱与耐性,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化,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惜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惜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仔细、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运用、

6、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娴熟驾驭,为以后学校运用远程教化资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 1、微机室严格根据计算机老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定期打扫。给学生和老师一个干净整齐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嬉戏,禁止上网玩嬉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意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20节的任务、参与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留意到要自学,仔细写好本学科的板书设计;仔细做好读

7、书笔记,手记和案例。主动学习各种理论,以充溢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化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和道德修养,常常阅读一些关于老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仔细学习网络学问,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化教学服务。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动身,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切,多点爱心,多一些耐性,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相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8、。 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变。作为教化工作者,必需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成功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校为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力推动素养教化,加强了学校的教化装备工作,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仪器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照现代教化技术示范学校的标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开展师资培训,主动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掀起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探究、创新的高潮,使教化教学质量

9、迈上新台阶,现将我校信息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动教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不断加强硬件、软件建设。 xxxx年由于学校领导的努力,我校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上进行了更新,改善了老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条件。、我校现有两个学生电脑房,共有76台电脑,1个多媒体体教室,实现多媒体进教室,实施“班班通”工程。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并且刚好做好了学校计算机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二、全面推动教化信息资源建设,提高现代教化技术开发水平。 (一)、订好了现代教化技术软件,便老师们运用。 (二)、在全校开展老师计算机基础培训,让全部老师都会简洁的电脑操作,大多数老师会运用ppt制作课件。 (

10、三)、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花费巨大精力进行整理,调试综合楼每间办公室和教室的网络。 (四)、建立科学试验室和仪器室,使我校的试验教学有了实施的平台。 三、主动开展计算机培训,促进教学探讨信息化,推动现代教化技术管理工作,提升了我校教化现代化水平。 为提高老师现代教化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多轮、多层次的计算机培训。学校一方面对各个学科的骨干老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协助教化培训。其目的是通过他们带头进行应用校内网的教学科研活动,为校内网的应用发展进行探究工作;让广阔老师参与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化技术的培训。目的是让全部老师都主动参加到校内网的教学应用中,从而起到以点带面

11、的作用。为激励老师钻研业务、主动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提升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实力,我校制定了明确的嘉奖条例,凡是在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中获奖者,学校均将在老师的评优评先、小教高级竞聘等考评方案中赐予加分。 四、存在的不足以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不足 1、老师们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水平方面还有些参差不齐。要进一步加强老师信息技术培训。 2、我校一些电教装备设备已经略显落后,须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二)努力方向 1、做好老师计算机校本培训工作,争取做到45岁以下老师人人会制作课件,刚进校的每位年轻老师擅长课件制作。 2、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30岁以下老师运用课件在多媒体上一节岗位练兵课,并实行老师信息技术大赛。 回首这一学期,学校在奔向教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可喜的步伐。展望将来,纵观教化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教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化改革的潮流。以信息化带动教化现代化是落实这一重大举措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新时期实现教化跨越式发展的必定选择。我们必需高举教化现代化大旗,努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力推动教化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化事业,才能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足够人才的支持和学问贡献。我们坚信,伴随着教化改革的铿锵旋律,江边中心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化之花,必定结出丰硕绚烂的创新教化之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